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卡納克神廟

鎖定
卡納克神廟(阿拉伯語:معبد الكرنك,maebad alkurnak)始建於3900多年前,位於埃及城市盧克索北部,是古埃及帝國遺留的一座壯觀的神廟。神廟內有大小20餘座神殿、134根巨型石柱、獅身公羊石像等古蹟,氣勢宏偉,令人震撼。卡納克神廟是埃及中王國時期新王國時期首都底比斯的一部分。太陽神阿蒙神的崇拜中心,古埃及最大的神廟所在地。 [1] 
開羅以南700千米處的尼羅河東岸。 遺址佔據當時底比斯東城的北半部。通過斯芬克斯(見獅身人面像)大道與南面1千米的盧克索相接,那裏另有一座阿蒙神廟。由於中王國和新王國各朝都是從底比斯起家而統治全國的,底比斯的地方神阿蒙神被當做王權的保護神,成為埃及眾神中最重要的一位。這裏的阿蒙神廟也成為全國最大最富有的神廟。
古代埃及底比斯阿蒙神廟。始建於中王國時期,新王國時期開始大規模建築,至希臘人統治結束。主殿有十分壯觀的柱子,柱身和牆壁上滿是雕刻和象形文字銘文,著名的《圖特摩斯三世年代記》、拉美西斯二世有關卡迭什戰役的情況和銘文就刻在這些柱子和牆壁上,為歷史研究提供了有力的實物資料。
中文名
卡納克神廟
外文名
Temple of Karnak
開放時間
6:00-18:00
地    處
太陽神阿蒙神的崇拜中心
佔    據
當時底比斯東城的北半部
最佳遊玩季節
4月最合適
建議遊玩時長
3小時
門票價格
60埃鎊
位    置
開羅以南700千米處的尼羅河東岸

卡納克神廟歷史沿革

卡納克神廟 卡納克神廟
卡納克的阿蒙神廟始建於中王國時期。至新王國埃及第十八王朝大加擴建,埃及第十九王朝埃及第二十王朝又續有增修。到新王國末期,它已擁有一座門樓(古埃及一般廟宇僅有一座門樓),各座門樓又有相應的柱廳或庭院。全廟平面略呈梯形,主殿按東西軸向佈置,先後重疊門樓6座,又從中心向南分支,另列門樓四座。除主殿供奉阿蒙神外,還另建供奉阿蒙之子孔蘇神和阿蒙之妻mut神的廟宇。
在眾多柱廳中,最大的一座由第十九王朝拉美西斯一世塞提一世拉美西斯二世三代法老鼎力修造,面積達103米×51.8米,共有134根圓形巨柱,中央12根最大,高23米,直徑5米,柱頂呈蓮花狀,是古代建築中最高大的石柱。在門樓和柱廳圓柱上有豐富的浮雕和彩畫,既表現宗教內容,又歌頌國王業績,並附有銘文。這座神廟是研究中王國和新王國曆史、文化的重要考古遺蹟。

卡納克神廟主要景點

神聖的神廟柱廳
卡納克神廟石柱 卡納克神廟石柱
埃及卡納克神廟柱廳(公元前14世紀—前13世紀),古埃及人由於崇奉太陽神“拉”和地方神“阿蒙”,所以,各地為“拉”和“阿蒙”神建造了許多神廟。位於今開羅南面約六百多公里的卡納克阿蒙神廟,便是其中最著名的。阿蒙神廟佔地24.28公頃,由許多部分所組成。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大柱廳。該廳長366米,寬110米,面積約5000平方米,有六道大廳,134根石柱,分成16排。中央兩排的柱子最為高大,其直徑達3.57米,高21米,上面承託着長9.21米,重達65噸的大梁。其他柱子的直徑為2.74米,高12.8米。在柱頂的柱帽處,可以安穩地坐下近百人,其建築尺度之大,實屬罕見。站在大廳中央,四面森林一般的巨大石柱,處處遮擋着人們的視線,給人造成一種神秘而又幽深的感覺。雖然由於年代的久遠,致使神廟已破敗不堪,然而,透過那僅存的部分,人們依然能夠感受和想象到卡納克神廟當年的宏偉壯麗。
拉美西斯二世站立像
拉美西斯二世站立像 拉美西斯二世站立像
古埃及新王國第十九王朝法老。他力圖恢復圖特摩斯三世時期的帝國版圖,發動了對西亞的大規模征服戰爭。前1299年與赫梯人在卡迭什決戰,並簽訂了和平條約。拉美西斯二世大興土木,在埃及和努比亞到處建築或擴建廟宇宮殿,頌揚自己的戰功。拉美西斯二世統治埃及67年,標誌着埃及帝國的權力達到頂峯。
著名的方尖碑
著名的方尖碑 著名的方尖碑
眼前的這座方尖碑是世界上第一位女王哈特謝普蘇特女王所立,碑身全高29米,重323噸,是當時最高的方尖碑,也是現在埃及境內最高的方尖碑。哈特謝普蘇特女王是開創古埃及新王國時期一代盛世的圖特摩斯一世法老的女兒,圖特摩斯二世法老的同父異母妹妹兼王后,圖特摩斯三世法老的姑姑、嫡母和岳母。女王自幼志向遠大,秉性剛強,立志要當全埃及的最高統治者,在輔佐丈夫圖特摩斯二世法老執政期間,即熱衷朝政,覬覦國家統治權力。當二世去世以後,迫於女子不能當法老的世俗壓力,女王不得不扶植自己的庶子、年僅9歲的圖特摩斯三世當了法老。無奈三世也是一代英主,當年事稍長,便不甘傀儡,蠢蠢欲動。女王於心不甘,於是廢黜三世並把他趕到卡爾納克神廟裏來當了一名普通祭司,自己這才加冕登極。為了應天順人,女王花了7個月的時間從阿斯旺採下石料製成當時全埃及最大最高的兩座方尖碑,沿尼羅河長途運輸150公里,立在這座全埃及最大最神聖的神廟裏,獻給太陽神阿蒙,並在碑上刻下銘文稱自己為阿蒙神的女兒和兒子,以此證明自己承繼大統的合法性。
卡納克神廟夜景 卡納克神廟夜景
感謝古埃及文字的破譯者使得我們在3400多年以後,還能夠讀得到方尖碑上的銘文:“她為她的父親阿蒙——兩片土地王座之主,建造她的紀念物,為他用南方的堅硬花崗石建造了兩個大方尖碑,它們的表面鍍上了全世界最好的金子。當太陽在它們之間升起時,從尼羅河的兩岸看去,它們的光芒照耀着大地。”
“阿蒙,兩片土地王座之主:他讓我統治黑土地紅土地,作為一種獎賞,在整個土地上沒有人反對我。所有異國他族都是我的臣民,他將天的邊際作為我的疆界,太陽環繞的一切都為我勞作。他將這一切給予他親生的人,他知道我將為他統治這一切。我確實是他的女兒,我服侍他,知道他所有的意旨。我從我父親那裏得到的賞賜就是生命、永恆和統治,在萬物的荷魯斯王座上,象拉神一樣長久。”
自古以來,人類歷史總是不乏戲劇性的場面。22年後,被女王貶到神廟裏當祭司的圖特摩斯三世依賴神廟祭司集團的勢力,發動政變重新奪回了王位。三世痛恨女王廢黜自己,在全國範圍內對女王進行了全面的清算,凡是有女王名字和雕像的地方統統抹掉,凡是女王建造的建築統統毀掉。極其有意思的是,圖特摩斯三世沒有摧毀女王在尼羅河西岸為自己建造的神殿,也沒有推倒女王在這裏建造的兩座方尖碑,而是砌起高牆把它們遮擋了起來,只在最頂端留下了4米高的一段,上面刻的是歌頌阿蒙神的文字。結果是,高牆的遮擋反而更好地保護了女王的方尖碑,當後來高牆倒了以後,人們發現,女王的方尖碑沒有風化,沒有破壞,幾乎完好無損,而且在頂端處可以清清楚楚地看到當時高牆遮擋的印記。只是另外一座方尖碑已經斷裂,倒在神廟裏的角落裏,無言地向人們訴説着那段充滿愛恨情仇的歷史。
精美的雕刻
法老迎接太陽的地方
厚門、巨柱、高塔令人敬畏
在公元前1567年開始的古埃及新王朝,每天清晨,法老和他的臣民都要到盧克索的卡納克神廟前迎接太陽的升起,迎接他們心中最崇敬的神靈從睡夢中醒來,這就是阿蒙-瑞神 ———盧克索的地方神阿蒙和太陽神的結合體。在古埃及人心目中,一歲一枯榮的農耕收穫和富足恩愛的生活都仰仗這位神明的恩澤。同樣,人們只接受由阿蒙- 瑞神所授權的法老作為國家的領導者。
早晨,通紅的陽光彷彿來源於卡納克神廟中的方尖碑。光線爬過高大的塔門,先是染紅多柱廳“盛開”的蓮花大圓柱,然後投射在拉美西斯三世的神殿上。可以預見,再過一會兒,陽光將移到排列整齊的獅身公羊頭像上,那是阿蒙-瑞神的化身之一,每隻獅身公羊頭像下都站立着一個小小的法老,接受着神的庇佑。
作為埃及最大的神廟,卡納克神廟給人的感覺就是誇張,且不説塔門巨大而厚重,雕像高大而挺拔,就連多柱廳中的134根圓柱子,高度竟然有22米,每根“盛開”的蓮花大圓柱頂可以站立100餘人。最神奇的要數哈特謝普蘇特女王的方尖碑,高30米,重320噸,也不知它是怎麼從阿斯旺的山體上分離出來,又如何在卡納克神廟豎起的。中國古代文人追求語不驚人死不休的境界,古埃及人則做到了塔不驚人死不休,廟不驚人死不休。卡納克神廟之所以如此著名,不僅因為它的壯麗,而且因為它的建築元素,例如大圓柱和軸線式設計,先後影響了希臘建築和世界建築。
卡納克神廟入口 卡納克神廟入口
新王朝的每一代法老都要為卡納克神廟添磚加瓦,唯恐討好神靈不夠虔誠。儘管殘留的遺蹟不到當年的1/10,但是在東南西北的神道上,依然可以辨清不同時期建築的脈絡。
沿着東西中軸線,可以直達聖壇,那是古時候只有祭司和法老才能進入的地方。遺憾的是如今那些神像只剩下半身了,上半身不是在大英博物館、盧浮宮,就是在開羅博物館。當對諸神的敬畏和信仰在埃及衰落,這些石刻的聖物就成了“廢物”,能搬走的,能拆散的,都以比建造它們更為快捷的速度消失了。直到人們發現原來卡納克神廟是世界上最大、最雄偉的神殿,可以用它來研究古埃及歷史,可以用它來賺外匯……修復工程才開始緩慢地進行。
柱頂殘留的彩繪想像出神廟3000年前的風采 柱頂殘留的彩繪想像出神廟3000年前的風采
歷經滄桑的卡納克神廟最讓人着迷的是刻在柱上、牆上、神像基座上優美的圖案和象形文字。有戰爭的慘烈,有田園生活的幸福,有神靈與法老的親密……這是石刻的歷史,連環畫似地告訴你一個遙遠而輝煌的過去。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