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印度心靈哲學論稿

鎖定
《印度心靈哲學論稿》是著作學者高新民教授2022年在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學術論著。 [1] 
中文名
印度心靈哲學論稿 [1] 
作    者
高新民、江雨、徐弢 [1] 
出版時間
2022年1月1日
出版社
科學出版社 [1] 
頁    數
804 頁
ISBN
9787030703217 [1] 
類    別
哲學類圖書
定    價
328 元
開    本
16 開
裝    幀
平裝

印度心靈哲學論稿內容簡介

《印度心靈哲學論稿》針對國際學界古印度心靈哲學研究中存在的問題,努力用標準的心靈哲學解讀框架予以解讀,並構建其學科體系。《印度心靈哲學論稿》由三篇十八章構成。前面兩篇在考察古印度心靈哲學的一般進程和特點的基礎上,探討了古印度心靈哲學特別是佛教心靈哲學的心理類型學,對其在心理大發現、心理地理學、心理標準論、心理結構論等方面的建樹作了有充分文本依據的考釋和思考;對其在人和世界的結構圖景、是否能作二元劃分、如何認識自心、他心的問題、具身性問題、心理現象學問題、有我—無我問題、人格同一性問題、意識問題、意向性、心理內容等領域的探討作了考察和反思。*後一篇對佛教之外的其他八個派別的心靈哲學思想作了梳理和反思。《印度心靈哲學論稿》在探討和重估古印度心靈哲學理論貢獻的基礎上提出:古印度心靈哲學中包含着許多具有現代或後現代意義的思想,值得我們在建構新的心靈哲學理論體系時思考和批判借鑑。 [1] 

印度心靈哲學論稿圖書目錄

目錄
總序 / i
前言 / iii
上篇 佛教的求真性心靈哲學
章 佛教心靈哲學與語言觀、解釋學 / 4
節 佛教的語言觀 / 4
第二節 佛教的解釋學 / 24
第二章 佛教心靈哲學的動機、主旨與特點 / 38
節 心為“佛教心” / 38
第二節 “心學”與“心”的用法分析 / 47
第三節 佛教心靈哲學的動機與任務 / 52
第四節 佛教心靈哲學關注的問題及其特點 / 59
第五節 佛教心靈哲學的展開維度 / 66
第三章 “世間心理學”之破除與“有我—無我”問題 / 76
節 西方現當代的“民間心理學”研究與佛教的貢獻 / 76
第二節 世間心理學之解構 / 87
第三節 “真我”的迷失與尋回 / 98
第四章 心理現象的範圍、標準、分類與佛教的心理“地理大發現” / 113
節 心理現象的範圍問題 / 114
第二節 心理與非心理區分的標準問題 / 122
第三節 心理現象的“人口普查” / 126
第四節 心理的“地理新發現”與“識精”論 / 135
第五節 心理現象的分類 / 155
第六節 心的結構分析 / 168
第五章 深層妄心與天賦問題 / 179
節 概念辨析與關於心意識的一般性問題 / 180
第二節 阿賴耶識及其體相用 / 192
第三節 末那識與自我意識溯源 / 218
第四節 種子、一念三千與天賦心靈問題 / 225
第六章 心的本質問題與真心論 / 243
節 由淺入深的心理本質分析 / 244
第二節 真心直説 / 251
第三節 真心與妄心、外法的關係 / 263
第四節 自在真心與現象學真心 / 273
第五節 真心與如來藏、菩提、真如 / 286
第六節 真心的認知 / 297
第七章 心物二分圖式之與心身關係論 / 307
節 心物二分圖式之解構與 / 308
第二節 心理現象的本體論地位問題 / 320
第三節 身體觀:身體形態的多樣性 / 327
第四節 佛教的身心關係論 / 343
第八章 心之起源與生滅 / 354
節 “凡有所説,皆為息病” / 355
第二節 斷滅妄心的可能性根據與心身起源論 / 363
第三節 可斷滅的心理現象的範圍及階次 / 377
第四節 煩惱學:佛教心靈哲學的獨有視界 / 396
第五節 妄心的本質與滅除的原理及方法 / 408
第九章 佛教論“自我”認知和“他心知” / 421
節 菩提即是“如實知自心” / 422
第二節 “如實知自心”方能“如實知他心” / 437
第十章 心理現象的特徵問題 / 449
節 佛教心理特徵理論概説 / 450
第二節 意向性理論 / 456
第三節 佛教的意義理論 / 477
第四節 感受與慾望 / 490
中篇 佛教的價值性心靈哲學
第十一章 佛教價值性心靈哲學的特質與凡心解剖 / 514
節 佛教價值性心靈哲學的特質 / 514
第二節 凡心的結構、特點與影響 / 518
第三節 伏斷妄心的可能性根據及機理 / 525
第四節 妄心之調適、伏斷方法 / 534
第十二章 聖心與成佛根本 / 543
節 聖人、仙人與聖心概説 / 543
第二節 菩薩的心理特點與聖人氣象 / 546
第三節 成聖的心理學機制與“增上心學” / 563
第四節 菩薩的心路歷程 / 570
第五節 菩薩個案解剖 / 583
第六節 菩薩的心理變革 / 595
第七節 佛心與真心顯現 / 606
第八節 價值、境界與心靈 / 630
下篇 非佛教的哲學—宗教派別的心靈哲學
第十三章 奧義書中的心靈哲學 / 650
節 奧義書對心靈本體論地位的論證 / 650
第二節 奧義書心靈哲學的主要內容 / 652
第三節 心靈與解脱 / 658
第十四章 數論派哲學的心靈哲學及其解脱論思想 / 663
節 數論派及其心靈哲學的形而上學前提 / 664
第二節 數論派的心靈哲學思想 / 667
第三節 解脱及其心理實質和機理 / 683
第十五章 瑜伽派哲學的心靈哲學 / 687
節 以心為本:瑜伽學派的實質與特點 / 688
第二節 《瑜伽經》對心的求真性探究 / 692
第三節 心的探討的解脱論維度 / 705
第十六章 勝論派、正理派哲學及其解脱論思想 / 708
節 勝論派基本哲學思想概述 / 708
第二節 勝論派的心靈哲學思想 / 712
第三節 基於心靈哲學的幸福論 / 725
第四節 正理派哲學要義與人我論、句義説 / 726
第五節 量論及其心靈哲學意義 / 728
第十七章 彌曼差派與吠檀多派哲學的心靈哲學 / 737
節 彌曼差派哲學的心靈哲學思想 / 737
第二節 吠檀多派的心靈哲學思想 / 742
第十八章 古印度“異端”二派的唯物主義心靈哲學 / 757
節 順世論的唯物主義心靈哲學 / 758
第二節 耆那教的心靈哲學思想 / 763
結語 / 779
後記 / 788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