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參伍

鎖定
參伍,漢語詞語,出自《周易本義》。“參伍以變,錯綜其數”源於周易繫辭上傳。
“參伍以變”古人眾説不一。
中文名
參伍
源    於
周易繫辭
類別1
相參互證,異同對比
類別2
參伍不調
詞語釋義
《周易本義》曰:“參者,三數之也;伍者,五數之也。既參以變,又伍以變,
《荀子》曰:“窺敵制變,欲伍以參”。窺敵制變:偷偷偵察戰場上敵軍編制隊形的調動和變化情況。欲伍以參:企圖、準備將自己的隊伍、兵力穿插、加入戰鬥中。這裏的“參伍”也是“參插”的意思。
《乾坤譜》插圖 《乾坤譜》插圖
《韓非》曰:“省同異之之言,以知朋黨之分,偶參伍之驗,以責陳言之實。”要想清醒瞭解相同的言論和不同的意見,用來分別誰是朋友和誰是異黨。可以偶爾採取朋友和異黨蔘插任用的人事手段來驗證“言論”和“不同的意見”的真偽。用以分辯和判斷雙方所陳述的言論是否屬實。這裏的“參伍”也是“參插”的意思。
《史記》曰:“必參而伍之”,又曰“參伍不失”。
《漢書》曰:“參伍其賈,以類相準”
乾坤譜》曰:參:參加、參入、插入。 [1] 
伍:天數一、三、五、七、九為一伍,地數二、四、六、八、十為一伍。
參伍:就是天數一、三、五、七、九與地數二、四、六、八、十互相參插。
參插的方法是:地數二插入天數一、三之間;地數四插入天數三、五之間;地數六插入天數五、七之間:地數八插入天數七、九之間:天數九插入地數八、十之間。天數七插入地數六、八之間;天數五插入地數四、六之間;天數三插入地數二、四之間。
又 參伍
中醫學術語。參伍,即三五。
⑴相參互證,異同對比。《素問·脈要精微論》雲:“切脈動靜,而視精明,察五色,觀五臟有餘不足、六腑強弱、行之盛衰,以此參伍,決死生之分。”
王冰注云:“言以形氣盛衰,脈之多少,視精明之間氣色,觀臟腑不足有餘,參其類伍,以決死生之分。”
張介賓《類經五卷·脈色類一》注:“夫參伍之義,以三相較謂之參,以伍相類謂之伍。蓋彼此反觀,異同互證,而必欲搜其隱微之謂。如《易》曰:‘參伍以變,錯綜其數。’……即此謂也。”
張志聰《素問集註》雲:“切脈觀色,以審臟腑之強弱虛實,兼視形體之盛衰,以此參伍,錯綜而斟酌之,以決其死生之分焉。此篇論切脈察色,聽聲音,觀臟腑,審形體,四診鹹備,斯成脈要之精微。”
高校教參新世紀第2版程士德主編《內經·診法》雲:“指出脈診必須與其他診法相參,‘以此參伍,決死生之分’。儘管《內經》非常重視脈診,論述脈診的專篇及內容最多,論述最好,但也非常重視其他診法,一再強調脈診必須與其他診法相參。故本篇一開始除指出脈診最佳時間外,還強調脈診要結合其他診法,其所論實質上包含了四診合參的內容。只有四診和參,才能全面收集臨牀資料,為正確診斷打下基礎。正如清末醫家章楠所説:‘望聞問切,名曰四診,醫家之規矩準繩也。四診互證,方能知其病源,猶匠之不能捨規矩而成器皿也。蓋望者,望面色之明晦、舌苔之有無,以辨病邪之輕重進退也。聞者,聞聲音之怯壯、語言之倫次,以辨神氣之爽味強弱也。問者,問得病之由、痛苦之處,以辨內傷外感、臟腑經絡,尤為緊要也。切者,切脈之浮沉遲數、有力無力,以辨虛實陰陽,而與外證參合逆順吉凶也。’(《醫門棒喝·四診合參與脈證從舍論》)。通過四診收集的臨牀資料,還要進行綜合分析,辨別疑似,去偽存真,理清內在聯繫,找出疾病的本質所在,從而作出正確的診斷。對於某些證情複雜、脈證不符的疾病,如真寒假熱、真熱假寒、陰盛格陽、陽盛格陰、真實假虛、真實假虛諸證,更要仔細分析,辨明真偽,或舍證從脈,或舍脈從證,以抓住疾病本質,為正確的施治指明方向。這方面歷代名醫頗多心得,值得我們學習借鑑。”
傅景華主編《黃帝內經素問譯註》雲:“參伍:參,相參互證。伍,類比同異。張介賓:‘以三相較謂之參,以五相類謂之伍’。三元相較,五行比類,三元序列和五行序列的變化,錯綜複雜,可至無限。故用以代表相參類比的思維方式和推理方法。”
⑵參伍不調,指脈象節律不齊,三五不勻,參差不一,錯雜不調。《素問·三部九候論》雲:“形氣相得者生,參伍不調者病。”
王冰注云:“參,謂參校。伍,謂類伍。參校類伍而有不調,謂不率其常,則病也。”
吳昆《素問吳注》雲:“參伍不調,言於三部九侯,或有一二不調者參伍其中,亦為愆和有病。”
張介賓《類經六卷·脈色類二十五》注:“三以相參,伍以相類,謂之不調。凡或大或小,或遲或疾,往來出入而無常度者,皆病脈也。”
李時珍《瀕湖脈學·澀》雲:“參伍不調名曰澀,輕刀刮竹短而難。”
時賢胡天雄《素問補識》雲:“[參伍不調] 王雲:‘參,謂參校。伍,謂類伍。參校類伍而有不調,謂不率其常,則病也。’《説文》伍字雲:‘相參伍也。’段注:‘參,三也;伍,五也。凡言參伍者,皆謂錯綜以求之。’《國語·齊語》:‘聖王之治天下也,參其國而伍其鄙。’韋昭注:‘參,三也;伍,五也。謂三分國都以為三軍,五分其鄙以為五屬。’據此則參伍不調即三五不調,言節律之凌亂也。”
金棟認為:“參伍不調,即三五不調,或三而止,或五而停,艱澀不暢,如輕刀刮竹,
言節律之凌亂。脈象長短錯雜參差不齊,節律凌亂,或大或小或快或慢。與28病脈的散、澀脈相同,與西醫的房顫脈相合。”(①“參伍不調”話房顫-《中醫雜誌》2000年第1期P60;②房顫脈探討-《中醫雜誌》2010年第2期P185-186;③散脈探討-《中醫雜誌》2010年S2P56-57;④澀脈探討-《中國中醫基礎醫學雜誌》-2010年第12期P1101-1102)。
高校教參新世紀第2版程士德主編《內經·診法》雲:“參伍不調,即以三部九候互相比較而呈參差不齊等,不相協調。”
傅景華主編《黃帝內經素問譯註》雲:“參伍:三五,此指脈或三或伍,錯雜不調。”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