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卵葉海桑

(千屈菜科海桑屬植物)

鎖定
卵葉海桑(Sonneratia ovata Backerr)是千屈菜科、海桑屬喬木。高可達20米。有呼吸根,薄,尖。葉片寬卵形到近圓形,先端圓形,無粘液。花多,花筒在花期,細瘤狀,有稜紋,肋骨沿着具柄的基部下延;萼片正面強烈微染紅色,通常貼伏在成熟的果上。花瓣白色,線形。雄蕊花絲白色。種子藏於果肉內;外種皮不延長。分佈在泰國、馬來西亞、新幾內亞巴布亞灣以及昆士蘭等地。中國的海南島亦有分佈。生長在海岸灘塗上,土壤為紅樹林鹽土,亦可適應土壤結實、貧瘠、水分較低的殘次林地。
桑海桑具有防風防浪,促淤造陸,保護生物多樣性,促進海岸漁業,開發海洋藥物,開展生態旅遊等重要的價值。
(概述圖參考來源:中國植物圖像庫 [4] 
中文名
卵葉海桑
拉丁學名
Sonneratia ovata Backer [4] 
別    名
桑海桑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木蘭綱 [1] 
桃金娘目
千屈菜科
海桑屬
卵葉海桑
命名者及年代
Backer,1920

卵葉海桑形態特徵

卵葉海桑
卵葉海桑(5張)
喬木,柱狀,高10-20米。呼吸根長約20釐米,細,尖。葉柄長5-6毫米;葉片寬卵形到近圓形,長4-10釐米,寬3-9釐米,基部寬圓形或近心形,先端圓形,無短尖頭。花多為6數。花被管在花期長2-3釐米,具細小疣狀突起,6肋,肋沿着具柄基部下延;萼片正面強烈微染紅色,長約1.5釐米,通常貼伏在成熟果上。花瓣通常無,很少退化,白色,線形。雄蕊花絲白色。果直徑3-4.5釐米,近等於花被管寬度。花期3-10月,果期4-10月。 [1] 

卵葉海桑產地生境

分佈在泰國、馬來西亞、新幾內亞巴布亞灣以及昆士蘭等地。中國的海南島亦有分佈。 [2]  生長在海岸灘塗上,土壤為紅樹林鹽土,亦可適應土壤結實、貧瘠、水分較低的殘次林地。 [3] 

卵葉海桑育植技術

⒈採種及種子處理
卵葉海桑果實為漿果,幾乎全年均有花果,主要盛果期為6-8月。果實成熟時,果皮由綠色變為蛋黃色,有香味,果皮和果肉均已軟化。將成熟的球果採回,搓爛,放於水中漂洗出種子,裝入紗網袋並浸沒於水(淡水和海水均可)中貯藏備用。貯藏期間5-7天將種子取出沖洗一次,並換水。卵葉海桑種子有後熟現象,採後不宜隨採隨播,應貯藏25-40天后再播,有利於提高發芽勢和發芽率。每果有種子432-856粒,種子千粒重為23.1-26.0g,發芽率85%左右。 [3] 
⒉育苗
⑴育苗基質:紅樹林造林立地條件特殊,環境惡劣,一般採用容器育苗。所用容器規格為12釐米×15釐米。營養土配方為:紅土:牛糞:細沙土=4:2:1。牛糞應充分腐熟,加入適量過磷酸鈣,拌勻後堆漚效果更佳。育苗試驗表明,配方營養土比紅壤和海泥育苗成苗率分別高18%和23%,苗高生長量分別高23%和29%。 [3] 
⑵苗圃地的建立:紅樹林生長於海岸灘塗上,土壤為紅樹林鹽土,立地條件與陸地差別很大。為了提高造林成活率,苗圃地選在正常潮水能漲及的紅樹林疏林地,以木欖疏林地為佳,主要原因是此地位於高潮帶,周圍有林木,圃地內風浪小,鹽度低,有充足的淡水供給。伐除圃地中生長較差的林木和多餘的樹枝並對圃地深翻,清除枯枝落葉和樹根。用紗網圍好圃地四周,再用敵敵畏殺除圃地中的蟲蟹,便可作牀播種育苗。高牀育苗,苗牀高15-20釐米,苗牀走向和漲潮時水流方向平行,牀面鋪5釐米厚的營養土。若種子數量少,也可用花盆播種育苗,盆的下部裝1/2盆的海泥,上部鋪3-5釐米的營養土。 [3] 
⑶播種育苗:取出貯備的卵葉海桑種子,用清水沖洗乾淨,稍陰乾後即可播種。播種前用3-5%的高錳酸鉀對種子和營養土進行消毒。播種方法採用撒播。播種要均勻,密度要合理,密度過大易引發各類腐爛病,密度小,出苗率低,合理的密度為在20釐米×20釐米的面積上,大約80-100株小苗。播種後覆蓋0.2-0.3釐米厚的營養土,再用紗網蓋住苗牀,紗網要拉平,四周用海泥將紗網壓實,避免漲、退潮時潮水沖刷種子。盆播需用2-3層濾紙覆蓋固定種子以便澆水,同時濾紙有很強的吸水能力可保持種子水分。試驗表明,卵葉海桑種子含水量為58%左右,當種子含水量降至22%時便喪失發芽能力。卵葉海桑一年四季均可播種,但最佳發芽時間為在種子處理好之後,經25天貯藏再播種,過早或過晚種子發芽率都會顯著降低。貯藏25天的種子播種,在氣温28-35℃下,4-6天開始發芽,7-9天發芽完成。種子發芽10天后牀上幼苗已定根,可將紗網揭除。 [3] 
⒊苗圃管理
⑴淡水管理:在卵葉海桑育苗過程中,淡水管理極為關鍵。過高的海水鹽度會制約種子的發芽和幼苗生長。灘塗上育苗補充淡水可降低圃地中的水分鹽度。淡水的澆灌量根據苗的大小而定,播種後每天澆3-5次,每次退潮後要及時噴水,以降低圃地中的水分鹽度,並可沖洗紗網或幼苗表面的泥漿。可用鹽度計測量圃地中的水分鹽度,種子發芽期間,水分鹽度控制5‰以內,幼苗期間控制在8‰以內,隨着幼苗的長大可逐步提高水分鹽度。卵葉海桑抗鹽能力較海桑屬其他物種如杯萼海桑、海南海桑和擬海桑差。 [3] 
⑵移植幼苗:當幼苗長4-6片真葉時便可移植於營養袋中。移植時先在蔭棚放置一週,待其充分定根後,遷移到灘塗苗圃,這樣可提高移植成活率。移植一週內,白天2-3小時噴水一次,避免幼苗因失水過多得不到及時補充而死亡。 [3] 
⑶施肥:卵葉海桑移植成活後噴施氨基酸葉面肥一次,冬季幼苗宜噴施鉀型葉面1-2次,有利於提高幼苗的抗寒能力和木質化程度,結合苗木生長可適當噴施0.5%複合肥水溶液1-2次。但在苗木出圃前一個月不宜施肥,以免因苗木木質化程度低而影響造林成活率。 [3] 

卵葉海桑病蟲防治

卵葉海桑的人工栽培中未見有嚴重的病蟲害,其天然林和人工林在抗病蟲害方面是海桑屬植物中最強的。幼苗期間,卵葉海桑儘管少病害,但還需要注意防治。常見病害有立枯病和灰黴病。防治方法是定期對幼苗噴75%百菌500-600倍,50%甲基託布500-800倍,40%多流懸浮400-500倍。發病期間可用施保功1000-1500倍,鏈黴素(人用)200-300萬單位和25g撲海因混合後兑水15,殺毒釩800-1000倍,3-5天噴一次效果較好。播種後到苗高20釐米期間,主要害蟲是老鼠,螃蟹,地老虎,蟋蟀等,應結合實際情況,合理防治。 [3] 
⒋出圃造林
⑴苗木規格:卵葉海桑苗高30釐米便可出圃造林,高潮灘苗高30-50釐米為好,中低潮灘苗高50-80釐米為好。苗木過高,根系穿袋過多,起苗傷根嚴重,影響造林成活率。苗木過小常被潮水浸淹,泥漿附於葉莖表面,影響透光透氣,從而影響造林成活率。 [3] 
⑵造林季節:卵葉海桑適宜造林季節為3-8月,最佳造林季節為4-6月,此期間漲潮時間短,潮位低,既有利植樹,也可避免苗木受潮水長時間浸淹影響造林成活率。 [3] 
⑶造林密度:卵葉海桑在裸灘上造林,造林密度3米×3米、3米×4米或4米×4米均可。殘次林改造,通常採用4米×5米或4米×6米的密度。卵葉海桑種子發芽率85%左右,但自然更新幾乎為零,主要因為卵葉海桑為喜光樹種,林地光線不足,幼苗未能正常生長而死。蟲蟹對種子和幼苗的咬食也是影響自然更新的主要原因。卵葉海桑裸灘造林可直接挖20釐米×20釐米×20釐米的穴植樹。殘次林改造,則應對植穴60釐米以內的範圍進行深翻,整地深度為30釐米。 [3] 
⑷幼林管護:造林後加強管護,封灘3-5年,防止人為活動和禽畜進入造林地踐踏。及時清除漲潮時引起的藤壺和藻類纏附。1年後檢查存活率,當存活率低於80%時,應及時補植。 [3] 

卵葉海桑主要價值

卵葉海桑為海桑科紅樹植物。是海灣河口地區生態系統最重要的植物,具有防風防浪,促淤造陸,保護生物多樣性,促進海岸漁業,開發海洋藥物,開展生態旅遊等重要的價值。 [3] 
參考資料
  • 1.    卵葉海桑 Sonneratia ovata  .植物智——植物物種信息系統[引用日期2022-10-11]
  • 2.    李海生,陳桂珠.中國卵葉海桑遺傳多樣性的ISSR研究[J].;廣西植物.2004年,第1期:17-18
  • 3.    鍾才榮.卵葉海桑的育苗和造林技術[J].廣西林業科學 .2004年,第33卷,第2期.96-98
  • 4.    卵葉海桑  .中國植物圖像庫[引用日期2022-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