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原生環境

鎖定
原生環境,(又稱第一類環境)指沒有人類影響的自然環境。對於地質學上來説,原生環境是指從循環雨水的最低水平向下延伸直至能夠形成正常岩石的最深水平的環境。這是一個高温與高壓的環境。在這個環境中,流體的循環受到限制,遊離氧的含量比較低。
中文名
原生環境
外文名
Native environment
學    科
生態工程
領    域
環境科學
別    名
第一類環境
釋    義
沒有人類影響的自然環境

原生環境定義

原生環境是天然形成的,未受或少受人為因素影響的環境稱為原生環境。如人跡罕到的高山荒漠、原始森林、凍原地區及大洋中心區等。在原生環境中按自然界原有的過程進行物質轉化、物種演化、能量和信息的傳遞。

原生環境簡介

隨着人類活動範圍的不斷擴大,原生環境日趨縮小。原生環境中有着許多對人體有益的因素,如清潔並含有正常化學成分的空氣,水,土壤,充足的陽光和適宜的氣候條件,秀麗的風光等 [1] 

原生環境不利因素

原生環境中也存在着一些對人體健康不利的因素,如地殼表面化學元素分佈的不均,使某些地區的水和(或)土壤中元素過多或過少,當地的居民通過飲水,食物等途徑攝入這些元素過多或過少,而引起某些特異性疾病,即生物地球化學性疾病

原生環境第一環境

未受人類活動影響的自然環境,亦稱第一環境。如某些原始森林地區、人跡罕至沙漠、極地地區等。原生環境也存在不少環境間題,如火山爆發、地震、颶風等造成的災難性毀火和破壞,以及地表化學元素分佈的不均勻性所導致的地方性化學元素含量的過剩或不足。隨着人類活動範圍不斷擴大,原生環境將日趨縮小。

原生環境與次生環境的關係

原生環境是自然環境中未受人類活動干擾的地域。原生環境問題是自然環境本身發展演變而引起的。次生環境問題是由於人為的因素,使環境的構成或狀態發生了變化,與原來的情況相比,環境質量惡化,擾亂和破壞了生態系統和人們正常的生產和生活。次生環境一般又分為環境污染和環境破壞兩大類。
原生環境和次生環境問題,兩者難以分隔,一般是互相影響和相互作用的, 伴隨着人類生產活動和生活活動範圍的不斷擴大,原生環境空間不斷受到擠壓,範圍日趨縮小。環境破壞是人類活動導致了生態平衡,直接作用於自然環境引起的;環境污染指自然的或人為的向環境中添加某種物質而超過環境的自淨能力而產生危害的行為。(或由於人為的因素,環境受到有害物質的污染,使生物的生長繁殖和人類的正常生活受到有害影響。)人類對環境的破壞和環境污染有多種形式,這都嚴重影響了人居環境和良好的生態環境 ,妨礙了人們生理舒適的需求 ,要做好環境保護工作需要各行各業全方位的綜合努力 [2] 
參考資料
  • 1.    中國大百科全書總委員會《環境科學》委員會. 中國大百科全書, 環境科學[M]. 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2002.
  • 2.    李聞欣.皮革環保工程概論: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