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參禪

鎖定
參禪,佛教用語,禪宗專有名詞。禪,梵語dhyana,又作禪那,馱衍那,持阿那。意譯為“靜慮”“思維修習”等。參禪是指將心專注於某一個對象,通過反觀內心,覓求心性,達到明心見性的一種修行法門。
中文名
參禪
外文名
梵語dhyana
別    名
禪那,馱衍那,持阿那
起    源
禪宗

參禪實踐意義

禪宗認為,參禪的目的是為了明心見性,即是去掉自己內心的污染,實見自性的本來面目。佛教徒認為,污染就是妄想執着,自性就是如來智慧德相。如來智慧德相是每個人都十具備的,沒有差別。如果破除妄想執着,就可以證得自己的如來智慧德相,就可以成佛,否則就是眾生。
例如在《達摩悟性論》中記載:“直指人心,見性成佛,教外別傳,不立文字。”黃檗禪師在《傳心法要》中雲:“即心是佛,上至諸佛,下至蠢動含靈,皆有佛性,同一心體。所以達摩從西天來,唯傳一法,直指一切眾生,本來是佛,不假修行。但如今識取自心,見自本性,更莫別求。”《達摩血脈論》曰:“若欲見佛,須是見性,性即是佛。若不見性,唸佛誦經,持齋持戒,亦無益處。”

參禪特點與發展

相傳禪宗二祖慧可曾要求達摩為其“安心”,而獲得開悟。至後,禪宗南北二宗都提倡放下妄想思慮的念頭,反觀內心,靜心天真本性就會顯出來。尤其南宗禪更是強調反觀內心、明心見性的重要性。如空谷隆禪師雲:“不參自悟,上古或有之,自餘未有不從力參而得悟者。”(《禪關策進》)另外,禪師教導參禪的方式也靈活多變,為避免徒眾趨向理性思惟,往往不準其從佛教經典中探求答案,讓其通過內心自省參透佛理。運用當頭棒喝、拳打腳踢、瞪眼橫眉、斷指斬貓等手段,以擊發徒眾心中的疑惑,逼迫其斷落妄想執着,達到開悟的境地。《六祖壇經》中説:“生來坐不卧,死後卧不坐,一具臭骨頭,何來立功課”。可見以慧能為代表的南宗並不強調傳統的坐禪,對於南宗禪來説,參禪就是參悟,通過參破公案、話頭、玄關等,即可頓悟真理。至南宋以後,臨濟宗的“看話禪”成為主流,以公案話頭為參禪的入手憑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