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南頭古城

(深圳市文物保護單位)

鎖定
南頭古城,又稱“新安故城”,地處珠江入海口東岸,位於廣東省深圳市南山區南頭天橋北,佔地面積約38.5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約51.7萬平方米。 [1-4] 
南頭古城包括牌樓、南城門、新安縣衙、新安監獄、海防公署、東莞會館、關帝廟、文天祥祠、鴉片煙館、接官廳、聚秀樓、義利押當鋪、陶米公錢莊等十餘處人文歷史景觀。自東晉咸和六年(331年)設置東官郡起,已有近1700年的歷史, [2]  [4]  是深圳特區成立前寶安縣政府所在地, [3]  [5]  被譽為“深港歷史文化之根”“粵東首府、港澳源頭”,是深圳城市的原點,南頭古城承載見證了深圳中心的“遷移與迴歸”。 [6]  是歷代嶺南沿海地區的行政管理中心、海防要塞、海上交通和對外貿易的集散地。 [4]  南頭古城主街風貌以嶺南廣府建築風格為基調。 [16] 
1988年,南頭古城被公佈為深圳市文物保護單位。 [7-8]  2018年,南頭古城被列為“深圳十大特色文化街區”之一。 [2]  [9] 
中文名
南頭古城
別    名
新安故城
地理位置
廣東省深圳市南山區南頭天橋北
佔地面積
385000 m²
保護級別
深圳市文物保護單位 [7] 
批准單位
深圳市人民政府 [8] 
項目類型
文旅商業、購物中心

南頭古城歷史沿革

南頭古城地處珠江入海口東岸,是歷代嶺南沿海地區的行政管理中心、海防要塞、海上交通和對外貿易的集散地,歷史文化久遠厚重。
東晉咸和六年(331年),在南頭古城設置東官郡。 [10] 
唐開元二十四年(736年),唐朝在南頭設置了一個軍事機構“屯門軍鎮”,鎮治即在南頭城。自此直至明代,南頭古城由行政中心轉為海上交通門户和軍事要塞。
據《新安縣志》記載,現存的南頭古城始建於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初始為“東莞守禦千户所所城”。
明萬曆元年(1572年),明朝設新安縣,取“革故鼎新,轉危為安”之意,南頭古城就是縣衙所在。清代,南頭古城經歷了遷海與復界,見證了割讓香港的屈辱歷史。
清代康熙年間,清廷實行遷界禁海,取消新安縣,南頭古城居民大量內遷,除城牆外,古城內的房屋被拆毀,建築材料則用於修建界牆。 [11] 
民國時期,南頭古城仍為寶安縣治所在地,直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抗日戰爭期間,日軍在南頭古城上修建大量碉堡等軍事設施,嚴重破壞了古城的城體結構。 [10-11] 
改革開放初期,當地居民拆除城牆磚塊,在城牆遺址上修建房屋。 [11] 

南頭古城建築格局

新安縣衙
新安縣衙(11張)
明代南頭城與子城周長共578.5丈,高2丈,城牆南寬1丈、底寬2丈。有東、西、南、北的4個城門名為聚奎、鎮海、寧南、拱辰。在正門南門外,尚有一外門名迎恩,城牆上有4個城樓、25個哨衞、1200個雉堞。城外有3個吊橋、2個水關,水關分別位於東南隅和西南隅。現南城門保存明代建築,北城牆殘存,東城門清代重修,城內街道位置大體如故。
南頭古城城內闢建9條街道,故得俗名“九街”。中山南街是“九街”之一,也是古城內直通古城南門的一條南北向大街,南起南門北抵中山東、西街,正對廣州府新安縣衙遺址。街兩側有多處民居和深圳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東莞會館、海防公署遺址。 [10] 

南頭古城文物遺存

南頭古城綜述

南頭古城內現存有1處廣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南頭古城垣)、5處深圳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東莞會館、信國公文氏祠、育嬰堂、解放內伶仃島紀念碑、南頭村碉堡)、10處保護建築和34處歷史建築(新安縣衙、新安監獄、海防公署、關帝廟、報德祠、鴉片煙館、接官廳、聚秀樓、義利押當鋪、陶米公錢莊、城隍廟、觀音閣井、顯寧街井、品芳井)等。 [3]  [12] 
主要建築
簡介
圖片
南頭古城垣
南頭古城垣是南頭古城內的一處牌坊,是廣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南頭古城的城垣東西最長有680米,南北最寬為500米。
東莞會館
東莞會館又稱“寶安公所”,位於南頭古城中山南街81號,始建於清同治七年(1868年),重建於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該建築坐西朝東,面闊三開間,進深兩進,通面闊12.13米,灰塑屋脊,琉璃瓦面,雕刻有鳥獸花卉,同治年間梁金鰲手書石門楷書館名,是深圳市唯一保存的會館建築。
信國公文天祥祠
信國公文天祥祠,位於南頭古城中山東路15號,是清嘉慶年間為紀念民族英雄文天祥修建的一座祠堂,至今保存完好。 [13] 
新安縣衙
新安縣衙是南頭古城內的一處古建築,明萬曆元年(1573年),明朝政府擴建東莞守禦千户基地,建立新安縣,並建縣治於南頭,轄地包括今深圳市及香港區域。
海防公署
海防所相當於“海軍司令部”,據《新安縣誌海防》載:南頭寨轄今深圳、香港一帶六處防地。明萬曆十九年(1591年),有戰船112只,駐軍2000餘人,被稱為“虎門之外衙,省會之屏藩”。明正德十五年(1520年),廣東巡海道汪宏駐節南頭,翌年,在他的指揮下取得了屯門海戰的勝利,打響了中國人民反抗西方殖民者侵略的第一槍。此處亦為鴉片戰爭期間諸多海戰的指揮中心,其歷史地位重要。
南城門
城門建於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據測量,該城城基是用黃泥砂土堆築的,呈不規則的長方形,四周有濠溝圍繞。城址範圍東西最長距離為680米,南北最寬處為500米。現南北城牆尚存基址,南城門保存完好。南門底寬10米,高4米半,城樓已毀。拱形城門上有一塊長方形石塊,上用小篆陰刻“寧南”二字。

南頭古城文物價值

對於深圳而言,南頭古城的存在有着特別的意義,這裏是深港歷史文化的根源,是深圳特區成立前寶安縣政府所在地, [5]  從東官郡到所城,再到新安縣,南頭古城成為深港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見證了東晉以來深圳地區的歷史變遷、興亡更替,被認為是深圳和香港的歷史之根、文化之源。
南頭古城的存在,體現了歷代嶺南人民對海洋文化的探索與追求,也體現了深圳文化的包容性、多元化以及嶺南人民奮勇抗擊外敵的愛國主義精神。南頭古城具有歷史、政治、軍事、貿易、建築、宗教、書院、改革開放等多重文化價值,歷史文化淵源深厚。 [11] 
承載1700年曆史的南頭古城,在體現深港澳“同宗同源文化底藴”方面具有重大歷史意義,極具“跨界重大文化遺產保護”價值。 [14] 

南頭古城歷史文化

南頭古城綜述

深圳雖然是一座只有短短36年曆史的新興移民城市。事實上,深圳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600年前的東晉時期。南頭古城見證了這座活力之城的千年歷史,訴説着這座改革之城的前生今世。正如深圳地方史研究學者所言,深圳不是“文化沙漠”,歷史上深圳原本就是南海之濱的一座邊城。 [11] 

南頭古城文化活動

古城博物館
古城博物館(21張)
2017年,南頭古城作為主展場舉辦了第七屆深港城市\建築雙城雙年展(深圳)的主展場。 [5] 
2019年7月19日,由南頭街道舉辦的南頭古城民俗文化廟會正式開幕,在南頭古城內上演粵劇、京劇、黃梅戲等民俗文化表演,展示剪影、內畫、滿繡等非物質文化遺產。
2020年8月26日,經過改造提升,南頭古城南北街示範段開街營業,經歷世事滄桑的南頭古城終以新貌“迎客”。 [6] 

南頭古城所獲榮譽

2017年,南頭古城高票當選廣東十大海上絲路文化地標。 [5] 
2022年8月,入選首批廣東省夜間文化和旅遊消費集聚區名單。 [17] 
2023年11月,入選第三批國家級旅遊休閒街區名單。 [19] 
2024年1月,入選第三批國家級夜間文化和旅遊消費集聚區名單。 [20] 

南頭古城保護措施

1983年,南頭古城南城門和北城門牆被公佈為深圳市文物保護單位。 [8] 
1984年,南頭古城內的信國公文氏祠、東莞會館、育嬰堂、解放內伶仃島紀念碑被公佈為深圳市文物保護單位。 [8] 
1988年,南頭古城被公佈為深圳市文物保護單位, [8] 
1998年6月,南山區文物管理委員會和市規劃國土局南山分局委託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深圳分院制訂了保護規劃。 [15] 
2002年,南頭古城內的南頭村碉堡被公佈為深圳市文物保護單位,南頭古城垣被公佈為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8]  2002年5月,廣東省市文物專家對南頭古城南門廣場保護進行論證,2002年11月,廣東省文化廳批覆同意南頭古城南門廣場保護方案。 [15] 
2011年12月,深圳市規劃和國土資源委員會編制了《深圳市南頭古城保護規劃》。 [11] 
2018年,深圳市委六屆十次全會將南頭古城列為“深圳十大特色文化街區”之一。 [2]  [9] 
2019年10月,南山區委區政府將南頭古城保護與利用工作列為全區“三大戰役”之一,力爭打造為深圳最具魅力的文化名片和全景歷史博物館。

南頭古城參觀信息

  • 地理位置
地址:南頭古城位於廣東省深圳市南山區南頭天橋北。 [8] 
  • 開放時間
全天:週一至週日,門票免費。
  • 交通
地鐵:乘坐深圳地鐵12號線至南頭古城站。 [18] 
公交:乘坐深圳公交42路、m371路、m435路、m506路、高峯專線62路至新安古城站。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