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卡魯

(欄目《海豚波波聚樂部》的代表形象)

鎖定
卡魯是《海豚波波聚樂部》欄目的代表形象,同時也是一個虛擬動畫主持人,深受小朋友的喜愛。
中文名
卡魯
外文名
卡魯
性    別

卡魯標籤

正義 忠誠

卡魯卡魯是誰

廢舊海洋潛水器改造的家庭保姆機器人。外形憨厚可愛的卡魯,成了卡妞形影不離的朋友。在卡魯的程序設定裏只有保護好卡妞安全這一項。
卡魯是一款家用機器人,卻擁有着一顆卡妞父母實驗室正在測試中的超級處理器,遠超人類的邏輯力和運算能力。沒有武器,卻保留了原先廢舊導航潛水艇所擁有的功能裝置(X光掃描器、伸縮手臂、聲納探測器、渦輪推進器、萬能工具等)。
卡魯的誕生源自工作的父母對於孩子的愧疚,也始於對孩子的寄託和期望。他們用曾經工作過的印度洋上馬爾代夫的個小島嶼的名字Kanuhura(注:馬爾代夫卡魯呼拉島(Kanuhura Maldives), 一個位於印度洋之上精緻的島嶼,處在馬爾代夫環礁中心,被稱為是獨特的"難忘經歷的永恆歸宿點")為他命名。因此,卡魯在誕生之初就被賦予了陪伴和教授的能力,它的信息系統實時與卡妞父母的研究室超級網絡相連,可隨時訪問全球超過632個聯合實驗室服務器,更可以實時搜索數據和下載,通過保留和後增加的動作、頻率、壓力、氣敏、濕度、光照、聲強、距離、方位、温度等感應器自動捕捉數據,網絡搜索數據,實時本地運算解析,做出反饋,陪伴卡妞並按齡教授卡妞知識。
卡魯沒有心,不能直接感受到人們的情感,只能通過數據分析來嘗試理解,它渴望成為人類的一員,渴望獲得平等的對待,哪怕只是一個被認同的眼神,都會讓卡魯滿懷信心,所以,卡妞的真誠打動着卡魯,在情感交流中,逐漸成了卡魯的引路人和與人類交往的啓蒙夥伴,他在陪伴卡妞的過程中,經常模仿卡妞,學習人類的情感表達。

卡魯卡魯哪裏來的

2065年,海洋污染問題成為人類面臨的重大問題,卡妞的父母作為常年的海洋工作者,一直在世界各個海洋生活並進行科研。原本用於開展航海氣象導航的廢棄導航潛水艇被卡妞的爸爸改造,設計成為保姆型機器人。用意是形影不離陪伴卡妞,保護自己女兒安全並輔助她的學習和成長。

卡魯卡魯在哪裏生活

4歲的女孩卡妞和父母以及卡魯一起生活在太平洋海岸卡波尼亞島(KABONIYA)的科研基地。在這個現代化的基地,可以藉助電梯直達海底世界——水下小鎮。(1966年至1981年共耗資5300億日元,建造了一個436公頃的人工島,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海上城市”。)2065年,人類已經開啓“洋底生存計劃”。一部分科學家和志願者組成的組織KOOD(這些人類的先驅用自嘲的方式把自己的組織叫「King of Out Date」(時代脱節之王)的縮寫,是非常脱節或不入時,暗示人類倒退回到海洋裏生活是一個不進步的行為)。他們最先來到卡波尼亞島,首先在羣島沿岸建立了自己的村落生活區域,同時在海洋下搭建了水下小鎮。(和埃及亞歷山大水下古城、印度坎貝灣“黃金城”等歷史遺蹟不同,水下小鎮是人工城,也是為了吉祥之意,水下小鎮也叫彩虹珍珠城rainbow pearl town (RPT))於是,水下小鎮的代表徽章就是彩虹珍珠貝。通往海底有升降“電梯”,發電來自風力和水利兩套系統,同時自給供養系統長時間提供氧氣和其他地表氣體。最難攻克的陽光,在海底小鎮也有了替代照明裝置,完全轉換來自海面以上陽光的分解和轉化。海底小鎮被一個高能合成炭硅罩封閉,像一個聖誕水晶球。

卡魯節目內容

海豚波波聚樂部是一個可以看動畫、交朋友、上電視、做節目、當演員、領禮物、分享快樂共同成長的微信互動平台。期待您的加入哦!
《海豚波波聚樂部》是由北京中視智酷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出品製作的一檔面向全國少年兒童的電視少兒節目。節目主要是以2歲-16歲的孩子、幼兒園及他們的父母作為觀看受眾的主體。欄目首播甘肅衞視,地面擁有近百家電視聯播網和主流視頻網站聯播網。
《海豚波波聚樂部》融入創新元素與新的欄目理念,推出了自己欄目的卡通形象---海豚波波、卡妞和海洋衞士,我們的卡通人物不但會給小朋友放送更多精彩的動畫片,同時將帶領小朋友更全面地去了解公益、環保、安全、藝術等知識,以更加兒童化的視角去呈現節目內容。《海豚波波聚樂部》是一檔融知識性、趣味性、互動性於一體的親子少兒節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