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危機效應

鎖定
危機效應(Crisis Effects)指危機所帶來的社會效應,屬於效果研究範疇 [1] 
中文名
危機效應
外文名
crisis effects
為了更好地理解危機效應,我們需要了解危機的定義與特徵。

危機效應一、危機定義與特徵

隨着時代的發展,危機的定義隨之發展 ,主要可以總結為:危機不僅僅指那些威脅到決策集團優先目標、嚴重威脅社會系統的基本結構或者基本價值規範的事件,也指對很多人的生命財產甚至是心靈安寧帶來威脅的事件。
不同危機的共同外在特徵:
(1)危機可以是自然的或者人為的事件;
(2)危機波及數量較大的人羣;
(3)危機具有突發性、緊迫性、不確定性、威脅性;
(4)危機造成集體緊張;
(5)危機迫使人們在極其有限的時間裏做出有風險的決策。

危機效應二、危機效應的研究角度

危機效應1、新聞擴散效應

新聞擴散效應(News Diffusion)主要考察人們獲得新聞的方式以及新聞尤其是危機新聞擴散的速度。

危機效應2、集合效應

集合效應(Rally Effects):當發生全國性危機需要總統採取行動的時候,本國公眾通常會選擇跟總統站在一起而總統的支持率通常會上升,這種現象就成為集合效應。在外來威脅出現的時候這種集合效應最為明顯。人們傾向於忽略各自的差異性而團結起來行動起來對付外來威脅。研究表明, 大眾傳媒在兩個方面貢獻於集合效應。一方面,信息通過傳媒到達公眾。另一方面,在危機處理過程中,傳媒對政府領導人和旨在增進團結的政府政策往往批評較少。

危機效應3、危機對傳媒功能和行為的影響

傳播學者對大眾傳媒在危機期間的反應和行為的研究表明:當重大危機發生的時候,傳媒往往提供對事件的詳盡的不間斷的報道,不管是否有重要的相關新信息。有的報道意在安慰悲傷的或者不安的受眾。傳媒的社會團結功能在危機時刻發揮作用。
“新聞擴散效應”和“集合效應”都是危機所產生的典型社會效應,而傳媒在危機狀態下的反應可以看作危機集合效應的一部分,因為大眾傳媒作為社會一員通常會選擇與社會其他成員站在一起共同應對外來威脅。

危機效應三、危機效應的意義

危機效應對於危機應對具有積極價值:信息能迅速擴散到相關人羣以警醒人們防範未然;處於危機狀態的人們往往會忽略彼此的差異而團結起來同心協力戰勝困難。傳播是這些價值真正實現的途徑。
參考資料
  • 1.    劉媛媛. (2010). 危機效應中傳媒失範與媒體責任淺析. 科教導刊(1), 164-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