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博伊斯

(德國2017年安德烈斯·凡伊爾導演電影)

鎖定
《博伊斯》是由德國Piffl Medien GmbH發行的107分鐘紀錄片。該片由安德里斯·維利爾執導,約瑟夫·博伊斯主演,於2017年2月14日在德國柏林電影節上映。
該片使用了大量未經公佈的視頻資料,讓雕刻家、畫家、理論家和政治活動家約瑟夫·博伊斯為自己代言,講述了自己的創作和藝術 [1] 
中文名
博伊斯
外文名
Beuys
出品時間
2017年
發行公司
Piffl Medien GmbH
製片地區
德國
導    演
安德里斯·維利爾
編    劇
安德里斯·維利爾
類    型
紀錄片
主    演
約瑟夫·博伊斯
片    長
107分鐘
上映時間
2017年2月14日
對白語言
德語、英語
色    彩
彩色、黑白
imdb編碼
tt6340090

博伊斯劇情簡介

在年輕的時候,博伊斯曾經追隨希特勒,並參與了二戰。在二戰中,他先是成為了戰鬥英雄,後又因為不守紀律被剝奪了大量的勳章。二戰之後,他進入到了美術學院學習,並確實創造出了標新立異、並且指引了後來藝術行動方向的概念藝術“社會雕塑”。隨後,他將這個概念發揚光大,用稀奇古怪的材料製造了著名的《油脂椅》、《馱包》、《奧斯威辛聖骨箱》等等作品,成為了歐洲一流的藝術家。
他作為雕塑家、實踐美術家、“宗教頭頭”和幻想家,變成了後現代主義的歐洲美術世界中的最有影響的人物 [1] 

博伊斯幕後製作

安德烈斯·凡伊爾使用了大量未經公佈的視頻資料,讓博伊斯為自己代言,講述了自己的創作和藝術。影片先是羅列了一些博伊斯在20世紀70、80年代的關鍵作品,之後插入了1979年藝術家卡羅琳·蒂斯達爾在古根海姆博物館的一段視頻,以及之前已經展示過的一些人物訪談素材。
全片95%的篇幅都是各種檔案材料的累加,只有相當少的部分是導演新加入的採訪素材。也幾乎沒有提到博伊斯的前輩藝術家和同時代的藝術家,只有安迪·沃霍爾出現了短暫的一瞬。還有,博伊斯當年的一位助手約翰尼·斯圖根在鏡頭面前,講述了自己曾在杜塞爾多夫藝術學院受教於博伊斯。
影片也沒有歷史學家在為博伊斯的作品和經歷進行評述和分析,使得觀眾無從知道博伊斯的作品創新在哪,革命性在哪,有哪些與眾不同 [1-2] 

博伊斯主創團隊

博伊斯演員表

博伊斯職員表

導演 安德里斯·維利爾
編劇 安德里斯·維利爾
攝影 Jörg Jeshel
剪輯 Stephan Krumbiegel、Olaf Voigtländer
錄音 Siddho Varza
展開

博伊斯主創單位

製作單位Zero One影業、Terz影業、WDR
發行單位
  
Piffl Medien GmbH(德國)
主創團隊參考資料 [3-4] 

博伊斯角色介紹

  • 約瑟夫·博伊斯
    演員 約瑟夫·博伊斯
    雕塑家、實踐美術家、“宗教頭頭”和幻想家,變成了後現代主義的歐洲美術世界中的最有影響的人物。
  • 卡羅琳·蒂斯達爾
    演員 卡羅琳·蒂斯達爾
    藝術家,1979年在古根海姆博物館接受採訪時,表達了她對約瑟夫·博伊斯的一些解讀,以及約瑟夫·博伊斯對她藝術創作的影響。
角色介紹參考資料 [1-3] 

博伊斯獲獎記錄

獲獎時間獎項名稱獲獎方獲獎情況
2017年2月19日
  
第67屆柏林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金熊獎《博伊斯》提名 [5] 

博伊斯作品評價

《博伊斯》只是把一些存檔的照片和文獻資料堆砌在一起,全片沒有真正的邏輯結構,也沒有一個明確的敍述目標,就這樣漫無目的地將素材組織完畢。
《博伊斯》不是一部可以營造帶入感,並承載着龐大信息量的作品,對於那些並不熟悉博伊斯藝術成就的觀眾來説更是如此,因為導演壓根就沒有打算用深入淺出的方式,去講述博伊斯在藝術史上的位置。這部紀錄片有點手足無措,他並未找到一個合適的角度來講述博伊斯的故事,無論是純藝術的成就還是政治上的作為 [2] (《好萊塢報道者》評)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