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卵葉短腸蕨

鎖定
卵葉短腸蕨(Diplazium leptophyllum Baker ex C. Chr.)是蹄蓋蕨科雙蓋蕨屬常綠中型林下植物。根狀莖橫走,密被鱗片;鱗片線狀披針形,長約1釐米,黑色,全緣,先端纖毛狀,稍捲曲;葉近生。
中文名
卵葉短腸蕨
拉丁學名
Diplazium leptophyllum Baker ex C. Chr. [2] 
植物界
蕨類植物門
木賊綱
水龍骨目
蹄蓋蕨科
雙蓋蕨屬
卵葉短腸蕨
分佈區域
雲南南部(勐海)及西部(龍陵、騰衝)

卵葉短腸蕨形態特徵

能育葉長達1米;葉柄長約40釐米,基部褐色,疏被鱗片,上部禾稈色,近光滑,上面有淺溝;葉片三角狀卵形,長達50釐米左右,基部寬達45釐米,羽裂漸尖的頂部以下二回羽狀一小羽片羽狀深裂;側生羽片達8對,互生,斜展,下部的相距8-10釐米,基部1對闊披針形,長達35釐米,寬達12釐米,先端漸尖,基部圓截形,柄長達5釐米;側生小羽片達12對,互生,稍斜展,鐮刀狀披針形,長約10釐米,寬約3釐米,先端漸尖,基部淺心形,柄長達8毫米,兩側深羽裂;小羽片的裂片達10對,矩圓形,長達2釐米,寬達1.4釐米,先端鈍圓,邊緣有粗大鋸齒或淺羽裂,基部1對特大,其下側1片為卵狀矩圓形,近羽狀半裂;葉脈明顯,羽狀,每裂片有小脈5-6對,小脈二叉或三叉,斜向上。葉為草質,幹後黃綠色,兩面均光滑;葉軸及羽軸禾稈色,光滑,上面有淺溝。孢子囊羣線形,長4-6毫米,在小羽片的裂片上6-7對,沿小脈基部上側向上幾達裂片邊緣,在基部上側1脈通常雙生或分叉
卵葉短腸蕨線稿圖 卵葉短腸蕨線稿圖
囊羣蓋線形,淺褐色,膜質,宿存。孢子豆形,周壁不易區分,表面密被尖刺狀紋飾。 [1]  [3] 

卵葉短腸蕨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1200-1400米的常綠闊葉林及人工樟茶林下。

卵葉短腸蕨分佈範圍

分佈於雲南南部(勐海)及西部(龍陵、騰衝)。泰國北部(清萊、清邁)、緬甸東北部(撣邦景棟)及西北部(欽邦哈卡)、不丹也有。

卵葉短腸蕨相似植物

該種的模式標本系 A. Henry 1900 年採自雲南南部,按其採集記錄,採自思茅,但國內數十年來的考察採集工作從未在思茅及附近採到該種標本。按 A. Henry 當年在思茅的工作性質及活動路線,結合國內考察工作分析,該種的模式標本應採自西雙版納州的勐海縣。該種現今在勐海縣的人工雲南樟及茶樹混交林下及其它常綠闊葉林下仍很習見,分佈的海拔高度與 A. Henry 的記載(5000尺)也相符;在雲南除了南部勐海及西部的龍陵、騰衝,尚未在其它地方發現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