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漢語文字)

鎖定
卿(拼音:qīng)是漢語一級通用規範漢字(常用字) [1]  。此字始見於商代甲骨文 [2]  ,其古字形像兩人相對而坐就餐,指用酒食款待人,與“”“”同源。後來“卿”假借指高級官員的名稱。古時,君王稱親近的大臣為卿,有的稱“愛卿”。古時“卿”也是表示夫妻或好朋友之間非常親暱的稱呼。
中文名
拼    音
qīng
部    首
五    筆
QTVB [3] 
倉    頡
HHAIL [3] 
鄭    碼
RHXY [3] 
筆    順
撇、豎提、撇、橫折、橫、橫、豎提、點、橫折鈎、豎
字    級
一級(編號:2006) [1] 
平水韻
下平八庚 [4]  [16] 
總筆畫
2+8(部首+部首外)
造字法
會意字
結    構
合體字,左中右結構
四角號碼
7772₀
統一碼
537F [11] 
異    體
𠨍、𠨞、𨜮、𡖖、𣩃
注音字母
ㄑㄧㄥ

字源解説

字形演變流程圖(文中出現序號參照此圖所示文字) 字形演變流程圖(文中出現序號參照此圖所示文字) [2]
會意字。在甲骨文(圖1-4)中,“卿”的字形像兩個相對席地而坐的人,面對一個裝滿食物的瓦罐之類的食器就餐。“卿”古義:“兩人對食為卿”,實際上也就是“饗”的本字。意思指同鄉的人聚在一起飲酒,引申指用酒食招待客人,泛指請別人享用。《説文解字》解釋為“章”,並不合理。
金文字形與甲骨文相似,只是兩邊的人變成躬着的樣子。秦篆字形沿襲金文進一步字形符號化,兩邊的人變為“卯”,看不出人的形象;中間的簋變為“皀”,也變得不像高腳盤子,但整個字義還是能看出。漢隸字形在秦篆基礎上變成了現在的“卿”字。 [2]  [5] 
商代甲骨文卿字用為:1.饗用之饗:“唯大乙暨祖乙卿(饗)。”2.用為面向之向:“東方西鄉”(西向,面向西方)等詞義。甲骨文未見卿事(士)之職,卿事是從西周金文開始產生的。甲骨文、西周金文也未見鄉字用為鄉黨之義者。楊寬《古史新探》:“‘鄉’,和‘饗’,原本是一字……整個字像兩人相向對坐,共食一簋的情況。”“鄉邑的稱‘鄉’……實是取義於共食”“是用來指自己那些共同飲食的氏族聚落的。”“在金文中‘鄉’,和‘卿’的寫法無區別,本是一字。”“‘卿’,原是共同飲食的聚落中‘鄉老’的稱謂,因代表一‘鄉’而得名。進入階級社會後,‘卿’便成為‘鄉’的長官的名稱。”楊寬在《古史新探》一書中從社會歷史發展的角度論證卿、鄉、饗三字詞義的來源,證明三字原為同一字,可備一説。 [2]  [18] 
卿字的本義是“兩人對食”。後來因為卿被借用為官名,被借之後是借而不還,所以“對食”這一意義就只好用“饗”字來表示了。
正因為“卿”有相向會聚之義,可引申親暱之稱。夫婦之間常以“卿”字作為愛稱,如《孔雀東南飛》中有:“我自不驅卿,逼迫有阿母”的詩句,其中的“卿”是焦仲卿對劉蘭芝的愛稱。卿卿二字連用,也表示愛稱,如林覺民在《與妻書》的一開頭就稱他的妻子為“意映卿卿。”(意映:林覺民的愛妻陳意映)但是“卿卿”有時也有嘲弄的意味,如《紅樓夢》第五回中寫道:“機關算盡太聰明,反算了卿卿性命。” [19] 

詳細字義

拼音
詞性
釋義
英譯
例句
例詞
qīng
名詞
古代高級官員的名稱。
minister
漢書·陳平傳》:項羽略地至河上,平往歸之,從入破秦,賜爵卿。
先秦亦用以稱軍隊將佐。
general
《左傳·成公十八年》:卿無共御,立軍尉以攝之。孔穎達疏:卿,謂軍之諸將也。

古代對男子的敬稱。

史記·孟子荀卿列傳》:荀卿(荀況),趙人。

古代君主對臣、長輩對晚輩的稱謂。

《三國志·吳志·魯肅傳》:權嘆息曰:“此諸人持議,甚失孤望;今卿廓開大計,正與孤同,此天以卿賜我也。”
愛卿
古時夫妻或好友間表示親愛的稱呼。
your
孔雀東南飛》:我自不驅卿,逼迫有阿母。
(Qīng)姓氏用字。參看“卿姓



qìng
形容詞
〈文言〉通“”。喜慶。
blessing
《史記·天官書》:若煙非煙,若雲非雲,鬱郁紛紛,蕭索輪囷,是謂卿雲。
[6-7] 

古籍釋義

説文解字

【卷九】【卯部】去京切(qīng)
也。六卿:天官冢宰、地官司徒、春官宗伯、夏官司馬、秋官司寇、冬官司空。從𠨍,皀聲。
【註釋】①章:《段注》:“章善明理也。”②六卿:承培元《引經證例》引鄭《目録》:“天以統萬理。冢,大;宰,官也。地以載萬物。司,主也;徙,眾也。春以發生萬物。宗,尊;伯,長也。夏以長育萬物。馬,武也。秋以徼斂萬物。寇,害也,除害安良也。冬以閉藏萬物。空,農民空虛之時,正所以造作器用也。”③皀聲:徐鍇《説文解字系傳》:“又音香。” [8] 

説文解字注

“章也”注:此以疊韻為訓。《白虎通》曰:卿之為言章也,章善明理也。
“六卿:天官冢宰、地官司徒、春官宗伯、夏官司馬、秋官司寇、冬官司空”注:周禮之六卿也。《周禮》曰:“治官之屬。太宰卿一人。教官之屬大司徒卿一人。禮官之屬。大宗伯卿一人,政官之屬;大司馬卿一人,㓝官之屬;大司寇卿一人”。其一則事官之屬;大司空卿一人也。天子六鄉,鄉老,二鄉則公一人。鄉大夫,每鄉卿一人,即此六卿也。
“從𠨍,皀聲”注:皀下曰:又讀若香。卿字正從此讀為聲也。古音在十部。讀如羌。今音去京切。鳥部□字皀聲,則在古音七部。 [9] 

廣韻

去京切,平庚溪 ‖鄉聲陽部(qīng)
卿,《説文》:“章也。”公卿。《春秋漢含孳》曰:“三公象五嶽,九卿法河海,三公法三台,九卿法北斗。”《釋名》曰:“漢置十二卿,正卿九:太常、光祿、衞尉、太僕、廷尉、鴻臚、宗正、司農、少府。”又姓,《風俗通》雲:“趙相虞卿之後。”去京切。一。 [3] 

康熙字典

【子集下】【卩部】卿;部外筆畫:9
《唐韻》去京切。《集韻》《韻會》《正韻》丘京切,竝音輕。《説文》:章也。從𠨍皀聲。徐曰:章善明理也。
又向也。言為人所歸向也。《禮·王制》:大國三卿,小國二卿。《儀禮》疏:諸侯兼官,但有三卿:司徒兼冢宰、司馬兼春官、司空兼秋官。《玉篇》:漢置正卿九:太常、光祿、太僕、衞尉、延尉、鴻臚、宗正、司農、少府。《晉書·百官志》:古者,天子諸侯皆名執政大臣曰正卿,自周後始有三公九卿之號。
又《韻會》:秦漢以來,君呼臣以卿。《正韻》:君呼臣為卿,蓋期之以卿也。
又《韻會》:凡敵體相呼亦為卿,蓋貴之也。隋唐以來,儕輩下已,則稱卿,故宋璟卿呼張易之。
又《前漢·項籍傳》:號為卿子冠軍。注:文穎曰:卿子,時人相褒尊之稱,猶言公子也。
又姓。《風俗通》:虞卿之後。 [10] 

字形書法

字形對比

字形對比 字形對比 [11]

書寫提示

書寫提示 書寫提示
❶左部、中部、右部寬窄相當;左部高,中部、右部漸低;中部底部高,右部更低。❷左部居左半格偏上,中部居中,右部居右半格偏下。❸左部㇙(豎提)起筆與短撇相接,收筆與豎撇相接,接點在橫中線。❹中部在豎中線部位,末筆點從田字格中心點出,與㇙ (豎提)的提尖相接。❺右部的㇆(橫折鈎)收筆於橫中線。 [12] 

書法欣賞

(以上參考資料 [13] 

音韻彙集

中上古音

時代
聲韻系統名稱
韻部
聲母
韻母
先秦
高本漢系統

i̯ăŋ
王力系統
iaŋ
董同龢系統
jăŋ
周法高系統
iaŋ
李方桂系統
kh
jiang
西漢



東漢





jieng


jieng
南北朝

庚耕清青

jieŋ
隋唐
高本漢系統

i̯ɐŋ
王力系統

ǐɐŋ
董同龢系統

jɑŋ
周法高系統

iaŋ
李方桂系統

kh
jɐng
陳新雄系統

ǐaŋ
(參考資料:漢典 [14-15] 

韻書集成


小韻
反切
聲母
韻母
韻目
韻部
聲調
清濁
擬音
廣韻
去京切
庚三開
下平十二庚

平聲
三等
開口呼
次清
kʰjɑŋ
集韻
丘京切

下平十二庚

平聲
三等
開口呼
次清

中原音韻

庚青齊

庚青
陰平

齊齒呼
次清
kʰiəŋ
洪武正韻
驅羊切


十七陽
平聲




丘京切


十八庚
平聲


次清
k‘iəŋ
分韻撮要

第七英影應益

陰平




(參考資料:漢典 [3] 

方音集成

注意:方言字音的聲母和韻母用國際音標標註;各方言點的字音以當地城區中老年人口音為依據,僅作參考
方言類別
方言點
聲母及韻母
調值
調類
官話(北京官話)
北京
tɕʰiŋ
55
陰平
官話(冀魯官話)
濟南
tɕʰiŋ
213
陰平
官話(中原官話)
西安
tɕʰiŋ
21
陰平
官話(西南官話)
武漢
tɕʰin
55
陰平
官話(西南官話)
成都
tɕʰin
44
陰平
官話(江淮官話)
合肥
tɕʰin
212
陰平
官話(江淮官話)
揚州
tɕʰiŋ
21
陰平
晉語
太原
tɕʰiŋ
11
平聲
吳語
蘇州
tɕʰin
44
陰平
吳語
温州
tɕʰiaŋ
44
陰平
湘語
長沙
tɕʰin
33
陰平
湘語
雙峯
tɕʰiɛn
55
陰平
贛語
南昌
tɕʰin
42
陰平
客家話
梅縣
kʰin
44
陰平
粵語
廣州
hɪŋ
53/55
陰平
粵語
陽江
hɪŋ
33
陰平
閩語(閩南片)
廈門
kʰɪŋ
55
陰平
閩語(閩南片)
潮州
kʰeŋ
33
陰平
閩語(閩東片)
福州
kʰiŋ
44
陰平
閩語(閩北片)
建甌
kʰeiŋ
54
平聲
(參考資料:《漢語方音字彙》 [17] 
參考資料
  • 1.    國務院關於公佈《通用規範漢字表》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19-02-02]
  • 2.    李學勤主編;趙平安副主編.字源[M]:天津古籍出版社;遼寧人民出版社,2013.07:800
  • 3.    韻書  .漢典[引用日期2018-09-18]
  • 4.    [清]阮元.經籍籑詁[M].北京:中華書局,1982.04:3167
  • 5.    陳政 著.字源談趣 800個常用漢字之由來[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6.07:127
  • 6.    羅竹風 主編.漢語大詞典 第2卷 [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8.08:554
  • 7.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現代漢語詞典 第6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2.06:349
  • 8.    [東漢]許慎 原著;湯可敬 撰.説文解字今釋[M].長沙:嶽麓書社,1997.07:1239
  • 9.    [漢]許慎撰;[清]段玉裁注.説文解字注[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10:1726
  • 10.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整理.康熙字典 標點整理本[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8.08:90
  • 11.      .漢典[引用日期2019-02-06]
  • 12.    商務印書館辭書研究中心 編.新華寫字字典 第2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1.11:283
  • 13.    書法欣賞  .漢典[引用日期2019-02-06]
  • 14.    中古音  .漢典[引用日期2019-06-30]
  • 15.    上古音  .漢典[引用日期2019-06-30]
  • 16.    平水韻 八庚  .搜韻網[引用日期2021-07-22]
  • 17.    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語言學教研室編.漢語方音字彙(第二版重排本)[M].北京:語文出版社,2003.06:354
  • 18.    何金松著.漢字文化解讀[M].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2004.07:466-468
  • 19.    丁義誠等主編.常用字音·形·義·用 第2分冊[M].北京:國防工業出版社,1998.01:76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