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秦邦憲

鎖定
秦邦憲(1907年-1946年4月8日,又名博古,男,漢族,江蘇無錫人。早年就讀於蘇州工業專門學校,積極參加學生愛國運動。1925年入上海大學學習,參加五卅運動。同年底加入中國共產黨。無產階級革命家、中國共產黨早期領導人。
1931年4月任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書記。之後又任中共臨時中央局成員、臨時中央政治局書記和負責人。1934年10月參加長征。1935年在遵義會議上被解除中共最高領導職務。後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紅軍野戰部隊政治部主任。
1946年4月8日,博古由重慶返延安彙報工作,因飛機失事在山西興縣遇難。 [1]  [4] 
中文名
秦邦憲
別    名
博古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籍    貫
江蘇無錫
出生日期
1907年
逝世日期
1946年4月8日
畢業院校
莫斯科中山大學
政治面貌
中共黨員
翻譯作品
《聯共(布)黨史簡明教程》

秦邦憲人物生平

早年就讀於蘇州工業專門學校,積極參加學生愛國運動。
1925年,入上海大學學習,參加五卅運動。同年底加入中國共產黨。
1926年,赴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
1930年5月回國,任全國總工會宣傳幹事、共青團中央組織部長。
1931年4月,任社會主義青年團書記。之後又任中共臨時中央局成員、臨時中央政治局書記和負責人,這期間曾犯過“左”傾機會主義路線錯誤。
1933年,到中央革命根據地後,又與李德推行進攻中的冒險主義、防禦中的保守主義,致使第五次反“圍剿”失敗。
1934年10月,參加長征。
1935年在遵義會議上被解除中共最高領導職務。後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紅軍野戰部隊政治部主任。
1936年,任中共中央代表,協助周恩來和平解決了西安事變,促成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
1937年,任中共中央組織部長。
1938年,任中共中央長江局組織部部長和南方局組織部部長。
1941年後,在延安創辦和主持《解放日報》和新華社工作,任新華通訊社社長。
1945年,在中共七大上繼續當選為中央委員。
1946年2月,以中共代表身份赴重慶參加政治協商會議和憲法草案審議委員會會議。
1946年4月8日,由重慶返延安彙報工作,因飛機失事在山西興縣遇難。 [3] 
秦邦憲

秦邦憲翻譯作品

譯有《聯共(布)黨史簡明教程》、《卡爾·馬克思》等。

秦邦憲人物故居

博古舊居
博古舊居 博古舊居
原為國民黨第25軍(黔軍)周西城部副師長侯之圭私人住宅,修建於二十世紀20年代末期,為木結構的前後兩進、四榀三間、上下兩層的走馬轉角樓。面積541平方米。1999年,遵義市政府撥專款修復。年底,遵義會議紀念館根據多年來的調查研究,復原陳列了秦幫憲、李德的住室,同時復原陳列的還有翻譯伍修權、王智濤及警衞員黃英夫等人的住室。 [2]  [5] 
秦邦憲故居
位於無錫,建於清光緒末年。整組建築佔地面積2300平方米,建築面積1500平方米,建築羣佈局完整、青磚黛瓦、庭院抱廈、馬頭牆矗立,為一組典型的四進江南民宅。 [7] 
博古舊居 博古舊居 [6]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