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及笄

鎖定
及笄,漢語詞語,拼音是jí jī,意思是指古代漢族女子滿15週歲結髮,用貫之,因稱女子滿15週歲為及笄。
中文名
及笄
外文名
Coming-of-age ceremony;
拼    音
jí jī

目錄

及笄解釋

是指古代漢族女子滿15週歲結髮,用笄貫之,因稱女子滿15週歲為及笄。

及笄出處

禮記·內則》“女子……十有五年而笄”。“笄”,謂結髮而用笄貫之,鄭玄注:“謂應年許嫁者。女子許嫁,笄而字之,其未許嫁,二十則笄。”笄,髮簪。後因稱女子年滿十五為及笄。表示已到出嫁的年歲。
儀禮·士昏禮》:女子許嫁,笄而醴之,稱字
舊唐書·后妃傳下·女學士尚宮宋氏》:“﹝庭芬﹞生五女,皆聰惠……年未及笄,皆能屬文。”
湯顯祖牡丹亭·第一○出》:“年已及笄,不得早成佳配。”
朱鼎玉鏡台記·議婚》:“潤玉年已及笄,要覓一婿,斧柯之任,相屬何如?”
馮夢龍東周列國志》:“論年紀雖則一十四歲,身材長成,倒象十六七歲及笄的模樣。”
吳敬梓儒林外史》第十回:“魯老先生有個令愛,年方及笄。”
和邦額夜譚隨錄·吳喆》:“女年甫及笄,有容色。”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