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反剽竊法律制度研究

鎖定
《反剽竊法律制度研究》是2014年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坤。
中文名
反剽竊法律制度研究
作    者
王坤
出版社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14年1月1日
頁    數
270 頁
開    本
16 開
ISBN
9787509753514 [1] 
外文名
The Research on Anti-plagiarism System
類    型
人文社科
語    種
簡體中文

反剽竊法律制度研究內容簡介

一方面從反剽竊的理論依據入手,提出文化發展利益説,創造了“反向剽竊”等概念,致力於建構科學的反剽竊法律制度,將形形色色的剽竊現象納入法律調整的範圍內;另一方面也設置了案例解讀和延伸閲讀兩種模式,提供了眾多的案例以及閲讀材料,用以説明、解釋反剽竊法律制度,力圖使讀者對反剽竊的理論、制度和案例有比較全面的瞭解和把握。

反剽竊法律制度研究圖書目錄

導論/1
上篇剽竊基礎理論
第一章反剽竊理論依據/11
第一節勞動説/13
第二節人格説/16
第三節激勵説/24
第四節文化發展利益説/27
第五節不同理論依據對於判斷剽竊行為是否成立的影響/33
第二章剽竊概論/36
第一節剽竊概念界定/36
第二節剽竊與相關概念的區別/40
第三節剽竊分類/50
第四節剽竊行為的性質/59
第三章剽竊對象/66
第一節作品概念/68
第二節作品元素和要素/75
第三節作品分類/82
第四節軟件/99
第五節民間文藝作品/101
第六節其他作品/106
第七節思想觀點/114
第八節情節/118
第九節藝術形象/120
第四章剽竊例外情形/124
第一節不會混淆出處的情形/124
第二節基於職務行為在他人作品上署名的情形/127
第三節依照作品性質不能標明出處的情形/131
第四節依照慣例無須標明出處的情形/134
第五節作者同意由他人署名的情形/137
第六節作品要素在客觀上無法註明出處的情形/141
第七節單位在作品上署名的情形/147
第八節借鑑他人作品創意的情形/148
中篇剽竊行為私法責任
第五章影響剽竊行為侵權責任的各種因素/155
第一節剽竊者的主觀過錯程度/156
第二節損害結果/160
第三節剽竊訴訟主體/162
第四節剽竊部分的數量和質量/170
第五節剽竊之作的著作權及社會影響力/174
第六節著作權法上關於剽竊問題的建議條款/179
第六章與剽竊行為侵權責任相關的問題/182
第一節演繹作品的署名/182
第二節自我抄襲/185
第三節署名次序/187
第四節合理使用/190
第五節出版者的法律問題/193
第六節作者精神損害賠償問題/196
下篇剽竊行為公法責任
第七章剽竊行為的行政責任/207
第一節著作權管理部門對剽竊行為的行政處罰/207
第二節學校對學生剽竊的行政處罰/211
第三節學校對教師剽竊的行政處罰/216
第四節研究資金資助單位的處罰/224
第五節中國剽竊行為行政處罰述評/227
第八章剽竊行為的刑事責任/231
第一節剽竊行為不能入罪的理由/232
第二節剽竊入罪的理由/233
第三節中國刑法對剽竊罪的規定/236
附錄著作人格權制度的反思與重構/238
參考文獻/262
後記/267

反剽竊法律制度研究作者簡介

王坤,男,生於1975年6月,漢族,江蘇鹽城人;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獲法學博士學位,主要從事知識產權法學研究;現為浙江省社會科學院法學所副研究員;最近兩年主要學術成果:《著作人格權制度的反思與重構》《作品概念的科學建構及其在著作權法上的意義》《商標俗稱註冊行為的實體法思考——以“巴黎之花”一案為分析對象》《論美術字組的著作權問題——以方正訴寶潔“飄柔”倩體字一案為分析對象》《知識產權對象中存量知識、增量知識的區分及其功能》《剽竊概念的界定及其私法責任研究》《論反向剽竊》《論反剽竊的理論依據及其對制度建構的影響》等等。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