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卡納克

(埃及地名)

鎖定
卡納克是埃及中王國時期新王國時期首都底比斯的一部分,太陽神阿蒙神的崇拜中心。位於開羅以南700千米尼羅河東岸處,是古埃及最大的神廟所在地。卡納克有一座阿蒙神廟,是全國最大最富有的神廟。通過斯芬克斯(見獅身人面像)大道與南面1千米的盧克索相接,那裏另有一座阿蒙神廟。
中文名
卡納克
類    別
太陽神阿蒙神的崇拜中心
位    置
開羅以南700千米處

卡納克基本介紹

由於中王國和新王國各朝都是從底比斯起家而統治全國的,底比斯的地方神阿蒙神被當做王權的保護神,成為埃及眾神中最重要的一位。這裏的阿蒙神廟也成為全國最大最富有的神廟。

卡納克建築規模

卡納克的阿蒙神廟始建於中王國時期。至新王國第十八王朝大加擴建,埃及第十九王朝埃及第二十王朝又續有增修。到新王國末期,它已擁有10座門樓(古埃及一般廟宇僅有1座門樓),各座門樓又有相應的柱廳或庭院。全廟平面略呈梯形,主殿按東西軸向佈置,先後重疊門樓6座,又從中心向南分支,另列門樓4座。除主殿供奉阿蒙神外,還另建供奉阿蒙之子孔蘇神和阿蒙之妻mut神的廟宇。在眾多柱廳中,最大的一座由十九王朝拉美西斯一世塞提一世拉美西斯二世三代法老鼎力修造,面積達103米×51.8米,共有134根圓形巨柱,中央12根最大,高23米,直徑5米,柱頂呈蓮花狀,是古代建築中最高大的石柱。在門樓和柱廳圓柱上有豐富的浮雕和彩畫,既表現宗教內容,又歌頌國王業績,並附有銘文。這座神廟是研究中王國和新王國曆史、文化的重要考古遺蹟。
遺址從19世紀以後經過不斷髮掘 。現存有部分門樓、方尖碑、雕像和柱廳圓柱,可供遊人參觀。

卡納克阿蒙神廟

卡納克神廟(阿蒙神廟):Great temple of ammon
新王國時期,皇帝們經常把大量財富和奴隸送給神廟,祭司們成了最富有,最有勢力的奴隸主貴族。神廟遍及全國,底比斯一帶神廟絡繹相望,其中規模最大的是卡納克(KARNAK)和盧克索(LUXOR)兩處的阿蒙神廟。  卡納克的阿蒙神廟是在很長時間陸續建造起來的,總長336米,寬110米。前後一共造了六道大門,而以第一道為最高大,它高43.5米,寬113米。 主神殿是一柱子林立的柱廳,寬103米,進深52米,面積達5000平方米,內有16列共134根高大的石柱。中間兩排十二根柱高21米,直徑3.6米,支撐着當中的平屋頂,兩旁柱子較矮,高13米,直徑2.7米。殿內石柱如林,僅以中部與兩旁屋面高差形成的高側窗採光,光線陰暗,形成了法老所需要的“王權神化”的神秘壓抑的氣氛。 在卡納克神廟的周圍有孔蘇神廟和其他小神廟,宗教儀式從卡納克神廟開始,到魯克索神廟結束。二者之間有一條一公里長的石板大道,兩側密排着聖羊像,路面夾雜着一些包着金箔或銀箔的石板,閃閃發光。 這些巨大的形象震撼人心,精神在物質的重量下感到壓抑,而這些壓抑之感正是崇拜的起始點,這也就是卡納克阿蒙神廟藝術構思的基點.

卡納克所有的神廟

在兩千多年的時間裏,這裏一直是活躍的“建築工地”,多位法老以阿蒙神的名義大興土木:拉美西斯自然也不會放過這樣一個重要的宗教中心。
卡納克的建築羣由多座宗教建築組成,他們的修建時間跨度從中王朝一直延續到羅馬帝國時代。建築羣的核心是阿蒙—拉大神廟,興建之初被當成底比斯的神聖區域,隨後又被居民們命名為“阿蒙之城”,在它的附近還修建了獻給戰神孟特(Montu)神廟以及供奉阿蒙之妻—女神Mut的神廟。一條長達2公里的“獅身人面像大道”將卡納克神廟與南部的盧克索神廟連接起來,後者也用於供奉阿蒙神。尼羅河也將這兩座神城連接起來,在某些重大節日,阿蒙神的雕像會被裝上船,在一列小船的護送下,從卡納克運到盧克索。 拉美西斯比古埃及任何一位法老都勤於大興土木,在位期間,他下令修建的宮殿、廟宇、雕像和石碑的數量多得令人難以置信。他為什麼要這樣做呢?主要是通過氣勢宏偉的建築來顯示自己權利以及彰顯其在世天神的地位。為達到自己目的,不惜佔用一些更為古老的建築。有些古老建築被他修復之後刻上自己名字,有的被他圍在了以其名義修建的建築羣當中,還有的則被當成了“材料庫”,在被拆毀之後當成修建新建築的材料。 吉薩(Giza)的哈夫拉(Khafre)金字塔就遭此命運, 整塊的花崗岩被拆下來用於修建位於孟斐斯的布塔大神廟。由拉美西斯欽定的建築風格也被他用於顯示其偉大之處。比如在神廟裏佈滿了雄偉的雕像和裝飾有象形文字及圖案的石柱,都在描繪宗教和戰爭場面的廟宇牆壁都在歌頌國王的神聖和偉績。拉美西斯本人親自到施工現場檢查工程的進展情況,他甚至還前往石材的開採地去挑選最佳的材料。 有一些碑文,比如刻在第八世石碑(現保存在埃及國家博物館)上的文字,記述着拉美西斯鼓勵和讚揚建築工人們的話語。拉美西斯非常關心他們的生活,從不讓他們缺少食物、衣服、鞋子以及新鮮的水,以便能讓他們專心地做好自己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