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印花敷彩紗

鎖定
一九七二年馬王堆一號漢墓出土。
印製的顏料較為精細,據研究這種紗屬塗料印花製品。
圖案為藤本科植物的變形紋樣,由枝蔓、蓓蕾、花穗和葉組成,外廓略作菱形(花穗不計),單位面積較小,四方連續,錯綜排列。
通幅有20個圖案單位。
中文名
印花敷彩紗
出土時間
一九七二年
出土地點
馬王堆一號漢墓
圖案組成
枝蔓、蓓蕾、花穗和葉

印花敷彩紗圖案介紹

圖案的枝蔓部分,線條蜿轉,交叉處有明顯斷紋現象,很可能是鏤空版印製的,也可能是雕刻凸版印製的。而蓓蕾、花穗和葉則具有筆觸的特徵,應是描繪而成。

印花敷彩紗圖案描繪

根據對圖案的分解和模擬試驗,織物印好枝蔓後,還需逐筆下午描繪。
描繪的工序為六道:
(1)用硃紅色繪出花穗,
(2)用重墨點出花穗的子房,
(3)繪淺銀灰色的葉、蓓蕾和紋點,
(4)繪暖灰色的葉和蓓蕾苞片,
(5)繪冷灰色的葉,
(6)用粉白勾繪、加點。所印花紋,線條流暢,層次分明。
這一印花與繪彩相結合的傑作,特別是用它製成的衣服,在考古發掘中屬初次發現。

印花敷彩紗歷史記載

它的出土,使《考工記》:“畫繢之事後素功”之説,得到了證實。

印花敷彩紗花色介紹

印花敷彩紗是用印花和彩繪相結合的方法,在輕薄方孔紗組織的高級絲織品上,進行印染加工而成。面料採用多色印繪的工藝,通幅印繪變形藤本植物紋樣,其枝蔓部分印紋細密,分佈均勻,交叉處有明顯的斷紋現象,屬於印製。
印花敷彩紗所用的顏料分別為植物顏料和礦物顏料,當時人們將它們分別叫做草染和石染。
印花與繪彩相結合製成的衣服,是漢代貴族婦女一種華麗的時裝。
蓓蕾、花穗和葉部分的紋樣各不相同,色彩有濃有淡,不像印花那樣規整統一,並且筆調明快流暢富於變化,當為手工繪製,整體圖案外廓略作菱形。袍面色彩鮮豔,有硃紅、粉白、墨黑、銀灰、冷灰和暖灰等顏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