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原道醒世訓

鎖定
《原道醒世訓》 是清代洪秀全撰文章。1852年(咸豐二年),編入《太平詔書》刊行。後改稱《原道醒世詔》。
作品名稱
原道醒世訓
作    者
洪秀全
創作年代
清代
作品出處
清代洪秀全創作的文章
文學體裁
文章

目錄

原道醒世訓意圖

作者根據「皇上帝天下凡間大共之父」,提出「天下凡間,分言之則有萬國,統言之則實一家。」「天下多男人,盡是兄弟之輩,天下多女子,盡是姊妹之羣。何得存此疆彼界之私,何可起爾吞我並之念?」進而號召「天下兄弟姊妹」,「相與作中流之底(砥)柱,相與挽已倒之狂瀾」,努力奮鬥,變「乖漓澆薄之世」為「強不犯弱、眾不暴寡、智不詐愚、勇不苦怯之世」,以求實現「天下一家,共享太平」的理想。
《原道醒世訓》 是拜上帝會早期重要文獻之一。洪秀全撰。1852年(咸豐二年),編入《太平詔書》刊行。後改稱《原道醒世詔》。

原道醒世訓內容

原道醒世訓-----洪秀全
從來福大則量大,量大則為大人;福小則量小,量小則為小人。是以泰山不辭土壤,故能成其高;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卻眾庶,故能成其德。凡此皆量為之也。
無如時至今日,亦難言矣!世道乖漓,人心澆薄,所愛所憎,一出於私。故以此國而憎彼國,以彼國而憎此國者有之。甚至同國以此省此府此縣而憎彼省彼府彼縣,以彼省彼府彼縣而憎此省此府此縣者有之。更甚至同省府縣以此鄉此裏此姓而憎彼鄉彼裏彼姓,以彼鄉彼裏彼姓而憎此鄉此裏此姓者有之。世道人心至此,安得不相陵相奪相鬥相殺而淪胥以亡乎!無他,其見小,故其量小也。其以此國而憎彼國,以彼國而憎此國者,其見在國,國以外則不知,故同國則愛之,異國則憎之。其以此省此府此縣而憎彼省彼府彼縣,以彼省彼府彼縣而憎此省此府此縣者,其見在省府縣,省府縣以外則不知,故同省同府同縣則愛之,異省異府異縣則憎之。其以此鄉此裏此姓而憎彼鄉彼裏彼姓,以彼鄉彼裏彼姓而憎此鄉此裏此姓者,其見在鄉里姓,鄉里姓以外則不知,故同鄉同裏同姓則愛之,異鄉異裏異姓則憎之。天下愛憎如此,何其見未大而量之不廣也。
遐想唐、虞、三代之世,天下有無相恤,患難相救,門不閉户,道不拾遺,男女別塗,舉選尚德。堯、舜病博施,何分此土彼土;禹、稷憂溺飢,何分此民彼民;湯、武伐暴除殘,何分此國彼國;孔、孟殆車煩馬,何分此邦彼邦。蓋實見夫天下凡間,分言之,則有萬國,統言之,則實一家。皇上帝天下凡間大共之父也,近而中國是皇上帝主宰化理,遠而番國亦然;遠而番國是皇上帝生養保佑,近而中國亦然。天下多男人,盡是兄弟之輩,天下多女子,盡是姊妹之羣,何得存此疆彼界之私,何可起爾吞我並之念。
是故孔丘曰:“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是故奸邪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閉,是謂大同。”而今尚可望哉!然而亂極則治,暗極則光,天之道也。
於今夜退而日升矣,惟願天下凡間我們兄弟姊妹跳出邪魔之鬼門,循行上帝之真道,時凜天威,力遵天誡,相與淑身淑世,相與正己正人,相與作中流之砥柱,相與挽已倒之狂瀾。行見天下一家,共享太平,幾何乖離澆薄之世,其不一旦變而為公平正直之世也!幾何陵奪鬥殺之世,其不一旦變而為強不犯弱,眾不暴寡,智不詐愚,勇不苦怯之世也!在《易》,同人於野則亨,量大之謂也;同人於宗則吝,量小之謂也。況量大則福大,而人亦與之俱大;量小則福小,而人亦與之俱小。凡有血氣者,安可傷天地之和,而貽井底蛙之誚哉!

原道醒世訓詩云

上帝原來是老親, 水源木本急尋真;
量寬異國皆同國, 心好天人亦世人。
獸畜相殘還不義, 鄉鄰互殺斷非仁;
天生天養和為貴, 各自相安享太平。

原道醒世訓摘錄

(選自《太平天國印書》第1冊P7—10,江蘇人民出版社1961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