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原生藝術

(未受過繪畫訓練的人創作的藝術)

鎖定
原生藝術(Art Brut)一詞由畫家讓·杜布菲(Jean Dubuffet)於1945年提出,用來指代出現在藝術界的傳統之外的一系列藝術形式。
杜布菲收集了大量塗鴉藝術作品和由精神病患者、囚犯、兒童和其他“稚拙”(未經訓練的)藝術家創作的作品,他青睞這些人天真原始的視野和直接的作畫技巧。之後,他試圖以他們的方式創作作品,並於1948年建立了原生藝術協會(Compagnie de l’Art Brut),以此來對原生藝術進行研究。原生藝術也被稱為“界外者藝術”(Outsider Art),用於指代杜布菲本人以及阿道夫·渥夫利(Adolf Wölfli)、阿洛伊絲·高爾巴(Aloïse Corbaz)等人的作品。 [1] 
中文名
原生藝術
外文名
Art Brut
Outsider Art
別    名
界外者藝術
提出時間
1945年
核心人物
讓·杜布菲

原生藝術概念簡述

法國藝術家杜布菲反叛傳統的藝術教育,攻擊令人窒息的主流文化。他收集那些沒有經過正規藝術訓練的人、兒童和精神病人的藝術,提出了“原生藝術"的概念,用來形容那些自學的、天真的、在美學上不被接受的藝術。他認為,這種擺脱了正統束縛的藝術能夠更真實地反映人類的精神力量。 [2]  儘管無論是從主題還是從技術的角度,杜布菲特自己的藝術都試圖模仿不受社會限制的自由感覺——就像他所欣賞和收藏的作品一樣——但他在藝術界的地位使他遠非一個界外藝術家。在許多方面,這場運動的目標和參與其中的作品的性質並不統一。不過,他對相關作品的收集確實有助於讓人們注意到那些對自我標榜或自我推銷不感興趣的人的藝術作品。 [3] 

原生藝術歷史溯源

讓·杜布菲 讓·杜布菲
在18歲於巴黎的朱利安美術學院短暫學習過一段時間後,杜布菲對美術的學術傳統感到沮喪。 他放棄了繪畫訓練,決定追求更“真實”的藝術語言。 他被自學成才的藝術家的作品所吸引,認為這些作品“比任何官方界定的無聊藝術都更有活力和熱情”。1923年服兵役期間,杜布菲偶然發現了通靈者克萊門汀·裏波切(Clémentine Ripoche)的速寫本,這引起了他的興趣,並促使他進一步研究未經訓練的藝術家的作品。之後,杜布菲深入研讀了德國精神病學家、美術史學家漢斯·普林茨霍恩(Hans Prinzhorn)的著作《精神病人的繪畫》,這對他產生了決定性的影響。
1945年,正在尋找創作可能性的杜布菲應瑞士洛桑市之邀,到那裏做了一次文化交流之旅,他在行程中參觀了好幾個精神病醫院的美術收藏,精神病人的創作深深地打動了他的心。杜布菲帶着兩個裝滿藝術品的手提箱和滿腦子的想法回到巴黎,並提出了原生藝術的概念。杜布菲定下一個目標:撰寫十六本短刊並附上相關作品,從而引起人們對這些藝術家的關注。他充滿熱情地投入到了蒐集和研究的工作中去,並與歐洲各國的相關機構和人羣建立了聯繫。
杜布菲收集了大量原生藝術作品,並在1848年成立了原生藝術協會。杜布菲於1952年解散了該協會,理由是“五人協助我做研究……成員們什麼也不做……他們是幽靈而這也是一所幽靈機構”。 [4] 

原生藝術相關藝術家及作品

藝術家
作品
作品分析
讓·杜布菲(Jean Dubuffet,1901—1985),法國藝術家、雕塑家。
《黑色大風景》,1946 《黑色大風景》,1946
在《黑色大風景》中,抽象的線條下面隱約可見兒童、房屋和樹木。大面積黑色中的劃痕令人想起自然風化的岩石和滿牆的塗鴉。蒼白的天空上掛着氣球一樣的太陽和舞蹈着的雲朵,如兒童畫一般。當二戰後,法國大眾希望通過美尋求安慰,恢復舊的道德體系時,杜布菲卻用兒童畫來嘲笑傳統的高雅藝術。他獻上一種質感粗糙、色彩乏味的作品,如同灰塵甚至排泄物。在恐怖的、毀滅性的世界大戰之後,杜布菲表現骯髒的土地和荒蕪的風景並非宣告文明的終結,而是想要在這無望的廢墟上建立一個全新、純潔的未來。 [5] 
阿道夫·渥夫利(Adolf Wölfli,1864—1930),瑞士民間藝術家,曾為聖約翰森監獄犯人。
《從搖籃到墳墓》之一,1910 《從搖籃到墳墓》之一,1910
沃爾夫利虛構的第一本“自傳”共有3000頁,題目為《從搖籃到墳墓》(1908—1912)。此處的圖像便來自這本自傳。在這本書中,渥夫利不再有悲慘的童年,而是開始了華麗的環遊世界之旅。故事附有用複雜的幾何圖形、虛構的地圖、人物、宮殿、教堂、國王、王后、動物和會説話的植物等意象組成的插圖,令人驚歎於其豐富的想象力。 [3] 
朱迪斯·斯考特(Judith Scott,1943 – 2005),美國民間纖維雕塑家,失聰並患有唐氏綜合徵。
斯考特作品 斯考特作品
奧克蘭創意成長藝術中心(為有精神和心理障礙的人而設)開發出了斯考特的創作天賦。在進入中心的前兩年,斯考特對雕塑、繪畫和縫紉等項目毫無反應,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纖維藝術家西爾維婭·塞文提(Sylvia Seventy)在此開設了工作坊之後。斯考特開始在木塊上纏繞線和織物,這些最早的作品被稱作“圖騰”。 [6] 
瑟拉芬·路易(Séraphine Louis,1864—1942),法國民間畫家,一生以做女僕為主,晚年患有精神疾病。
《鮮花和水果》,約1920 《鮮花和水果》,約1920
儘管這位藝術家使用的是油畫顏料,但她的作品卻非常像用蠟製作的,相關專家無法確定她在顏料中添加了哪些其他成分。她的作品被一位名叫威廉·烏德(Wilhelm Uhde)的德國收藏家發現,他在桑利斯小鎮旅行時在朋友家看發現了一幅瑟拉芬的畫作。他的朋友告訴他,這幅畫是他的清潔工畫的。烏德立即結識了塞拉芬,鼓勵她進行大規模創作,並迅速將她的作品納入了一系列羣展。可惜的是,這位藝術家沒有機會體驗她的成功,因為她從1932年起,便永久居住於沒有創作條件的療養院了。 [3] 
奧古斯特·福雷斯捷(Auguste Forestier,1887—1958),法國民間雕塑家,曾因破壞鐵路路況入獄。
《無題》,1935—1949 《無題》,1935—1949
福雷斯捷的野獸雕塑很可能受到熱沃丹(Gévaudan)的野獸傳説的啓發,那是一種大型的食人狼狗,在 1764—1767年於法國中南部的到熱沃丹省流行着關於它的恐怖傳説。福雷斯捷把野獸塑造成十分恐怖的樣子,其張着的大嘴彷彿要發起攻擊。和很多界外藝術家一樣,福雷斯捷擅長運用各種材料,比如,在這件雕塑中出現的牙齒便是豬和馬的牙齒,那是他從他一所農場裏撿來的。 [3] 

原生藝術影響與評價

杜布菲曾將原生藝術定義為不基於既定傳統或技巧的藝術。這種藝術不遵循任何風格,不跟隨任何潮流,不是為了取得經濟上的收益,甚至其製作不是出於“藝術”的目的。很多原生藝術作品都是在藝術家死後才被發現的。然而,當代的藝術市場掀起了收藏原生藝術的熱潮。收藏家對這種藝術形式感興趣,是因為它具有大多數當代藝術作品所缺乏的真實性和精神性。紐約和巴黎每年都會舉行“界外者藝術集會”(Outsider Art Fairs),一些畫廊也代理界外藝術家的作品。 [7]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