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又書使通州詩後

鎖定
《又書使通州詩後》是明代文學家李贄創作的一篇古文。
作品名稱
又書使通州詩後
作    者
李贄
創作年代
明代
出    處
《焚書》
作品體裁
古文

又書使通州詩後作品原文

某奉別公近二十年矣,別後不復一致書問,而公念某猶昔也。推食解衣,至今猶然。然則某為小人,公為君於,已可知矣。方某之居哀牢也,盡棄交遊,獨身萬里,慼慼無歡,誰是諒我者?其並時諸上官,又誰是不惡我者?非公則某為滇中人,終不復出矣。夫公提我於萬里之外,而自忘其身之為上,故某亦因以獲事公於青雲之上,而自忘其身之為下也。則豈偶然之故哉!
嗟嗟!公天人也,而世莫知,公大人也,而世亦莫知。夫公為天人而世莫知,猶未害也;公為一世大人而世人不知,世人又將何賴耶?月今倭奴屯給釜山,自謂十年生聚,十年訓練,可以安坐而制朝鮮矣。今者援之,中、邊皆空,海陸並運,八年未已,公獨鰲釣通海,視等鄉鄰,不一引手投足,又何其忍耶!非公能忍,世人固已忍舍公也。此非仇公,亦非仇國,未知公之為大人耳∠知公之為大人也,即欲舍公,其又奚肯?
既已為詩四章,遂並述其語於此,亦以見某與公原非偶者。
附顧衝老送行序(顧養謙)
顧衝老《贈姚安守温陵李先生致仕去滇序》雲:
温陵李先生為姚安府且三年,大治,懇乞致其仕去。初先生以南京刑部尚書郎來守姚安,難萬里,不欲攜其家,其室人強從之。蓋先生居常遊,每適意輒留,不肯歸,故其室人患之,而強與偕行至姚安,無何即欲去,不得遂,乃強留。然先生為姚安,一切持簡易,任自然,務以德化人,不賈世俗能聲。其為人汪洋停蓄,深博無涯涘,人莫得其端倪。而其見先生也,不言而意自消。自僚屬、士民、胥隸、夷酋,無不化先生者,而先生無有也。此所謂無事而事事,無為而無不為者耶。
謙之備員洱海也,先生守姚安已年餘,每與先生談,輒夜分不忍別去,而自是先生不復言去矣。萬曆八年庚辰之春,謙以入賀當行。是時先生歷官且三年滿矣,少需之,得上其績,且加恩或上遷。而侍御劉公方按楚雄,先生一日謝簿書,封府庫,攜其家,去姚安而來楚雄,乞侍御公一言以去。侍御公曰:“姚安守,賢者也。賢者而去之,吾不忍——非所以為國,不可以為風,吾不敢以為言。即欲去,不兩月所,為上其績而以榮名終也,不其無恨於李君乎?”先生曰:“非其任而居之,是曠官也,贄不敢也。需滿以幸恩,是貪榮也,贄不為也。
名聲聞於朝矣而去之,是釣名也,贄不能也。去即去耳,何能顧其他?”而兩台皆勿許,於是先生還其家姚安,而走大理之雞足。雞足者,滇西名山也。兩台知其意已決,不可留,乃為請於朝,得致其仕。
命下之日,謙方出都門還趨滇,恐不及一晤先生而別也,乃至楚之常、武而程程物色之,至貴竹而知先生尚留滇中遨遊山水間,未言歸,歸當以明年春,則甚喜。或謂謙曰:“李姚安始求去時,唯恐不一日去,今又何遲遲也?何謂哉!”謙曰:“李先生之去,去其官耳。
去其官矣,何地而非家,又何迫迫於温陵者為?且温陵又無先生之家。”及至滇,而先生果欲便家滇中,則以其室人晝夜涕泣請,將歸楚之黃安。蓋先生女若婿皆在黃安依耿先生以居,故其室人第願得歸黃安雲。先生別號曰卓吾居士。卓吾居士別有傳,不具述,述其所以去滇者如此。
先生之行,取道西蜀,將穿三峽,覽瞿塘、灩澦之勝,而時時過訪其相知故人,則願先生無復留,攜其家人一意達黃安,使其母子得相共,終初念,而後東西南北,唯吾所適,不亦可乎?先生曰:“諾。”遂行。 [1] 

又書使通州詩後作者簡介

李贄(1527年~1602年),明代思想家、文學家,泰州學派的一代宗師。原姓林,名載贄,後改姓李,名贅,號宏甫,又號卓吾,又別號温陵曙上等。泉州晉江(今屬福建)人。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舉人,不應會試。歷任共城知縣、國子監博士,萬曆中為姚安知府。旋棄官,寄寓黃安、麻城。在麻城講學時,從者數千人,中雜婦女,晚年往來南北兩京等地,被誣,下獄,死在獄中。著有《焚書》《續焚書》《藏書》等。 [2] 
參考資料
  • 1.    李贄.焚書-續焚書:嶽麓書社,1990年
  • 2.    劉青文主編.中國古代詩歌散文鑑賞:北京教育出版社,2013.05: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