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卡雷爾·賴茲

鎖定
卡雷爾·賴茲(Karel Reisz,1926年7月21日 —2002年9月25日),出生於捷克斯洛伐克俄斯特拉發,英國導演、製作人。
1953年,出版關於電影剪輯的專著《電影剪輯技巧》。1955年,執導個人首部紀錄片《媽媽不讓》 [1]  。1959年,執導紀錄片《我們是蘭佩斯區的小夥子》 [2]  ,該片入圍第13屆英國電影學院獎佛拉哈迪紀錄片獎 [3]  。1960年,執導個人首部電影《浪子春潮》 [4]  ,該片入圍第14屆英國電影學院獎電影獎-最佳影片獎 [5]  。1964年,由其執導的驚悚電影《夜幕必須降臨》上映 [6]  ,該片入圍第14屆柏林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1966年,執導喜劇電影《摩根》,該片獲得第19屆洛迦諾國際電影節特別獎。
1968年,執導傳記電影《伊莎朵拉 [7]  ,該片入圍第22屆戛納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 [8]  。1974年,由其執導的犯罪電影《賭棍》上映。1978年,執導動作驚悚電影《誰能讓雨停住 [9]  ,該片入圍第31屆戛納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 [10]  。1981年,執導愛情電影《法國中尉的女人 [11]  ,該片入圍第8屆法國電影凱撒獎最佳外國電影獎 [12]  ,他憑藉該片入圍第35屆英國電影學院獎電影獎-最佳導演獎 [13]  。1990年,執導驚悚懸疑電影《最大贏家》 [14]  。1994年,執導劇情電影《蔚藍深海 [15]  。2000年,擔任劇情電影《Act Without Words I》的導演。
2002年9月25日,卡雷爾·賴茲逝世,享年76歲。
中文名
卡雷爾·賴茲
外文名
Karel Reisz
別    名
卡雷爾·雷茲
卡瑞爾·賴茲
國    籍
英國
出生地
捷克斯洛伐克俄斯特拉發 [20] 
出生日期
1926年7月21日
逝世日期
2002年9月25日
星    座
巨蟹座
職    業
導演、製作人
代表作品
浪子春潮
代表作品
夜幕必須降臨
摩根
伊莎朵拉
誰能讓雨停住 展開
主要成就
第19屆洛迦諾國際電影節特別獎
第31屆戛納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提名)
第14屆柏林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提名)
第35屆英國電影學院獎電影獎-最佳導演獎(提名)
第8屆法國電影凱撒獎最佳外國電影獎(提名)

卡雷爾·賴茲人物經歷

導演作品海報
導演作品海報(7張)
1926年7月21日,卡雷爾·賴茲出生於捷克埃斯特拉伐卡的猶太家庭,父母均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死於德軍的奧斯威辛集中營。1938年,年僅11歲的卡雷爾·賴茲作為難民移居英國;同時,他也是英國股票經濟人尼古拉斯·温頓從納粹手中救出的669個捷克孩子中的一個。戰後,他在劍橋大學學習自然科學,並開始為一些電影期刊寫稿,其中包括《視與聽》等電影期刊。
1953年,撰寫並出版了一本關於電影剪輯的專著《電影剪輯技巧》 [16]  。1955年,執導個人首部紀錄片《媽媽不讓》 [1]  。1959年,執導紀錄片《我們是蘭佩斯區的小夥子》 [2]  ,該片入圍第13屆英國電影學院獎佛拉哈迪紀錄片獎 [3] 
1960年,執導個人首部電影《浪子春潮》,該片由阿爾伯特·芬尼雪莉·安妮·菲爾德合作主演 [4]  ,入圍第14屆英國電影學院獎電影獎-最佳影片獎 [5]  。1964年,由其執導的驚悚電影《夜幕必須降臨》上映 [6]  ,該片入圍第14屆柏林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
1966年,執導由大衞·沃納瓦妮莎·雷德格瑞夫羅伯特·斯蒂芬斯聯袂主演的喜劇電影《摩根》,該片入圍第19屆戛納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 [17]  、第20屆英國電影學院獎電影獎-最佳影片獎 [18]  ,獲得第19屆洛迦諾國際電影節特別獎。
1968年,執導由瓦妮莎·雷德格瑞夫、詹姆斯·福克斯共同主演的傳記電影《伊莎朵拉 [7]  ,該片入圍第22屆戛納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 [8]  。1974年,由其執導的犯罪電影《賭棍》上映。1978年,執導由尼克·諾特塔斯黛·韋爾德邁克爾·莫里亞蒂聯合主演的動作驚悚電影《誰能讓雨停住 [9]  ,該片入圍第31屆戛納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 [10] 
1981年,執導由梅麗爾·斯特里普傑瑞米·艾恩斯、希爾頓·麥克雷聯合主演的愛情電影《法國中尉的女人》,該片改編自同名著作 [11]  ,入圍第8屆法國電影凱撒獎最佳外國電影獎 [12]  ,他憑藉該片入圍第35屆英國電影學院獎電影獎-最佳導演獎 [13]  。1990年,執導由德博拉·温格尼克·諾特共同主演的驚悚懸疑電影《最大贏家》 [14] 
1994年,執導由佩內洛普·威爾頓科林·費爾斯合作主演的劇情電影《蔚藍深海 [15]  。2000年,擔任劇情電影《Act Without Words I》的導演 [19]  。2002年9月25日,卡雷爾·賴茲逝世,享年76歲。

卡雷爾·賴茲主要作品

卡雷爾·賴茲導演作品

時間
名稱
類型
2000年
《Act Without Words I》
電影
1994年
《蔚藍深海》
電影
1992年
《Performance》
電影
1990年
《最大贏家》
電影
1985年
《甜蜜夢幻》
電影
1981年
《法國中尉的女人》
電影
1978年
《誰能讓雨停住》
電影
1974年
《賭棍》
電影
1968年
《伊莎朵拉》
電影
1966年
《摩根》
電影
1964年
《夜幕必須降臨》
電影
1960年
《浪子春潮》
電影
1959年
《我們是蘭佩斯區的小夥子》
紀錄片
1959年
《March to Aldermaston》
紀錄片
1955年
《媽媽不讓》
紀錄片

卡雷爾·賴茲製作作品

時間
名稱
類型
1964年
《夜幕必須降臨》
電影
1959年
《March to Aldermaston》
紀錄片
1957年
《聖誕節以外的每一天》
紀錄片

卡雷爾·賴茲獲獎記錄

戛納國際電影節
  • 1978    第31屆戛納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棕櫚獎[10]     誰能讓雨停住    (提名)    
  • 1969    第22屆戛納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棕櫚獎[8]     絕代美人    (提名)    
  • 1966    第19屆戛納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棕櫚獎[17]     摩根    (提名)    
柏林國際電影節
  • 1964    第14屆柏林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熊獎    夜幕必須降臨    (提名)    
洛迦諾國際電影節
  • 1966    第19屆洛迦諾國際電影節特別獎    摩根    (獲獎)    
英國電影學院獎
  • 1982    第35屆英國電影學院獎電影獎-最佳導演獎[13]     法國中尉的女人    (提名)    
  • 1967    第20屆英國電影學院獎電影獎-最佳影片獎[18]     摩根    (提名)    
  • 1967    第20屆英國電影學院獎電影獎-最佳英國電影獎[18]     摩根    (提名)    
  • 1961    第14屆英國電影學院獎電影獎-最佳英國電影獎[5]     浪子春潮    (獲獎)    
  • 1961    第14屆英國電影學院獎電影獎-最佳影片獎[5]     浪子春潮    (提名)    
  • 1960    第13屆英國電影學院獎佛拉哈迪紀錄片獎[3]     我們是蘭佩斯區的小夥子    (提名)    
法國電影凱撒獎
  • 1983    第8屆法國電影凱撒獎最佳外國電影獎[12]     法國中尉的女人    (提名)    

卡雷爾·賴茲人物評價

卡雷爾·賴茲與英國自由電影的其他代表人物一樣,不滿於格里爾遜時期將電影用作宣傳工具的做法。賴茲首先將電影看做藝術,在作品中關注個人及其生活,關注藝術與社會之間的關係。賴茲等英國自由電影代表人物與格里爾遜等人相似的地方,是都重視電影作為大眾傳播媒介的力量,利用媒介進行自我表達,但是又有不同,就是賴茲等人富有表現力和富有個性地使用了電影這種媒介。其次,卡雷爾·賴茲關注社會現實,表現對象多為勞動階層青年男女,有時通過搬演方式或採用類似故事片的處理手法,努力呈現他們的生活狀態。《浪子春潮》不僅保持了反映現實這一傳統,而且因為是故事片,擺脱了紀錄片創作上的種種限制,所以可以更加靈活地處理現實問題 [16]  (《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評)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