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反向形成

鎖定
反向形成(reaction formation):把無意識之中不能被接受的慾望和衝動轉化為意識中的相反行為。
中文名
反向形成
外文名
reaction formation
應用學科
心理學

目錄

反向形成概念

人有時心中討厭或憎恨一個人,但在表面上卻又對此人十分熱情和關心;有時心裏喜歡一個人,表面上卻異常冷淡。無意識的衝動在意識層面上向相反方向發展,人的外表行為或情感表現與其內心的動機慾望完全相反,在心理學上稱為反向形成或反向作用、反向行為、矯枉過正,是心理防禦機制之一。 [1] 

反向形成應用

完美主義、吹毛求疵、小氣都牽涉到反向形成,擁有這些個性的強迫性人羣常常懷有無意識的反叛衝動、口欲依賴有關的願望(懶惰和貪婪),以及苛刻的自我批評。相反反向形成使他們分別表現的過度有禮和準時、工作狂般和吝嗇,以及過於冷靜。
由於憤怒和自我批評之間的衝突,一些強迫性的人會受到那些玩弄準時和斯文的精神變態的欺騙。真誠和深交朋友可能會因遲到或者不完美而被拒絕,因為當防禦被瓦解時完美主義者會變得很生氣。
對病人表現的“友善”也可能涉及到反向形成,特別是如果治療師被意識到被激怒的時候。

反向形成影響

反向形成主要表現的是性格,一個人的性格主要是受家庭的影響,比如説:一個嬰兒從小就失去了母親,那麼他的人生性格,內心一定是孤僻的,但是這種人以後也是比較適應社會的。所謂有失必有得,失去了並不一定是壞事,得到了也不一定是好事,就是因為人的思想進化的相對高等,所以才會造成對社會應變能力的加強。
就像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一樣,任何事情,任何物質的存在都不是絕對的,反向形成的原因就是因為有一種特定的因素影響了另一個物種的存在,無論是好的方面還是壞的方面,都會影響這個物種的改變,也許是身體,也許是性格,但是最終改變的結果絕對是為了能夠更好的生存下去。 [2] 
反向行成,如使用適當,可幫助人在生活上之適應;但如過度使用,不斷壓抑自己心中的慾望或動機,且以相反的行為表現出來,輕者不敢面對自己,而活得很辛苦、很孤獨,過度使用將形成嚴重心理困擾。在很多精神病患者身上,常可見此種防衞機制被過度使用。
參考資料
  • 1.    江光榮.心理諮詢的理論與實務: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 2.    (美)布萊克曼著,郭道寰等譯.心靈的面具:101種心理防禦: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