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博學詳説,將以返約

鎖定
《博學詳説,將以返約》出自《孟子》的《離婁章句下》。所謂“絢爛之極歸於平淡”,博學詳説歸於簡約。博學評説是手段,歸於簡約才是目的。
作品名稱
博學詳説,將以返約
作    者
孟子及其學生
創作年代
戰國
作品出處
《孟子》
文學體裁
語錄體散文

博學詳説,將以返約作品原文

博學詳説,將以返約
孟子曰:“博學而詳説之,將以反説約也。” [1] 

博學詳説,將以返約作品譯文

孟子説:“廣博地學習,詳盡地解説,目的在於融會貫通後返歸到簡約去。” [1] 

博學詳説,將以返約作品讀解

真理原本是至簡至約的,一半是因為我們理解的需要,一半是因為所謂“飽學之士”的炫耀門楣,使它們變得越來越複雜,越來越深奧了。
“你不説我倒還明白,你越説我越糊塗了!”這是我們時常可以聽到的抱怨,或者説幽默。如果這抱怨發自一位勤勉的學生之口,那老師恐怕真要腋下出汗,恨無地洞可鑽哩。
其實,在很多問題上,我們都是要恨無地洞可鑽的。比方説, “人是什麼?”“文化是什麼?”不説人人都明白,一説人人都糊塗。 所以,博學詳説不是為了炫耀淵博,故作深刻,而是為了深入淺出,出博返約。
教學如此,演説如此,舞文弄墨也莫不如此。
所謂“絢爛之極歸於平淡”,博學詳説歸於簡約。
博學評説是手段,歸於簡約才是目的。 [1] 

博學詳説,將以返約作品出處

《博學詳説,將以返約》出自《孟子》的《離婁章句下》。 [1] 
《孟子》一書是孟子的言論彙編,由孟子及其再傳弟子共同編寫而成,記錄了孟子的語言、政治觀點(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貴君輕)和政治行動的儒家經典著作。孟子曾仿效孔子,帶領門徒周遊各國。但不被當時各國所接受,退隱與弟子一起著書。《孟子》有七篇傳世:《梁惠王》上下;《公孫丑》上下;《滕文公》上下;《離婁》上下;《萬章》上下;《告子》上下;《盡心》上下。其學説出發點為性善論,提出“仁政”、“王道”,主張德治。 南宋時朱熹將《孟子》與《論語》《大學》《中庸》合在一起稱“四書”,《孟子》是四書中篇幅最大的部頭最重的一本,有三萬五千多字.從此直到清末,“四書”一直是科舉必考內容。 [2] 

博學詳説,將以返約作者簡介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軻,字子輿(待考,一説字子車或子居)。戰國時期魯國人,魯國慶父後裔。中國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戰國時期儒家代表人物。著有《孟子》一書。孟子繼承併發揚了孔子的思想,成為僅次於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師,有“亞聖”之稱,與孔子合稱為“孔孟”。孟子的文章説理暢達,氣勢充沛並長於論辯,邏輯嚴密,尖鋭機智,代表着傳統散文寫作最高峯。孟子在人性問題上提出性善論,即“人之初,性本善。”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