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博粹堂中醫館

鎖定
博粹堂中醫館位於重慶南坪萬壽路19號,是一家中醫館。
中文名
博粹堂中醫館
理    念
以人為本
內    設
中醫診室、中醫理療室
主要作用
中醫診療、養生保健

博粹堂中醫館博粹堂特色

博粹堂中醫館 博粹堂中醫館
博粹堂的前身是光緒年間在重慶朝天門名噪一時的慶豐藥行。慶豐藥行由毛氏家族創建,焚於“九二火災”。毛氏後裔毛順麟為傳承行醫祖訓“厚德濟世”,重建中醫館,命名為“博粹堂”,意在傳承、弘揚中華民族博大精深的中醫國粹文化。 博粹堂以“傳承國粹,厚德濟世,康樂於民”的理念,堅持中醫“辨證施治”為民診斷,以“實效”解決民眾疾苦,使用不添加化學成分、不噴灑驅蟲防腐製劑、產自道地原產地的精品藥材,杜絕“過度醫療”和“過度檢查”。重慶市前美協主席彭召民老先生對博粹堂的成立予以高度讚賞,並欣然命筆題寫“博粹堂”牌匾。 博粹堂提供優質、高效的醫療、保健和養生服務。為了滿足都市人快節奏的生活需要,還推出代客煎藥、切片、磨粉、製作藥丸、炮製藥酒等便民服務,努力成為民眾告別病痛,擁有康樂生活的源點。

博粹堂中醫館歷史傳承

尋根溯源 根據家譜查詢,毛氏家族源於湖南韶山沖毛氏。明朝中期,毛家以務農挖藥為生,至毛宗儒一代,挖藥已成為全族生計之道,家族健康也由此受益,使得人丁興旺。

博粹堂中醫館尋根溯源

清乾隆四十年,繼續推行“湖廣填四川”的移民墾荒政策。毛氏家族帶頭人毛光祥領着家裏七兄弟、九姊妹告別湖南老家,溯江而上。途經四川巴縣(今重慶巴南區)樵坪山時,見山上氣候宜人,森林資源豐富,與故鄉韶山沖十分相似,於是落腳此山,以祖輩傳授的挖藥技能為生,後苦心研學中醫診療,晚年時期在樵坪開設“毛氏藥鋪”,挖藥行醫,救濟百姓,成為了方圓百里知名的老中醫。
祖先功德 清光緒年間,毛德山(毛氏一族入川后第五代行醫人)在重慶朝天門陝西街開辦了名噪一時的“慶豐藥行”(博粹堂前身)。藥行經營藥材上千種,以祖傳藥方治病行醫,救治傷患無數,以“厚德濟世”聞名於巴渝地區醫藥界。然而,1949年一場特大“九二火災”,燒燬了藥材倉庫,大量毛氏祖傳秘方遺失,損失巨大,令人扼腕。

博粹堂中醫館祖先功德

大半生心血付之一炬,毛德山一蹶不振。其弟毛儒山,為了傳承祖先留下的中醫藥基業,回到巴縣(今巴南區)樵坪毛氏老號“毛氏藥鋪”。毛儒山一生兢兢業業,80高齡仍在“毛氏藥鋪”看病抓藥,成為德高望重的老中醫先生。
新中國成立之初,為響應國家對民族資本主義工商業實行社會主義改造政策,支持新中國農村醫療衞生工作,“毛氏藥鋪”改制成為“聯合診所”,由國家實行社會主義經營管理,極大地推動了我國的社會主義改造建設。
毛榮智,11歲開始跟隨祖父毛儒山行醫看病。1952年1月在湖南湘西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第47軍141師,任職部隊衞生隊班長。後參加抗美援朝戰爭,因救傷兵曾負傷兩次,戰功赫赫,榮獲二等功。退伍後,在巴縣衞(今巴南區)生局出任科長和多家醫院院長。1965年,響應毛主席“把醫療衞生工作的重點放到農村去”的號召,毅然放棄院長工作,回到重慶巴縣長生區樵坪公社新塘大隊當起了“赤腳醫生”。

博粹堂中醫館一脈相承

毛榮智目睹了家族從慶豐藥行的興旺到毛氏藥鋪的改制全過程,作為長子,他決心繼承祖訓、振興家業,投身革命醫療衞生工作二十餘年,自長子毛順麟出生後,又開始整理毛氏祖傳秘方,培養後代學習中醫。退休後,毛榮智成為博粹堂第一任館長,行醫看病至今,始終不忘毛氏家族祖訓“厚德濟世”。

博粹堂中醫館地址

重慶南坪萬壽路19號
乘車路線
可乘坐108、303、304、305、322、354、362、372、808、819、841路公交車在萬壽路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