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叉序草

鎖定
叉序草(Isoglossa collina (T. Anderson) B. Hansen),是管狀花目爵牀科叉序草屬植物;分佈與雲南的西疇、麻栗坡、屏邊、富寧。西藏的墨脱。廣東的英德。廣西:凌雲。湖南(南部)及江西。草本,莖高達1米。莖圓柱形,莖基部匍匐並生根,後直立,纖細,深綠色,下部無毛,向上被微柔毛。
中文名
叉序草
拉丁學名
Isoglossa collina (T. Anderson) B. Hansen [5]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木蘭綱
唇形目
爵牀科
叉序草屬
叉序草
分佈區域
江蘇,江西,福建,湖南,廣東,廣西,貴州,雲南 西藏,泰國,印度
海拔高度
500-2700
是否中國特有
是否引種栽培
非人工引種栽培

叉序草形態特徵

叉序草線稿圖 叉序草線稿圖
草本,莖高達1米。莖圓柱形,莖基部匍匐並生根,後直立,纖細,深綠色,下部無毛,向上被微柔毛。葉具柄,葉片卵形至卵狀橢圓形,長3.5-11釐米,寬2-4.8釐米,頂端漸尖,近全緣,基部楔形,上部葉的基部圓形,側脈6-7對;葉柄長1-3釐米,兩面有褐棕色短柔毛。 [6] 
叉序草 叉序草
花序頂生或腋生上部葉腋。通常為多次2歧分叉的聚散花序,長達5-10釐米,寬3-8釐米,稀退化為總狀;花序軸有腺毛或稀有無柄腺毛幾無毛,分枝稍扁平。苞片披針形,無小苞片。花萼裂片5,狹披針形,近鑽形。長4-7毫米;花冠粉紅色或白色,長2-3釐米,花冠筒下部細長,上部擴大成狹漏斗形,外面光滑,冠檐2唇形,上唇微凹,下唇3淺裂,裂片長3-6毫米,2側裂片較狹;雄蕊2,着生於花冠筒擴大部的中上部,花絲4-10毫米,無毛,2藥室,長達4.5毫米,等大,平行,稍分離,在一半處疊生;子房無毛,下部為一杯狀花盤所圍,具4粒胚珠,花柱無毛。
蒴果長12-14毫米,下部實心而短柄,上部具4粒種子。種子有粗糙不規則脊皺褶,常有小而急尖的凸起。 [1] 

叉序草生長環境

生長於山坡闊葉林下或溪邊陰濕地,海拔2200米。

叉序草分佈範圍

叉序草 叉序草
產於中國江西(大餘雲峯山)、廣東(乳源、連縣、英德、樂昌、翁源、懷集、陽山、仁化)、廣西(昭平、陽朔、桂林、修仁、大瑤山)、湖南(宜章)、雲南(景東、勐臘、騰衝)、西藏(墨脱)。不丹、錫金也有分佈。 [1] 

叉序草植物名錄

科號
219
種拉丁名
Isoglossa collina (T Anders ) B Hansen
種中文名
叉序草 [2] 
引種地點
江西上猶
引種時間
20041026
引種號
41546
引種材料
鑑定人
趙子恩
Id
2865
栽培地點
引種過渡圃
引種數量
20株苗
栽培方式
盆栽
生長性狀
草本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