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印度洋偶極子

鎖定
在印度洋發生的一種特殊氣象現象,由印度洋不同地區海表温度差引起。在“正偶極子”階段,印度洋西側對流活躍,西部海面温度升高,非洲東部會產生降雨,但印度洋東側海面温度則會下降,澳洲跟印尼容易乾旱。
中文名
印度洋偶極子
外文名
Indian Ocean Dipole
別    名
IOD
性    質
氣象現象

印度洋偶極子簡要介紹

厄爾尼諾現象發生在太平洋,而相鄰的印度洋發生一個與厄爾尼諾類似的現象,被稱為印度洋偶極子(IOD)。印度洋偶極子和厄爾尼諾有緊密的聯繫,因為西太平洋與印度洋通過印度尼西亞羣島連通,發生印度尼西亞貫通流。西太平洋暖池的水體會通過印度尼西亞貫通流輸送到印度洋,影響印度洋的海洋過程。厄爾尼諾發生以後,貫通流會發生改變,波及印度洋的海洋過程。
印度洋偶極子 印度洋偶極子
來自太平洋的暖水進入印度洋之後,會受到印度洋海洋過程的支配而發生變化,產生與厄爾尼諾既有聯繫、又有獨立特性的過程。印度洋偶極子模態指數(DMI), 定義為熱帶西印度洋(50° E~70°E,10°S~10°N)和赤道東南印度洋(90° E~110°E,10° S~0°)的平均海表温度距平之差。ENSO指數與DMI的週期特性很相似,有很多時候二者同時發生,也有一些時候有明顯的差異。印度洋偶極子的空間結構與厄爾尼諾相反,正常情況是赤道東印度洋水温高,降雨充沛;而赤道西印度洋水温低,非洲沿海國家乾旱。印度洋偶極子正位相發生的時候,東印度洋海面温度下降周邊陸地發生乾旱,西印度洋海面的温度和降雨增加,非洲很多幹旱的地方發生降雨。
由於太平洋和印度洋中問只隔了很小的距離,ENSO和印度洋偶極子是相互影響的,赤道附近的氣候系統也同時受到太平洋和印度洋過程的影響,形成非常複雜的變化。氣候系統的複雜化不僅影響赤道的氣候,而且有顯著的全球 效應。對中國氣候的預測而言,不僅要考慮厄爾尼諾,還要考慮印度洋偶極子。一般認為,印度洋偶極子在位相發生時,我國南方地區夏季降雨增多,西北地區夏季降水減少,而我國東部出現乾旱和炎熱的氣候。我國的氣候之所以難以預測,很大程度上是因為ENSO事件和印度洋偶極子的差動變化。

印度洋偶極子研究發現

2023年7月,最新研究表明,熱帶外系統也是觸發IOD的重要因子。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