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帕布羅·卡薩爾斯

鎖定
帕布羅·卡薩爾斯(Pau Casals i Def illó Pablo Casals,1876年12月29日-1973年10月22日),傑出西班牙大提琴演奏家。在1958年曾被提名諾貝爾和平獎
本    名
帕布羅·卡薩爾斯
外文名
Pau Casals i Def illó Pablo Casals
國    籍
西班牙
出生地
埃爾本德雷爾
出生日期
1876年12月29日
逝世日期
1973年10月22日
畢業院校
馬德里音樂學院
星    座
摩羯座
代表作品
大提琴合奏曲《鳥之歌》
主要成就
大提琴史上的帕格尼尼
職    業
大提琴演奏家
逝世地
聖胡安
所屬時期
20世紀
擅長類型
管絃樂,大提琴曲

帕布羅·卡薩爾斯人生經歷

1950年起在法國邊境的普拉德舉辦巴赫古典音樂節,後又在波多黎各舉辦卡薩爾斯音樂節。他的演奏風格極其自然,線條純淨,樂句完美,音色情緒變化無窮,格調高雅。他為許多作品灌製的錄音成了以後幾代演奏家們公認的楷模。他對大提琴演奏藝術貢獻甚大,贏得了全世界音樂家的尊重,公認他是“大提琴史上的帕格尼尼”。帕布羅·卡薩爾斯是傑出的西班牙大提琴演奏家。從小隨父親學管風琴,11歲到巴塞羅那,拜音樂學院大提琴教授加西亞為師,12歲進入一家咖啡館作商業演出。從巴塞羅那音樂學院畢業以後,經阿爾貝尼茲推薦,為西班牙皇后克里斯蒂娜演奏,大受贊識,皇后資助獎學金,讓他在馬德里音樂學院又學習3年。畢業後卡薩爾斯又與拉穆勒樂團合作,
帕布羅·卡薩爾斯 帕布羅·卡薩爾斯
1889年10月在拉穆勒樂團的協奏下,首次登台演奏拉羅的協奏曲,在巴黎一舉成名。自20世紀初開始在歐美大陸廣泛地巡迴演出,他與鋼琴家科爾託、小提琴家蒂博組成“黃金三重奏”,於1920年又組建了以他自己命名的管弦樂團,自任指揮。
1936年在希特勒的納粹德國支持下,佛朗哥發動西班牙各地的納粹分子暴動,奪取了政權,此時卡薩爾斯中斷了藝術活動,到西班牙邊境的法國小鎮普拉德隱居,以罷演抗議佛朗哥當局。
1950年起卡薩爾斯在法國邊境的普拉德舉辦巴赫古典音樂節,並公認他為“大提琴史上的帕格尼尼”。卡薩爾斯一生最大的貢獻是發現了巴赫6首無伴奏大提琴組曲的總譜,並於20世紀初首演,由此開創了大提琴的現代演奏技巧,使它成為一件獨奏樂器。卡薩爾斯的演奏,不僅有精彩的技藝,而且底藴雄渾,善於把線條處理得有稜有角,有鬼斧神工與渾然天成兼得之妙。他演奏的博凱里尼的奏鳴曲,他與科爾託、蒂博合作的貝多芬、舒伯特與勃拉姆斯的三重奏,都是著名的歷史經典。
1888年,才十二歲,他考入巴塞羅那的Escuela Municipal de Música,學習大提琴,音樂理論和鋼琴。他最重要的作品為於1936至1939期間灌錄的巴哈大提琴無伴奏組曲。作為作曲家,他主要創作宗教音樂和管絃樂。最著名的作曲作品則為El Pessebre(1960)。
帕布羅·卡薩爾斯1876年出生於西班牙的卡塔洛尼亞,父親是教堂中的管風琴師,母親是一位頗有音樂修養的賢惠婦女。卡薩爾斯幼年的音樂教育是從父親那裏接受的,他4歲時開始學習鋼琴。
5歲進入教堂唱詩班,在那裏卡薩爾斯雖然是其中年齡最小的一位,但他的音樂感覺卻極為敏鋭。在演唱中,他常常會在關鍵的時刻提醒小夥伴們:“現在要注意,小心那個音符!”僅從這一點便可看出他後來成為指揮家的端倪。6歲時卡薩爾斯在父親的指導下試着寫作了一首戲劇小品《牧人的崇拜》,在這個充滿了田園風味的作品中,卡薩爾斯客串了牧羊人的角色。7歲時卡薩爾斯開始學習小提琴,當時他有一個願望,就是想學會演奏所有的樂器。此後不久,一個鄉村巡迴小劇團來到卡薩爾斯的家鄉演出,這個小劇團的樂隊裏有一些奇形怪狀的樂器使小卡薩爾斯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尤其是當他看到一個人在一把用掃帚把做成的、形似大提琴的樂器上彈奏出令人痴迷的音樂時,小卡薩爾斯神魂顛倒了,這時他預感到,這種樂器可能將會是他一生的最終選擇。但此時他還從未見過真正的大提琴。在看完演出回家的路上,小卡薩爾斯便把自己對這件神秘樂器的感受告訴了父親,於是父親便參照着那把叫不上名的樂器的樣子親自動手為他做了一件樂器。但父親所做的這件樂器實際上要比那個巡迴劇團裏所使用的樂器改良了許多。它不僅只是在掃帚把上拉上弦,而且還附加了一個大葫蘆做成共鳴箱,因此聲音也就頗為豐厚和甜潤了許多。在這件怪模怪樣,而且只有一條琴絃的樂器上,小卡薩爾斯學會演奏了許多樂曲(這件用掃帚把與葫蘆做成的樂器現被保存在聖·薩爾瓦多博物館裏)。直到11歲時,小卡薩爾斯才有幸第一次見到真正的大提琴並且聆聽了它那美妙的音色。那是在一次鋼琴三重奏音樂會上,卡薩爾斯被大提琴演奏出的寬厚淳樸的琴音深深打動。
整個音樂會中,每當大提琴一奏響,他都會激動得手心冒汗,渾身發抖,喘不過氣來。大提琴音色是那麼的親切、儒雅、並且富於人性,它深深地打動了卡薩爾斯的心。當音樂會一結束,小卡薩爾斯便急不可耐地告訴父親:大提琴是他所聽到過的世間最奇妙的一件樂器,也是他最想要得到的樂器。雖然此時小卡薩爾斯已經擁有了許多不同的樂器,但他認為在這些樂器之中唯有大提琴才是令他最為鍾情的。由於年齡尚小,卡薩爾斯在開始學習時是先用大提琴的持琴方法來演奏小提琴的,直到後來父親請人為他定製了一把四分之三的大提琴之後,他才真正擁有了一把屬於自己的大提琴。12歲為了能使小卡薩爾斯受到正規的音樂教育,父母決定送他去巴塞羅納市立音樂學校學習。在這裏,卡薩爾斯學習了和聲學、對位法、作曲、鋼琴及大提琴演奏。卡薩爾斯學習非常勤奮,並且善於動腦,雖然當時他只有12歲,但卻敢於對許多傳統教學上的弊端大膽提出自己的見解並找到行之有效的解決方法。譬如當時傳統的演奏教學要求演奏者在演奏時雙臂及肘部要緊靠琴身,甚至在練習時還得在右臂的腋下夾上一本書以保持胳膊的姿勢,儘管這樣非常僵硬,但多年以來所有的教師都是用這種方法來教授學生的。
小卡薩爾斯學琴沒多久便覺得這樣的演奏很不自然,並極大地限制了演奏者的技巧發揮,於是他便自行設計了一種新的演奏方法,使手臂和肘部都能獲得充分的自由,由此大提琴的音色、力度以及音量便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善。此外,對左手的演奏技巧他也進行了大膽的革新,按當時的教學規定,左手在演奏時的活動範圍是極其狹窄的,大提琴家在運指時哪怕只是一個極短小的樂句,也要上下不停地移動手指,這樣既浪費精力也影響演奏的速度及音準。於是卡薩爾斯便試着將手指放開並且擴大其伸展所能觸及的範圍。
這樣一來,大提琴演奏的技巧難度便大大減小,演奏質量卻明顯提高。雖然當時卡薩爾斯人小言輕,這些革新不能完全引起音樂界的充分重視,但時至今日,全世界所有演奏大提琴的人卻都是採用的卡薩爾斯所創立的教學方法來演奏,由此我們便知卡薩爾斯對大提琴演奏技術的發展曾經做出了多麼重大的貢獻。

帕布羅·卡薩爾斯人物榮譽

在1958年他曾被提名諾貝爾和平獎。

帕布羅·卡薩爾斯外界評價

卡薩爾斯對大提琴演奏的偉大貢獻不只限於對演奏技巧的改革所做出的巨大努力,而且還有對久被埋沒的巴赫大提琴組曲做出的重大發現、整理、註釋並使其煥發出昔日的光彩。 [1] 
巴赫的6首無伴奏大提琴組曲是巴赫音樂室庫中一塊光彩奪目的鑽石。在巴赫於1717年至1723年創作這些組曲時,當時的人們對大提琴這種樂器的音樂表現認知程度還可説是微乎其微。因為當時的大提琴在樂隊中還僅僅是一個充當演奏通奏低音的配角。但自從巴赫天才地創作了這六首大提琴組曲之後,才使得大提琴在樂器王國中的身價陡然備增,並確立了它的重要地位。在這些組曲中,一把大提琴不僅要演奏高音聲部的音樂旋律,而且同時還要完成自身為這些旋律所提供的有機的低音伴奏,因此就大大地拓寬了大提琴豐富無比的表現力,所以這六首大提琴組曲對於大提琴演奏藝術的發展可以説是一部劃時代的音樂文獻。
100多年過去了,許多人都曾知道巴赫創作過6首大提琴組曲,但是由於手稿早已佚失,多年來人們卻無法瞭解到這些作品的真正面貌。直到1887年的一天,當時年齡只有13歲的卡薩爾斯與父親去逛巴塞羅納港灣旁的一個樂譜店,在一個散發着刺鼻黴味的角落裏發現了這些珍貴的音樂文獻,才使得它又重見天日,並閃爍出耀眼的光芒。由於年代久遠,這些樂譜的紙張早已經變成了黃色,在厚厚的塵封下面,卡薩爾斯看見了一行令他心情無比激動的字樣:“《6首大提琴無伴奏組曲》,約翰·塞巴斯蒂安·巴赫作曲”。卡薩爾斯興奮極了,險些暈了過去,他如獲至寶,立刻將樂譜買下帶回家仔細研讀。巴赫的這些樂曲為他開啓了一個嶄新的境界。從此以後,卡薩爾斯每天都懷着無比崇敬的心情用大量的時間對樂譜進行分析、研究與練習。直到過了12年之後,也就是在卡薩爾斯25歲的那一年,他才有勇氣第一次登上音樂會舞台演奏了這套作品中的一首組曲。也許,對某些人來説,演奏巴赫的作品覺得似乎是件很簡單的事情,但對於卡薩爾斯而言,卻並非那麼容易。他常説:如果你真正接觸到了巴赫音樂的核心時,才會發現要想完美地表現出巴赫作品的內涵是需要多麼廣博的知識和精深的研究。為此,巴赫的音樂令卡薩爾斯終身學習不輟。
卡薩爾斯一生都在致力於研究、演奏巴赫的音樂直到97歲告別人世,人們曾經這樣評價他所演奏的巴赫大提琴組曲:“卡薩爾斯以火熱的感情表現了他對巴赫的無比熱愛,他將巴赫的6首組曲演奏得那麼絢麗和充滿活力,那麼生動和富於色彩變化,凡是有幸能夠親耳聆聽到卡薩爾斯演奏的人,不僅能體會到組曲中所藴含的無限美感,同時也會發現大提琴是一件多麼超凡的獨奏樂器。”1936年,年屆60歲的卡薩爾斯用了近3年左右的時間將巴赫的這6首大提琴組曲灌製成唱片,這也是卡薩爾斯在25歲首演這部作品35年之後第一次錄音,因此這套唱片被評論界譽為巴赫6首大提琴組曲的一個劃時代經典。
卡薩爾斯不僅是一位偉大的大提琴家,而且還是一位偉大的指揮家、作曲家和愛國主義戰士。為了發展祖國的音樂事業,卡薩爾斯於1919年在西班牙的巴塞羅納自費籌建了一支由88人組成的管弦樂團,樂團的名字就叫做“卡薩爾斯管弦樂團”。1920年10月13日這支新組建的樂團在卡薩爾斯的指揮下舉行了首場音樂會,從此以後,樂團便開始致力於音樂的演出、普及與教育。卡薩爾斯常説:“音樂不能脱離人民、音樂不能脱離生活”,在這個信念的支持下,他常率領樂團為工廠的工人與普通勞動者作義務演奏,受到熱烈歡迎。這支新組建的樂團曾經得到了眾多世界著名指揮家和演奏家的親臨指導,這其中有布什·庫塞維茨基、理查·施特勞斯、蒙都、克萊姆佩雷爾、斯特拉文斯基、蒂博、柯爾託、克萊斯勒、伊薩依等。正是由於和這些偉大的音樂家們的經常性合作,樂團的演奏水準得到迅速提升。在卡薩爾斯擔任樂團指揮的16年裏,他共指揮演出了約370場音樂會。卡薩爾斯認為這支由他一手組建的巴塞羅納卡薩爾斯管弦樂團是他一生最值得驕傲、興奮與珍視的成就。他指揮這支樂團一直到1936年,這一年西班牙的佛朗哥政權在希特勒與墨索里尼的支持下施行了血腥的法西斯統治並且掀起了西班牙內戰,在戰亂的炮火中人們流離失所,慘遭塗炭。卡薩爾斯對佛朗哥政權的獨裁統治非常氣憤,於是他痛苦地離開了祖國,發誓只要西班牙一天沒有民主,他就絕不再踏上這片土地。在流亡國外期間,卡薩爾斯經常舉辦慈善音樂會募捐錢款資助給受苦受難的同胞,他偉大的人道主義精神受到各國熱愛和平的人們的高度讚許。戰前,卡薩爾斯曾與小提琴家蒂博、鋼琴家柯爾託組成了本世紀最傑出的三重奏小組。由於這個重奏組中的每一位成員都是各自領域中的傑出代表,因而他們都具有着極高的藝術修養。雖然每個人的演奏都有各自獨特的風格,但他們在一起合奏時卻能夠保持高度的合諧與統一,這是最為難能可貴的。但是這個被譽為20世紀“黃金組合”的三重奏組卻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由於每個人的政治立場以及所選擇的道路的不同而被迫宣告解散了。卡薩爾斯渴望祖國自由獨立,遂遭到法西斯的殘酷迫害,佛朗哥政權甚至出鉅額賞金懸賞他的人頭,但就在這最黑暗的時候,沒想到和他一起合作了近20年的老友柯爾託卻在納粹德國的政府中出任了文化要員,蒂博也在法國傀儡政權的控制之下為其頻繁演出,歌功頌德。兩人的作法使卡薩爾斯心靈受到極大的創傷,從此他們之間便斷絕了來往。直到1958年,柯爾託親自前往卡薩爾斯居住的普拉德當面向他涕淚交凌地懺悔,兩人才又摒棄前嫌重歸於好。此時他們都已是八十多歲高齡的老人了。但另一位老友蒂博卻在1953年的一次飛機失事中遇難身亡,也就永遠無法再向卡薩爾斯表達負疚之情了。
1950年卡薩爾斯在喬居的普拉德創辦了國際室內音樂節,1957年他又在波多黎各創辦了卡薩爾斯音樂節。音樂節期間,世界眾多的音樂名家受卡薩爾斯自由精神的感召紛紛前來匯聚一堂,卡薩爾斯的所在即音樂之所在,卡薩爾斯人格的魅力,成為了音樂史中最動人的一章。
卡薩爾斯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他常説“大自然給予了我靈感,它是我的老師,是我深思的源泉,我每天早上所做的第一件事是欣賞大自然,然後就是演奏巴赫的音樂。晴朗的天空、森林和花朵,這世界上有多少值得我們熱愛的東西啊!一個人只要有理想、有抱負、熱愛生活,他就是年輕的。正是懷着這種博愛之心,卡薩爾斯一生為音樂、為自由、為和平而戰鬥。1971年10月24日,他以95歲的高齡在聯合國舉辦的特別音樂會上親自執棒指揮首演了他自己的最後一首作品:為聯合國創作的“聯合國讚美歌”。在音樂會結束時,聯合國會議主席代表聯合國授予了卡薩爾斯一枚“聯合國和平勳章”。與此同時他説道:卡薩爾斯先生,你將一生貢獻給了真理、美與和平,身為一個人與一位音樂家,你就是這枚勳章所象徵的理想化身。
兩年後的1973年10月22日,卡薩爾斯在波多黎各去世,享年97歲。
卡薩爾斯雖然離開了人世,但他那為自由與和平而獻身的精神卻永遠銘記在人們的心中,他那不朽的琴音也將永遠迴響在人間。

帕布羅·卡薩爾斯個人影響

大提琴是一件音色優美、表現力豐富的樂器,但自它被創造、發明的幾個世紀已來,其潛力卻一直沒有被人們充分發掘與重視。因此,在交響樂隊這個大家族中,大提琴不論從演奏技巧或是音樂表現力等方面都被限制在了一個很狹窄的範圍之內。自從偉大的帕布羅·卡薩爾斯誕生之後,大提琴這件樂器才從根本上改變了它的歷史命運,卡薩爾斯將大提琴演奏藝術提高到了一個嶄新的階段。在卡薩爾斯一生不斷的努力研究與演奏實踐之下,大提琴演奏技巧與音樂表現力都得到了極大的拓展,從他的演奏中,人們逐漸開始認識到大提琴豐富的色彩與無窮的藝術表現力,從而也使得大提琴成為真正與鋼琴、小提琴享有同等重要地位的一件樂器。人們將卡薩爾斯譽為當代大提琴演奏藝術之父。
帕布羅·卡薩爾斯 帕布羅·卡薩爾斯
幾十年來卡薩爾斯一直在大提琴演奏技術的發展中不斷地努力與探索。他常説:“我們是在演奏音樂而非音符,因此不能固守傳統作繭自縛。”他認為只要是有利於音樂表現的,不論是什麼樣的技術手段都是可行的,正是由於卡薩爾斯具有這種不斷拓展與創新的進取精神,大提琴的表現力才有了今天這般如此的豐富與絢麗。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