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原生岩漿

鎖定
原生岩漿(primary magma)是指由地幔或地殼岩石經熔融或部分熔融作用形成的成分未發生變異的岩漿。它不強調源區的岩石是否已經遭受過熔融作用或成分的變異,而強調的是形成的岩漿一定未發生過成分的變化。
中文名
原生岩漿
外文名
primary magma
性    質
岩漿
原    料
地幔或地殼岩石

原生岩漿發展歷史

鑑於還有一個基本英文術語primitive magma,譯為原始岩漿,故將primary譯為原生為好。
原生岩漿 原生岩漿
火山在活動時不但有蒸汽、石塊、晶屑和熔漿團塊自火山口噴出,而且還有熾熱粘稠的熔融物質自火山口溢流出來。前者被稱為揮發性成分(volatilecomponent)和火山碎屑物質(volcaniclasticmaterial),後者則叫做熔岩流(lavaflow)。我們把這種產生於上地幔和地殼深處,含揮發分的高温粘稠的主要成分為硅酸鹽的熔融物質。

原生岩漿分類

岩漿起源於上地幔和地殼深處,把直接來自地幔或地殼底層的岩漿叫原生岩漿。
岩漿岩種類雖然繁多,但原生岩漿的種類卻極為有限,一般認為僅三、 四種而已。公認的有:超基性(橄欖)岩漿,基性(玄武岩漿),中性(安山岩漿)和酸性(花崗或流紋)岩漿。
1851年,Bonson曾提出有玄武岩漿和花崗岩漿兩種原生岩漿的主張,但關於花崗岩漿的認識一直未受重視。戴裏和鮑文等學者堅持認為只有一種玄武岩岩漿,而所有的岩漿岩都是由玄武岩漿派生出來的。這一理論無法解釋地殼中大量存在花崗岩的事實。
1933年,列文生-列信格和肯尼迪根據花崗岩和玄武岩同為地殼中分佈最廣的岩漿岩這一事實,重新倡導花崗岩漿和玄武岩漿兩種原生岩漿的論點。
原生岩漿 原生岩漿
二十世紀中期,環太平洋安山岩及阿爾卑斯超基性侵入岩的研究,使人們確信種類繁多的岩漿岩是由橄欖岩漿、玄武岩漿、安山岩漿和花崗岩漿通過複雜的演化而形成的。這幾種原生岩漿是上地幔和地殼底部的固態物質在一定條件下通過局部熔融(重熔)產生的。融物質稱之為岩漿(Magma)。機制
原生岩漿的成因有不同的機制:

原生岩漿玄武岩漿

上地幔物質(地幔巖)局部熔融的產物。在上地幔的不同深度上通過局部熔融產生三種主要岩漿:拉斑玄武岩漿:約小於15公里高鋁玄武岩漿:15-35公里鹼性玄武岩漿:35-75公里。從玄武岩漿中可以直接冷凝結晶成玄武岩和輝長岩;通過分異作用可以形成少量中性巖和酸性巖;通過重力結晶分異可以形成少量超基性岩。

原生岩漿花崗岩岩漿

大陸地殼深部物質重熔的產物。不同深度上可以形成性質稍有差異的花崗岩岩漿。在約10公里處形成活動性很弱的岩漿,許多巨型花崗岩岩基就是這種岩漿形成的;約在20公里深度上可形成活動性很強的岩漿,能夠上侵至淺部甚至噴出地表。 花崗岩岩漿通過同化作用可形成中性巖和鹼性岩;也有一些花崗岩是混合巖化作用形成的。
原生岩漿 原生岩漿

原生岩漿安山岩漿

玄武質洋殼到達海溝並向下俯衝深度達95公里時,玄武岩及其上覆的洋底沉積物發生局部熔融即可形成安山岩漿,安山岩在環太平洋地區分佈廣泛。 大陸內部的安山岩,是地殼深部局部熔融產生的,其深度約為60公里。

原生岩漿橄欖岩岩漿

上地幔物質大約在80~160公里的深度上局部熔融的產物。 其實關於原生岩漿及其起源的問題極其複雜,以上只是支持者較多的幾種看法,其真正的形成機制尚待進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