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原生暈

鎖定
原生暈是指局部的岩石地球化學異常。原生暈是在沉積礦牀、岩漿礦牀、熱液礦牀中的圍巖中所形成的,他們分佈於礦牀的周圍,包圍着礦體或異常源表現為一定的立體形態。
中文名
原生暈
內    容
局部的岩石地球化學異常
目    的
礦產勘查等
性    質
地球化學勘查方法

原生暈簡介

原生暈內容簡介

通過系統採集岩石樣品,分析其中元素含量或其他地球化學特徵,發現岩石地球化學異常,以達到礦產勘查等目的的地球化學勘查方法。簡稱岩石測量。測量的依據是岩石中廣泛存在的地球化學背景和地球化學異常。
原生暈可理解為在成巖成礦作用的影響下,在礦體附近圍巖中所形成的局部地球化學原生異常地段。
次生暈是土壤中由礦體及原生暈破壞後形成的異常。次生異常:由已形成的岩石或礦體及原生暈在表生帶遭到破壞後經遷移重新分配到各種地質體中形成的異常。次生暈可理解為在表生作用下,由於礦牀或其原生暈的表生破壞、元素的遷移,在礦體及其原生暈的附近疏鬆覆蓋物中形成的次生地球化學異常地段,次生暈能在一定條件下反應礦牀即原生暈的存在。
次生暈形成於礦牀或異常源的上方殘積—坡積物中是由於礦體或異常源在表生條件下遷移分散的結果、分佈於礦牀或異常源的上方表現為一定的平面幾何形態。

原生暈研究進展

原生暈找礦方法是利用礦體或其他地質體周圍賦存在岩石中的地球化學分散暈進行找礦的地球化學方法。從20世紀50年代起到如今,已發展成為地球化學找礦的最主要方法之一,尤其是在找隱伏礦牀方面更具優勢。前蘇聯原生暈找礦法研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曾用原生暈方法預測深部盲礦體的成功率達84%以上。西方的一些國家也做了許多研究,取得了好的找礦效果。中國也是最早開展礦區原生暈研究的國家,曾有計劃地開展了金屬礦牀原生暈的研究工作。根據原生暈提供的信息也找到不少新的礦牀和礦體,同時形成了一套較完整的原生暈工作方法。在礦產勘查資源的新形勢下,該方法對發現新的礦產地、增加礦產儲量,為老礦山找礦、延長礦山服務年限等方面將發揮更大的作用。因此,瞭解原生暈方法在尋找金屬礦牀的進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原生暈指標的量化

關於化探指標量化研究一直是化探工作的重要內容。總結一套對異常識別的標準化方法,完善量化方法體系,對深化化探異常找礦的認識有相當重要的作用。由於礦牀形成的地質環境不同和原生暈成因上的差異,要獲得找尋隱伏礦更有效、更實用、更客觀的指標,還沒有形成十分有效的方法。但地球化學工作者正在進行各方面的努力,以便使選定的隱伏礦指標在一個成礦帶內具有普適性。 [1] 

原生暈勘查指標

大量金屬礦牀原生暈的研究顯示,礦體原生暈是礦體範圍的幾十倍和上百倍,有些礦牀埋深在千米,而地表原生暈仍然明顯。原生暈的這些特點為應用原生暈方法勘查金屬礦牀和預澳4盲礦體提供了科學依據,成為地球化學找礦中最可靠的方法之一。金屬礦牀原生暈地球化學勘查中的指標研究,仍然是針對確定礦牀侵蝕截面深度、評價盲礦體、剔除分散礦化和定量化預測礦體儲量規模等方面進行。在這些方面曾作過大量的研究,並取得了較好的成果。隨着找礦向深部礦和難識別礦方向發展,這些預測指標還有一定的侷限性,基本上還處於定性或近似定量化階段,具體應用時往往出現了一些不確定性。因此,研究礦體三度空間上各種信息的分佈規律,發現新的勘查指標,並使指標向定量化方向發展,總結尋找深部礦預測的方法技術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原生暈單元素指標

在金屬礦牀原生暈的異常評價研究中,最初主要是針對與成礦直接有關的指示元素作為參數(如Cu、Pb、Zn、W、Mo等)。後來隨着分析技術的提高,研究範圍的擴大,開始注意與礦有關的伴生元素的應用(如As、Sb、Bi、Co、Ni、Be等元素)。研究元素的異常強度、面積、規模、離散度與礦牀的關係。在20世紀50~60年代,化探方法找礦的開始階段,尤其是找地表出露礦和淺隱伏礦,原生暈單指標發揮了有意義的作用,並且在研究中還發現了許多礦牀,20世紀60年代初青城子鉛鋅礦成功預測就是典型的實例。

原生暈多元素指標

在單元素指標應用的同時,根據元素的地球化學共生性質發現,元素對比值在確定礦化作用上比單元素含量更具有定量性。它不但對出露礦,而且對於隱伏礦的定量預測具有重要意義。 [2] 

原生暈元素的存在形式

原生暈礦物

金屬礦牀的成礦作用是一個複雜的多期次的地質地球化學過程。而且每個期次的特定成分可形成不同的礦化類型、礦物組合形式。單礦物中的微量元素組成可以識別假異常,查找與礦有關的真異常,確定有效的地球化學勘查指標,是勘查地球化學一個重要研究內容。

原生暈元素的相態

在原生暈找礦中,主要是利用岩石中的元素全量來獲取找礦的地球化學信息。這對於尋找出露礦或淺埋藏礦而言,圈定異常是有效的。但是對隱伏礦牀來講,成礦元素異常弱小,導致礦異常與非礦異常難於區分。有些探索性的研究表明,成礦元素異常的賦存相態(硫化物態、氧化物態和硅酸鹽態)對於識別隱伏金屬礦牀異常是有意義的。凡是金屬礦牀無不與硫化物和氧化物有關,而硅酸鹽相態的找礦意義不大。因而在勘查金屬礦時,研究成礦元素異常賦存狀態對原生暈找礦是十分重要的。

原生暈易活動元素

在研究微量元素的同時,為增大找礦深度,利用易活動組分穿透性強、遷移距離遠的特點,進行找礦指標的探索,並在一些試驗礦區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以Hg、CO 、鹵素(F、C1、Br、I)等易活動元素和組分的研究相對較多。 [3] 
參考資料
  • 1.    劉崇民, 馬生明, 胡樹起. 金屬礦牀原生暈勘查指標[J]. 物探與化探, 2010, 34(6):765-771.
  • 2.    劉崇民, 馬生明. 我國原生暈研究50年的主要成果[J]. 物探化探計算技術, 2007(s1):20+239-245.
  • 3.    代西武, 楊建民, 張成玉,等. 利用礦牀原生暈進行深部隱伏礦體預測--以山東埠上金礦為例[J]. 礦牀地質, 2000, 19(3):245-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