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叉孢蘇鐵

鎖定
叉孢蘇鐵(Cycas segmentifida D. Y. Wang & C. Y. Deng)是蘇鐵科、蘇鐵屬植物。樹幹圓柱形,高達50釐米,葉痕宿存;鱗葉三角狀針形;羽葉長260-330釐米,具55-96對羽片,葉柄長78-140釐米,兩側具長達4毫米的刺。雄球花狹圓柱形,黃色,小孢子葉楔形;大孢子葉不育頂片卵圓形,被脱落性棕色絨毛,邊緣篦齒狀深裂,兩側具8-19對側裂片,裂片鑽形,胚珠(2-)4-6枚,無毛,扁球形,頂端具小尖頭;種子球形,成熟時黃色至黃褐色。
中國特有種。分佈於中國貴州、廣西、雲南。多生長於林下陰濕處,為陰生植物。在略斯特地區和酸性土環境均有分佈,對土壤選擇性術強,分佈區土壤有磚紅壤和赤紅壤、黑色石灰土、紅色石灰土。
叉孢蘇鐵是古老的子遺植物,對於研究古植物的起源和演變,以及研究該地區的古地理、古氣候等都具有一定的科學價值。葉片大型,是一種良好的觀賞綠化植物。
列入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2021年)一級。
(概述圖參考來源: [3] 
中文名
叉孢蘇鐵
拉丁學名
Cycas segmentifida D. Yue Wang & C. Y. Deng
植物界
裸子植物門
松綱 [11] 
蘇鐵目
蘇鐵科
蘇鐵屬
叉孢蘇鐵
命名者及年代
D. Y. Wang & C. Y. Deng,1995
保護級別
中國國家重點一級保護野生植物、瀕危(IUCN標準)

叉孢蘇鐵植物學史

叉孢蘇鐵發現於20世紀的80年代。1983年,藍開敏教授和鄒榮福先生髮表貴州蘇鐵時引證標本中的望謨巖架周偉農無號標本為雄株,後栽培於望謨林業局周偉農家中。該株植株實為叉孢蘇鐵的雄株。1984年,鄧朝義在冊亨巧馬林場採集到叉孢蘇鐵的大孢子葉標本時稱為“巧馬蘇鐵”。隨後鄧朝義同志一直對望謨的蘇鐵植物和興義的蘇鐵植物的特徵進行對比研究,發現特徵區別較為明顯,進一步確證望謨一帶分佈的蘇鐵和興義分佈的野生蘇鐵不是同一種植物。1992年,西南農大楊四林等對貴州的野生蘇鐵進行考察,考察範圍僅限興義市。1994年,王定躍等人到貴州進行蘇鐵植物考察,鄧朝義同志陪同考察瞭望謨栽培的蘇鐵。隨後鄧朝義、王曉東深入到望謨縣野生蘇鐵的分佈環境進行詳細的考察研究。1995年,王定躍、鄧朝義聯名發表“叉孢蘇鐵”獨立種於《非洲鐵》雜誌。1994年至1995年間,鄧朝義等人對滇黔桂交界地區的蘇鐵植物進行考察,完成中國國家林業部下達的“中國野生蘇鐵考察”任務,從而確定了叉孢蘇鐵的分佈區在貴州分佈於望謨縣、冊亨縣等地,自然分佈海拔為300-800米。此外還分佈於廣西樂業、田林和雲南的富寧等地。 [1] 

叉孢蘇鐵形態特徵

叉孢蘇鐵
叉孢蘇鐵(7張)
樹幹圓柱形,高達50釐米,直徑達50釐米,葉痕宿存;鱗葉三角狀針形,長7-9釐米,寬1.5-5釐米;羽葉長260-330釐米,具55-96對羽片,葉柄長78-140釐米,兩側具長達4毫米的刺,刺33-55;羽片長21-40釐米,寬(11)14-17毫米,無毛,先端漸尖,基部寬楔形,邊緣平,中脈兩面隆起,葉表面深綠色,發亮,下面淺綠色。雄球花狹圓柱形,黃色,長30-60釐米,直徑5-12釐米,小孢子葉楔形,長1-2.5釐米,頂端有長2-3毫米的小尖頭;大孢子葉不育頂片卵圓形,被脱落性棕色絨毛,長5-13釐米,寬5-15釐米,邊緣篦齒狀深裂,兩側具8-19對側裂片,裂片鑽形,裂片長1.5-7釐米,纖細,漸尖,先端芒狀,通常二叉或二裂,有時重複分叉,頂裂片鑽形至菱狀披針形,長2-12.5釐米,寬2-20毫米,有1-4枚淺裂片,大孢子葉柄部長6-9(18)釐米,具黃褐色絨毛,胚珠(2-)4-6枚,無毛,扁球形,長5毫米,寬6毫米,頂端具小尖頭;種子球形,直徑2.8-3.5釐米,成熟時黃色至黃褐色,花期5-6月,種子11-12月成熟。 [2] 

叉孢蘇鐵近種區別

叉孢蘇鐵葉及大孢子葉標本 叉孢蘇鐵葉及大孢子葉標本
叉孢蘇鐵與貴州蘇鐵Cycas guizhouensis K. M. Lan & R. F. Zou)近似,但羽葉、羽片、葉柄遠比後者長,葉柄與葉軸幼時有棕色長柔毛,後迅速脱落成光滑無毛,一年生葉柄常被有白粉,羽片平展,大孢子葉上部頂片之側裂片常二叉或二裂,纖細,先端芒狀;生長在密林下或蔽蔭環境;後者羽葉、羽片、葉柄較短,葉柄與葉軸幼時有短柔毛,後漸大多脱落,宿存成污狀,無白粉,大孢子葉之側裂片粗壯,常不分叉,生長在山坡林中或林下。 [2] 
叉孢蘇鐵羽片較寬,與十萬大山蘇鐵Cycas shiwandashanica H.T.Chang & Y.C.Zhong)、單羽蘇鐵Cycas simplicipinna (Smitinand) K. D. Hill)相近,但十萬大山蘇鐵的葉柄與葉軸有宿存的污毛,無白粉,羽片邊緣波狀,大孢子葉較小,側裂片數目較少而不同;而單羽蘇鐵亦無白粉,羽葉幹後變黑褐色。 [2] 

叉孢蘇鐵生長環境

叉孢蘇鐵在生長區域屬於南亞熱帶氣候,海拔1000米以下濕潤及排水良好的環境,年平均氣温18-20℃,最熱月平均氣温22-28℃,最冷月平均氣温6℃以上,無霜期330天,年降永量1000-1200毫米。多生長於林下陰濕處,為陰生植物。在略斯特地區和酸性土環境均有分佈,對土壤選擇性術強,分佈區土壤有磚紅壤和赤紅壤、黑色石灰土、紅色石灰土。伴生植物有楓香樹斜葉榕灰毛漿果楝雲實江南油杉安龍瘤果茶短萼儀花假蘋婆青檀等。 [4] 

叉孢蘇鐵分佈範圍

中國特有種。分佈於中國貴州望謨(蔗香、大關、復興、油邁)、冊亭、貞豐、羅甸、紫雲,廣西(田東步兵和印茶、田林福達和洞弄、德保關東、百色陽圩、西林足別和八達、隆林扁牙、田陽坡洪),雲南富寧。 [4] 

叉孢蘇鐵主要價值

科研價值:叉孢蘇鐵是古老的子遺植物,對於研究古植物的起源和演變,以及研究該地區的古地理、古氣候等都具有一定的科學價值。 [5] 
觀賞價值:叉孢蘇鐵葉片大型,是一種良好的觀賞綠化植物。 [4]  [5] 

叉孢蘇鐵保護現狀

  • 保護級別
列入《中國物種紅色名錄》(2004年)——瀕危(EN)。 [9] 
列入《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高等植物卷》(2013年)——瀕危(EN)。 [6] 
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 2019年)——附錄Ⅱ。 [8] 
列入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2021年)一級。 [7] 
  • 種羣現狀
截至2002年,叉孢蘇鐵自然野生資源量在中國貴州約100株左右,並且仍在遭受人為破壞。栽培資源量約100株。 [10] 
  • 瀕危原因
又孢蘇鐵雖然分佈廣,但為星散分佈,在自然界很少開花結實,幼苗不多見,資源量少,加之人為採挖十分嚴重,已處於極度瀕危的狀態,是受威脅較重的珍稀古老植物,急需進行原產地保護及遷地保護工作,人工輔助授粉生產種子,以搶救這一珍貴資源。 [10]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