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厄羅斯

鎖定
厄羅斯,即古希臘羅馬神話中的丘比特,關於他的出生,一説是誕生於天地的混沌之中,還有一種説是阿佛洛狄忒與戰神阿瑞斯的兒子,但無論是哪種説法,他與阿佛洛狄忒都有着一種相似於主從的關係,他同樣是愛神,但在能力和權限上低於阿佛洛狄忒。他的武器是弓箭,箭有兩種,金箭與鉛箭,金箭使人得到愛情,鉛箭使人喪失愛情。關於他的傳説,比較有名的有“厄洛斯與普緒刻”,而在“阿波羅與達芙涅”的故事中,也是他使阿波羅的愛情成為悲劇。
中文名
厄羅斯
類    別
雕像

目錄

厄羅斯傳説

美女普緒刻受到嫉妒她的維納斯的種種虐待與折磨,又奉命為她去地獄取來“睡眠”,當她好奇地打開裝着“睡眠”的盒子後,普緒刻受惑而昏沉地睡去。厄洛斯終於找到了昏睡的普緒刻,並從她臉上拂去了“睡眠”,用雙手將她抱起,甦醒的普緒刻向他舒伸玉臂,接受這一幸福的會見。

厄羅斯雕像

《拯救普緒刻的厄洛斯》 《拯救普緒刻的厄洛斯》
【名稱】拯救普緒刻的厄洛斯
【年代】作於1787~ 1793年間
【作者】安東尼奧·卡諾瓦
【規格】此尊大理石雕像約高135釐米
【屬地】現藏巴黎盧浮宮
法國大革命以前,古典主義藝術是受到官方尊重的正統藝術。1755年德國哲學家温克爾曼在其名著《古代造型藝術史》中,把古希臘羅馬的藝術總結為"高貴的單純、靜穆的偉大"之後,古典主義則更被視為不可逾越的規範。所謂古典主義,從本質上講,就是尊奉古希臘羅馬的藝術典範,它強調完美的形式,流暢的線條。
法國資產階級反封建鬥爭的革命時期,它又被利用來為革命作宣傳,形成對古典主義的新理解,正如馬克思説的:“在羅馬的古典的嚴肅傳統之中,資產階級社會的鬥士找到了理想與藝術形式。”(馬克思《拿破崙第三政變記》,人民出版社,1962年版第32頁)歷史上管這個時期叫“新古典主義”。 新古典主義藝術包括建築、雕刻與繪畫幾方面。就雕刻來説,最重要的新古典主義代表是意大利人安東尼奧·卡諾瓦。他的藝術具有全歐性,19世紀初的雕塑家幾乎沒有一個不受到他的影響的。他是18至19世紀之交的意大利雕刻的權威,也是歐洲學院派雕塑的創始人之一。
安東尼奧·卡諾瓦(1757. 11~ 1822. 10)出生於威尼斯附近的波薩格諾(阿索洛),11歲從雕刻師朱塞佩·貝爾納迪學藝,後隨師去威尼斯,1775年開始自己建有工作室。他的處女作是1779年完成的《達埃達洛斯與埃卡路斯》,接近於洛可可的風格,但人體精確,觀者曾誤認為他是在真人體上用石豪制模而成的。1779年去羅馬,考察了那不勒斯、赫庫蘭尼姆、龐貝、帕埃斯圖姆等地的古蹟,從此定居羅馬。1798年,法軍入侵羅馬,他被迫遷移維也納,並於1802年接受教皇的轉薦,應拿破崙的邀請去巴黎任宮廷雕刻師,他的藝術就在法國生根開花。他為拿破崙作過半身像和騎馬像,而一生中最出名的作品是為拿破崙的妹妹波莉娜·博爾蓋澤作的卧榻像。這件名作國內外廣為介紹,它是一尊近乎裸體的橫卧在睡椅上的古典女神式雕像;把肖像作成神話人物,是當時法國宮廷的好尚。博爾蓋澤被塑成維納斯的形象,技藝確乎無懈可擊,但矯飾成分過多,在一種光潔潤滑的表面下,顯得徒具美麗的軀殼,缺少人的精神表現。
這一尊《拯救普緒刻的厄洛斯》雖然表面也極光潔,但形式感強,寓有一定的詩情畫意:厄洛斯那一對上展的翅膀與仰臉橫躺的普緒刻相互照應,加上厄洛斯伸出的右腿,在構圖上正好產生穩定的X形。厄洛斯俯身親吻普緒刻,普緒刻伸出雙臂接受這一真摯的撫愛;兩圈連環形使內圓外展的造型彼此交叉,柔美的姿態與放射形的動勢加強了雕塑的輕盈感。普緒刻身下的衣物被雕鑿得那樣細軟,人們幾乎忘掉了它是大理石。新古典主義雕塑是非常講究構圖的線條美與律動的形式感的。卡諾瓦的作品充滿着唯美主義成分,只有少數作品才表現出形象的英雄氣概。這一尊神話愛情主題雕像,是雕塑家不可多得的佳美之作,它顯示出藝術家對形式美的深刻思考力。
這種雕刻作品要求表面極其光滑,一般要在大理石上多次加工,精心打磨。卡諾瓦在大理石上設計放大小稿時,改革了通常採取的“定點法”,並用機械加工,大大提高了效率與速度。這是他優越於前人的一樁巨大的革新措施。不過機械放大也不能盡如人意,有時也不得不在放大完成後,再花功夫去調整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