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反包袱

鎖定
反包袱藉助於“刨”的手法而創造的包袱。一般情況下,相聲等曲種講究“藏底”而忌諱“刨”(過早地露底),可是在特定情況下,還必須先把事情的真相(矛盾)挑明,然後再反覆強調、挖掘不協調因素,製造出笑料。
在侯寶林整理的相聲《戲劇雜談》中,首先就挑明瞭矛盾,一個研究戲劇五十多年的人,年齡卻只有三十五歲。緊接着就突出這一矛盾,挖掘笑料。“甲:這個矛盾是可能產生的,而且是應該產生的,任何一個事物都會有矛盾產生的,耖看你有沒有辦法使它統一起來,不然的話,它就會成對立發展下去,這是個法則問題。乙:我沒問你這個,我就説你三十五歲的人,怎麼會研究戲劇五十多年?這帳我算不上來!甲:那好算哪!乙:你説説!甲:我研究京戲是七年。乙:對,七年。甲:我研究話劇八年。乙:啊,八年?甲:這是多少年?乙:七年.DHA.年十五年哪!甲:嗯?乙:七八一十五嗎!甲:不,七八五十六哇!乙:噢,您這是乘法呀!”(春風文藝出版社《傳統相聲選》),這種方法俗稱“刨着使”,即先“刨”後“抖”,它與一般的包袱的創造過程相反,故名。
[1] 
參考資料
  • 1.    尹均生主編,中國寫作學大辭典 第三卷,中國檢察出版社,1998.5,第125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