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原醛症

鎖定
原醛症,全稱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症,是由腎上腺皮質分泌過多的醛固酮而引起的以高血壓和低血鉀為臨牀表現的綜合徵。
中醫病名
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症
別    名
原醛症
常見病因
腎上腺皮質分泌過多的醛固酮
提出時間
1955年
提出人
Conn

目錄

原醛症簡介

Conn於1955年首先指出腎上腺皮質腺瘤分泌過多的醛固酮是本病的原因,因此又稱此病為Conn綜合徵。本病佔住院的高血壓病例的1~2%,是一種可以治癒的繼發性高血壓。但若病程過長,長期高血壓和嚴重低血鉀也可造成嚴重的危害。

原醛症病因

本病有5種病因,亦根據病因分為5型,分別為腎上腺醛固酮腺瘤(APA)、特發性醛固酮增多症(IHA)、糖皮質激素可抑制性醛固酮增多症(GRA)、原發性腎上腺皮質增生(PAH)、醛固酮生成腺癌(APC),其中以前兩者最多。 [1] 
不論何種病因或類型的原醛症,其臨牀表現均是由過量分泌醛固酮所致。原醛症的發展可分為以下階段:①早期:僅有高血壓期,此期無低血鉀症狀,醛固酮分泌增多及腎素系統活性受抑制,導致血漿醛固酮/腎素比值上升,利用此指標在高血壓人羣中進行篩查,可能發現早期原醛症病例;②高血壓、輕度鉀缺乏期:血鉀輕度下降或呈間歇性低血鉀或在某種誘因下(如用利尿劑、或因腹瀉)出現低血鉀;③高血壓、嚴重鉀缺乏期:出現肌麻痹。
原醛症的治療取決於病因。APA應及早手術治療,術後大部分患者可治癒。PAH單側或次全切除術亦有效,但術後部分患者症狀復發,故近年來,有多采用藥物治療的趨向。APC早期發現、病變侷限、無轉移者,手術可望提高生存率。IHA及GRA宜採用藥物治療。如臨牀難以確定是腺瘤還是增生,可行手術探查,亦可藥物治療,並隨訪病情發展、演變,據最後診斷決定治療方案。
參考資料
  • 1.    王吉耀.內科學:人民衞生出版社,2010:976-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