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卜家墩遺址

鎖定
卜家墩遺址,位於滁州市南譙區大王鎮庵前村卜家莊,現為安徽省文物重點保護單位。卜家墩遺址為一台形地,南北長65米,東西寬55米,高8.3米,文化層厚5.1米。
中文名
卜家墩遺址
地理位置
滁州市南譙區大王鎮庵前村卜家莊
氣候條件
北亞熱帶濕潤性季風氣候
65米
55米

卜家墩遺址地理環境

墩東有一條已為耕地的大川,長約15公里;墩西為水塘和農田;墩北及東北為耕地;墩南為村莊。墩面自北向南微傾,與地面約成30度的夾角。墩身西北部有90度斷面,可見五至七層木等的文化積壓層。墩表面長滿了多種雜樹和野草。

卜家墩遺址出土文物

1985年5月7日,大王鎮文化站第一次普查,嗣後五個月的時間裏,省、地、市三級文化部門三次實地勘查,測量並繪圖,前後採集標本1000餘件。其中較為完整且有文物價值的約30餘件。
(一)石器5件,均為生產和狩獵工具。其中石磷2件,均完整。第一件,總體呈長方形,四面磨光,一端有刃,長10.2釐米,寬3.4釐米,厚2.3釐米;第二件,呈規則梯形,通體磨光,長6.2釐米,上底寬1.9釐米,下底寬2.9釐米,單面刃。砍砸器2件,總體均呈不規則圓形,直徑分別為7.5釐米和5.5釐米,其中一件有稜刃較利。陶紡輪1件,通體圓滑,中有圓孔,輪徑3.3釐米。
(二)骨錐1件。骨錐長10.6釐米,體光滑,一端尖利,為動物角所製成。
(三)獸骨、貝殼等21件。其中有鹿角6件,獸牙4件,獸骨4件,貝殼6件,還有一件輕度鹿角化石。
(四)出土較為完整的陶罐3件。陶罐分別為夾砂紅陶、夾砂灰陶、泥質黑陶。陶片70餘件,均為殘片。其中有鼎足、鬲足、鬲檔、罐口等,陶質有紅陶、灰陶、黑陶等。紋印有繩紋、弦文、繩紋加弦紋等。
1985年12月,原滁州市人民政府公佈卜家墩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97年10月,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派出專家對卜家墩古遺址進行考古發掘工作,歷時1個月,揭露探方3個,總面積約100平方米。通過發掘,初步判斷此遺址有六至七土層,內涵有生活面、灰坑和4個墓葬,出土大量陶片。從陶質上看,有夾砂陶、泥質陶;從器形上看,有鼎、鬲、甕、豆、罐、樽等,並發現有青銅器和部分石器。考古專家根據發掘的實物等推測,此遺址上層為商周時期下層為新石器晚期。
1998年,安徽省人民政府公佈卜家墩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由於省、市、區各級人民政府的重視和在當地人民羣眾的精心保護下,卜家墩遺址的原貌保存完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