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原始主義

鎖定
“原始主義”誕生自20世紀初,主要有三層含義,分別是人性的原始主義,文化的原始主義和文學的原始主義。由於原始論基本上是關注感情而非理性的一種理論,因此人類學中的原始主義更多的是作為一種感情暗流而不是作為具有明顯特徵的理論而存在。學科性的原始主義思想在美國人類學協會(American AnthropologicalAssociation)年會所通過的決議中得以表現,主要是通過對一些在部落民族地區實施同化或開發政策主張的譴責,以及對人們保護本土文化免受工業文明破壞發出號召等形式來實現。
中文名
原始主義
外文名
Primitivism
拼    音
yuán shǐ zhǔ yì

原始主義概念

“原始主義”在中國當下語境中還是一個較為生疏的概念,與其內涵和意義相反的“現代主義”一詞卻廣為流傳。對“原始”的重新認知與評判是與文化人類學中的相對主義潮流密切相關的,“原始主義”更是對“原始”一詞的進化論內涵的顛覆性反轉。“原始”並非時間概念,而是文化概念。原始與現代兩分法比傳統與現代兩分法更能體現人類學思考與寫作的價值。原始主義具有三種含義,分別是人性的原始主義、文化的原始主義和文學的原始主義。在西方現代文學和中國現當代文學中,都存在原始主義、半原始主義與反原始主義三種不同的創作傾向。原始主義文學批評在視野、方法、成果、價值觀和目標五個方面與文化人類學密切相關,而原始主義批評方法則體現在批評對象的選擇、批評方法的運用和批評目標的達成三個環節上。

原始主義原始主義的認識

原始主義的三種含義之間存在着明顯的互動關係。人性原始主義是本原性的,與人如影隨形。當它投射於羣體行為和文化形態時,便成了文化原始主義。美國文化人類學家米德曾經將文化類型分為三種,即後象徵、前象徵與互象徵。“後象徵”文化是“未來重複過去”,是青年人向年長者學習,傳統社會基本上是後象徵類型的。這就易於解釋人性上的向後看與文化上的向後看在價值觀上的一致性,以及文化原始主義在前現代普遍和興盛的原因。文學原始主義是內在人性與外在文化雙重因素促成的。當然,19世紀以來現代文明的危機與文化選擇的困惑也是其現實的酵母

原始主義人類的原始主義

當人類學宣稱史前史屬於自己的領土範圍時,它已繼承了早期的哲學家和文學家們所發展的進步論和原始論的傳統。正如貝爾(Bell)所指出的那樣:“人類學家和有創意的作家們都凸顯了各自對全然不可知的過去的原始人的理解……”由於原始論基本上是關注感情而非理性的一種理論,因此原始論並不適合去建立抽象的理論。也正因此,人類學中的原始主義更多的是作為一種感情暗流而不是作為具有明顯特徵的理論而存在。
學科性的原始主義思想在美國人類學協會(American AnthropologicalAssociation)年會所通過的決議中得以表現。這主要是通過對一些在部落民族地區實施同化或開發政策主張(不論這種主張是在美國國內還是在國外)的譴責,以及對人們保護本土文化免受工業文明破壞發出號召等形式來實現。

原始主義原始主義的文化

文化原始主義,其讚美乃是對原始社會的制度而不是其中所生活的人,就成了剩下來問題最少的一種學術委身了。這個方向也正是多數人類學家的感情所向。

原始主義繪畫

亨利·盧梭是法國十九世紀末的“稚拙主義”畫家。所謂“稚拙主義”是就繪畫的藝術風格有濃厚的稚拙味而言,如就其表現的內容來説,實是原始主義,就是以表現人的原始本性為創作目的。這種稚拙主義藝術,沒有古典主義的嚴謹、浪漫主義的想象、印象主義的光與色、也沒有表現主義的激情。它所描述的並不是人類的原始,事實上不過是畫家的幻夢,所以稚拙主義並沒有形成流派,因為乏人追隨;也沒有形成氣候,因為少人欣賞。
盧梭(1844~1910),出生於諾曼底的一個小鎮,父親是工人,母親出身農家。青年時曾參加軍隊,服役四年,據説曾到過墨西哥,但迄今未能證實。不過,他對於南美熱帶風光確實心嚮往之。1870年參加普法戰爭,戰後定居巴黎,曾任税務官。後來因受騙失職而丟了差使,只得流落在酒館裏演奏以維持生活。在他擔任税務官時,他也從事繪畫。但他沒有受過繪畫訓練,完全憑自學和愛好在畫布上塗抹。因為沒有經過嚴格的系統的學習,所以所作技巧稚拙。可是這種稚拙並非做作,純出自然,後來為大詩人阿波里奈爾賞識,併為他寫推薦文章,從而使盧梭在畫壇上取得了一席之地。以後又經表現主義的畫家們鼓勵,他就循着自己獨有的方式去進行藝術創作,在所畫的內容中滲雜着某種神秘的夢幻色彩,而使他的繪畫終於獨具一格而為人注目。

原始主義音樂

原始主義是一種與古典主義音樂相悖的音樂風格,出現在20世紀初。原始主義音樂着力於表現原始生活的拙樸與粗獷,以及野性的力量和本能的衝動,因此在作曲手法上採用複雜多變的節拍和不規則的節奏組合,突出不協和的音響,採用多調性和怪誕的音色等等,使音樂產生粗野狂暴的效果。俄國作曲家伊戈爾·費奧多羅維奇·斯特拉文斯基(Lgor Feodorvich Stravinsky,1882-1971)是原始主義音樂的創立者。此外,匈牙利作曲家巴托克的鋼琴曲《野蠻的快板》(1911),前蘇聯作曲家普羅科菲耶夫的管線管絃樂《斯基夫人組曲》(1914)也表現出強烈的原始主義音樂風格。

原始主義原始主義的文學

在狹義上,原始主義文學批評是對原始主義文學的批評,即對具有原始主義創作傾向的作品與現象的研究和評論。在廣義上,原始主義文學批評則是一種着眼於原始以及與原始主義話題相關的特定批評視角。需要指出的是,原始主義文學批評只是預設了研究對象的範圍和批評的特殊視角,並不意味着指稱原始主義的價值立場。在價值觀層面上,原始主義文學批評所持的是中性的、開放的、多元的態度,它甚至完全可以包容反原始主義的觀點。
原始主義傾向最為鮮明的代表性作家是勞倫斯。他在一系列作品中,以顛覆性的姿態鼓動揚棄現代文明,返歸原始人性。他的最後一部長篇小説《查特萊夫人的情人》,曾因赤裸裸地表現和歌頌了人的自然性本能而在西方引起軒然大波,並遭到英國當局的查禁。其實小説只是用現實主義方法敍述了一個老套的三角戀愛故事:查特萊夫人背叛了癱瘓的貴族丈夫而愛上了自家莊園看管森林的僱工。從階級論觀點解讀,這似乎是一個女主人公拋棄本階級立場而投奔勞動人民的進步故事。但是從象徵論角度看,查特萊夫人是在原始與現代的對立中作出了一種關係重大的文化選擇。在她身上,勞倫斯附體於作家的“第二自我”,即價值觀和文化選擇的自我。也就是説,貴族查特萊象徵着現代文明及其異化的人性,癱瘓的細節喻示着文明的衰落和生命力的缺失;而看管森林的僱工則代表着原始的文化和自然的人性,就像盧梭筆下的“森林裏的野蠻人”一樣,因貼近原始自然而“高尚”、而強壯有力和生命勃發。在此基礎上,我們才易於理解那些發生在森林裏的性愛場面描寫不是可有可無的,它突出的其實是“返歸自然”和原始野性的生命力。小説裏的性實際上是人的本能、本性和原始的一種象徵。作者通過三角戀愛故事和性描寫所要表達的是這樣的思想:崇尚科學理性和過於發達的物質文明扭曲了人的本質即原始人性,導致了整個社會以及代表這個社會的上層階級的精神萎縮和生命虛弱症,而下層階級之所以在靈與肉兩方面都單純強健、充滿生命活力,是由於他們更多地貼近自然並與現代文明保持相當距離,使自然人性未遭泯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