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反套路

(2019年北京聯合出版有限公司出版圖書)

鎖定
《反套路》由北京聯合出版有限公司於2019年4月出版發行,作者是(美)大衞·迪薩沃。
中文名
反套路
作    者
(美)大衞·迪薩沃
譯    者
王岑卉
出版社
北京聯合出版有限公司
出版時間
2019年4月19日
頁    數
272 頁
定    價
49.8 元
裝    幀
平裝
ISBN
9787559627452

反套路內容簡介

學點反套路,少走10年彎路。
很多時候,大腦可能會成為我們的敵人。它會導致你陷入察覺不到的偏見、混亂和誤區,容易被他人影響——也就是被“套路”,從而犯錯。
·很多時候,大腦會偷懶,不假思索地做出錯誤的決定。
·你的記憶很容易就會被改變,一張照片就會讓你想起很多根本不存在的事情。
·在説話的過程中,比喻會以你想象不到的速度改變你對事物的看法。
·遇到限時搶購的時候,明明自己並沒有需求,卻覺得不買就對不起自己。
·手持一杯熱飲,比一杯冷飲更容易產生親和力;喝了一杯甜飲的人比喝白水的人更願意原諒別人;算數學題時,拿着重物,更容易給出更高的估值。
…………
心理學家、跨界科學家大衞·迪薩沃為你揭示日常生活中存在的思維套路,用科學的方法幫你徹底掌控自己的人生! [1] 

反套路作者簡介

大衞·迪薩沃(David DiSalvo),專注於研究大腦和思維的美國著名心理學家,NBC《晚間新聞》、CNN《頭條新聞》專家嘉賓主持。除此之外,他是一名大眾科學作家,在《福布斯》《華爾街日報》《科學美國人》《今日心理學》等刊物開設了專欄,寫作關於科學、技術、心理等方面的話題,受到眾多讀者喜愛。
目前,《反套路》已經被翻譯成10國語言,暢銷全球。 [1] 

反套路圖書目錄

序言|為什麼人心難以捉摸?
引言|大腦的認知特點和基本邏輯
大腦的運作方式,其實很複雜
打雞血其實作用不大
我們有時候只能靠直覺行事
關於本書的事先聲明
第一部分 輕易察覺不到的偏見
第一章 我們大部分的偏見,來自於確定性
人類其實比虎鯨還固執
在眼前“消失”的大猩猩
奇妙的思想框架
依賴直覺,容易陷入套路
只要有利,對錯並不重要
都靈裹屍布和給狗狗洗澡
隔空打牛,是絕技還是忽悠?
影響決策的,除了思維定式,還有思維圖式
大腦發出的信號,有時候是不靠譜的
第二章 生活中並沒有那麼多規律
巧合是命運的安排嗎?
我思故我在
瘋狂的咖啡和抽煙的猴子
故意搗亂的上帝
偶然和運氣
無處不在的控制錯覺
第二部分 無意識的力量
第三章 為什麼你對未來感到迷茫?
未來的不確定性
急事真要命
換成是我,會怎麼做?
第四章 被無意識控制的生活
大多數人在路上會走神
神遊天外
迷失在白日夢裏
第五章 沉迷與逃避現實
網絡初興
娛樂至死
迷戀網絡
大腦極度渴望歸屬感
現實與虛擬,界限並不分明
人之初,如白紙
第三部分 動力、剋制與後悔
第六章 發動你的懶惰引擎
打破體制束縛
汝之蜜糖,彼之砒霜
攀比是最大的競爭動力
為什麼自我意識會帶來動力?
反饋越快越好
坦誠相見
傾聽內心的聲音
第七章 用神奇畫板寫下承諾
這次我是真的發誓!
抵制美食的誘惑
你比黑猩猩更有自控力嗎?
讓別人幫你自控
靠想象抵制誘惑
“管它呢”效應,會讓人破罐子破摔
另一種自控力
第八章 “渴望—獲得—後悔”的循環
揭開悔恨的面紗
歪心狼、應召女友與網上競拍
喜新厭舊
反事實思維
不後悔的秘密
第四部分 社交會影響你的判斷
第九章 大腦的社交偏好
有樣學樣
嗨,我在給你打分喲
如何優化朋友圈?
大腦的社交偏好
忍氣吞聲,還是維護自尊?
第十章 你比想象中更容易被影響
公眾觀點
你決定還是我決定?還是你決定吧!
同伴的看法
羣體選擇與身份認同
信以為真的錯覺
影視感染力
比喻能夠潛移默化地影響我們的思維
我們有多容易受影響?
第十一章 大腦容易染上“流感”
不但情緒會傳染,肥胖也會
同步焦慮
當心“指責”這個怪物
感同身受
打哈欠的黑猩猩
人類並不擅長識別謊言
第十二章 物品的隱藏力量
指尖上的大腦
思維的重量
如果你覺得温暖親切,很可能是熱咖啡作祟
硬板凳的作用
第五部分 記憶與榜樣
第十三章 改寫記憶
你確定你看見了?
記憶簡介
一邊記憶,一邊遺忘
照片可以改變記憶
既然視頻為證,那我肯定有罪
信任的陷阱,虛假的記憶
錯誤信念:虛假記憶的產物
記憶可以構建未來情景
第十四章 生來模仿,刻意練習
兒童的模仿
如何成為專家,其實並不重要
不知道就是不知道
一般性還是特殊性?
出租車司機與入室竊賊
找準目標
第六部分 説到不如做到
第十五章 遠離套路的50條建議
1. 彆着急,先緩緩
2. 既有觀念如何影響當下的想法
3. 提防“易得性偏差”
4. 理解思維框架
5. 請別人幫你信守諾言
6. 短期回報與長遠利益
7. 制定可量化的具體目標
8. 狩獵過程比捕獲獵物更誘人
9. 全面思考未來,避免“自利偏差”
10. 特殊性策略
11. 有始有終
12. 不要自我告知,要捫心自問
13. 養成有益健康的習慣
14. 你希望別人怎麼看待自己,會影響你的第一印象
15. 你的記憶其實並不可靠
16. 拒絕習慣化
17. 想象剛吃完大餐,抵擋美食誘惑
18. 感同身受不可盲目
19. 練習元認知
20. 別總相信“常識”
21. 情緒也會傳染
22. 自我感覺正確,不代表真的正確
23. 當心“直覺性無視”
24. 人都喜歡尋找聯繫
25. 渴望“替罪羊”
26. 做事本身就是目標
27. 我們不擅長預測情緒
28. 及時反饋能夠帶來動力
29. 同理心會讓我們難以識別謊言
30. 用好核對清單
31. 反事實思維既有風險,也有價值
32. 重複乃説服之母
33. 比喻具有神奇作用
34. 大腦不僅在頭顱內
35. 不知道就是不知道
36. “認知流暢性”有助於學習,也有助於宣傳
37. 道德自我調節
38. 對大腦來説,信什麼都一樣
39. 接受概率
40. 避免合取謬誤
41. 謹慎看待表面價值
42. 不要輕信THOMAS
43. 你也許會失去冷靜,但一定不能失去全局觀
44. 當心被後悔操縱
45. 記住黑猩猩和兒童是怎麼抑制衝動的
46. 詞語引導認知
47. 模仿是人類的天性
48. 孤獨與衝突存在聯繫
49. 逃避不是魔法
50. 切換任務能提高工作效率
第十六章 製造意義
追求完美
追問意義
用好大腦,遠離套路
特別章節
公益廣告的負面影響
想讓騙子現出原形?試試畫畫吧!
欺騙與情緒的關係,比我們想象的更緊密
打電話的時候,你有多“盲目”?
自我認知扭曲時,情緒也會出問題
對自己越嚴格,越容易失控
致謝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