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反向疫苗學

鎖定
反向疫苗學(Reverse vaccinology)是從全基因水平來篩選具有保護性免疫反應的候選抗原的疫苗發展策略。它以微生物基因組為平台,對毒力因子、外膜抗原、侵襲及毒力相關抗原等蛋白基因進行高通量克隆、表達,純化出重組蛋白。然後,再對純化後的抗原進行體內、體外評價,篩選出保護性抗原,進行疫苗研究。
中文名
反向疫苗學
外文名
Reverse vaccinology
定    義
候選抗原的疫苗發展策略
分    類
抗原

目錄

反向疫苗學用例

最早進行反向疫苗研究的是B型腦膜炎球菌(meningococcus B)。先用計算機分析B型腦膜炎球菌的基因組,找到600個潛在的疫苗候補,將其中350個在大腸桿菌中進行表達,然後將蛋白提純用於免疫小鼠,其中找到29個蛋白能誘導小鼠產生抗體,從而達到預防免疫的作用。

反向疫苗學優點

第一,便捷,整個過程從分析基因組序列開始,不需要培養微生物。第二,寬泛,基於將所有的蛋白質看做是潛在的具有免疫原性的思路,整個過程從芯片法分析基因組序列開始,適用於所有微生物所有微生物疫苗的研究。第三,安全,可以對一些危險的病原微生物進行操作,避免病原微生物的擴散。第四,病原在不同時期和環境表達的蛋白質抗原都會被分析用來作為候選抗原,即使在對微生物的致病機理和免疫應答瞭解不多的情況下也可運用。

反向疫苗學缺點

不能用於非蛋白的疫苗研究,如某些糖類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