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南陵紫雲英弋江籽

鎖定
南陵紫雲英弋江籽,安徽省蕪湖市南陵縣特產,全國農產品地理標誌。
南陵紫雲英,苗期簇生,分枝較多,一般有5-7個。主根肥大,側根發達,根瘤多,為淡紫紅色。葉為奇數羽狀複葉,有小葉7-11片,全緣,倒卵型,色深綠.盛花期植株(幹)含氮量較高,為4.05%。花枝直立,其上着小花7-11朵,排列呈輪狀,花色淡紅至紅紫。果實為三角形莢果,細長,成熟時黑色,每莢有種子7-11粒。種子黃綠色,種皮光滑,附臘質,籽粒飽滿,千粒重3.2克左右。 [1] 
2012年08月03日,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正式批准對“南陵紫雲英弋江籽”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2] 
中文名
南陵紫雲英弋江籽
產地名稱
安徽省蕪湖市南陵縣
品質特點
種皮光滑,籽粒飽滿
地理標誌
國家農業部農產品地理標誌
批准文號
國家農業部公告第1813號
批准時間
2012年08月03日

南陵紫雲英弋江籽產品特點

南陵紫雲英弋江籽 南陵紫雲英弋江籽
南陵紫雲英屬大葉型、青杆、中花、中熟品種,是南陵縣紫雲英優良品種之一。南陵縣九月中旬至十月上旬播種為宜,每公頃用種量22.5-30千克。四月上、中旬盛花,五月中旬收種,所需積温約2650℃,全生育期235天左右。盛花期株高80釐米左右。成熟期株高120釐米左右,一般每公頃產鮮草37500千克左右;種子每公頃產量750千克左右。 [1] 
南陵紫雲英,苗期簇生,分枝較多,一般有5-7個。主根肥大,側根發達,根瘤多,為淡紫紅色.葉為奇數羽狀複葉,有小葉7-11片,全緣,倒卵型,色深綠。盛花期植株(幹)含氮量較高,為4.05%。花枝直立,其上着小花7-11朵,排列呈輪狀,花色淡紅至紅紫。果實為三角形莢果,細長,成熟時黑色,每莢有種子7-11粒。種子黃綠色,種皮光滑,附臘質,籽粒飽滿,千粒重3.2克左右。 [1] 
南陵紫雲英弋江籽 南陵紫雲英弋江籽

南陵紫雲英弋江籽產地環境

南陵紫雲英弋江籽地形

南陵縣地處皖南低山丘陵向沿江平原過渡地帶。九華山餘脈由青陽縣伸入境內西南,地勢自西南向東北傾斜。東為弋江河谷平原,13520平方公頃,佔總面積10.7%,河網稠密,溝渠縱橫;東北屬江河圩區,28940平方公頃,佔總面積22.7%,湖塘密佈,港汊交織;西南系低山丘陵,83910平方公頃,佔總面積66.4%,山巒起伏,溝壑眾多。境內大工山海拔558米,為全縣最高點。 [1] 

南陵紫雲英弋江籽水文

南陵縣水域面積9330平方公頃,佔全縣面積的7.4%。水系有市橋、西港、澄清、孤峯、資福諸河匯入漳河。漳河源於境內,本縣流經87千米,流域面積58400平方公頃,由南向北經瀂港注入長江。青弋江自南向北蜿蜒縣境東緣,河道迂迴曲折,水流平緩,境內流經34千米,流域面積13200平方公頃。何灣、煙墩境內有七星河、格里河等部分較小河流向西南匯入青通河。較大湖泊有奎湖、池湖、白塘湖、浦西湖、東塘、蔣塘、鴨湖塘等;此外,還有大型灌溉工程——柏山渠,自流灌溉着弋江、籍山兩鎮9000公頃稻田。湖泊與灌渠對於調節水量、減輕旱澇和發展水產都起着重要作用。
南陵縣境內擁有小型水庫55座,山塘11062個,電力排灌站82座,有效灌溉面積達1.6萬公頃。全縣旱澇保收面積達2.95萬公頃。 [1] 

南陵紫雲英弋江籽土壤

南陵縣土壤類型主要有水稻土、黃紅壤、潮土等,總面積10.12萬公頃。其中,水稻土3.55萬公頃,佔土壤總面積36.38%,佔耕地面積91.4%。計税面積2.92萬公頃,農民開墾面積0.63萬公頃。主要是砂泥田和泥骨田土種,由山河沖積物構成,pH值在5.5-6.5之間,45%屬丘陵地貌,55%屬平原圩畈區。其中:在3.55萬公頃稻田中,大約有2.85萬公頃砂泥田和泥骨田,佔80%以上;這些土壤保水保肥性能良好,水稻長勢平穩,屬高產穩產土壤。耕層厚度可達20釐米以上,其養分含量:有機質25克/千克以上,速效磷7-9毫克/千克,速效鉀60-80毫克/千克。
南陵縣有6900平方公頃肥力水平稍低的水稻土,土層厚度15-20釐米。其養分含量:有機質18-25克/千克,速效磷5-6毫克/千克,速效鉀60-80毫克/千克,基本實行“一稻一旱制”。 [1] 

南陵紫雲英弋江籽氣候

南陵縣氣候屬亞熱帶濕潤氣候,四季分明,氣候温和,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全年日平均氣温達15.8℃。一月均温2.8℃,極端最低氣温-16.7℃(1969年2月6日);七月均温28.5℃,極端最高氣温41.3℃(2003年8月3日)。10℃以上有效積温達5121℃,無霜期平均236天;年平降水量達1404.1毫米。降水分佈趨勢是東北多、西南少,春夏多、秋冬少。雨量多集中在夏季,6-8月523.7毫米,佔總降水量的37.3%。春季低温陰雨,梅雨季節洪澇,盛夏伏旱,秋季低温冷害,是需要預防的主要災害性天氣。 [1] 
南陵紫雲英弋江籽 南陵紫雲英弋江籽

南陵紫雲英弋江籽歷史淵源

南陵縣是傳統農業縣,南陵紫雲英生產歷史悠久,連續多年是安徽省紫雲英種植面積最大的區域。
二十世紀初中國的蕪湖、無錫、長沙、九江作為四大“米市”,對促進糧食生產、流通起到了積極的作用。蕪湖米市,南陵糧倉,南陵盛產大米且米質優良,這與南陵長期大量種植紫雲英相關。
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南陵縣是蕪湖米市的重要糧倉。“弋江籽”紫雲英生育期適中,早稻栽插前紫雲英翻壓時正值“弋江籽”初花-盛花期,其鮮草產量和養分含量高,翻壓後能為水稻提供大量優質營養,為土壤培肥、優質米的生產提供保障。
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紫雲英種植面積佔耕地面積的50%以上。
1988年,南陵縣被確定為國家紫雲英種子基地縣,年產紫雲英種子200萬千克以上。
1996年,全國紫雲英現場考察會在南陵召開。 [1] 
南陵紫雲英弋江籽 南陵紫雲英弋江籽

南陵紫雲英弋江籽生產情況

2013年,南陵縣紫雲英種植面積常年穩定在20萬畝左右,紫雲英鮮草畝產一般在2000公斤以上,種子產量50公斤左右。弋江籽”種子除銷上海、廣東、廣西、福建、湖南、江西、四川、浙江等中國內地市場外,並向外出口日本、韓國等周邊國家。 [3] 
南陵紫雲英弋江籽 南陵紫雲英弋江籽

南陵紫雲英弋江籽產品榮譽

2012年08月03日,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正式批准對“南陵紫雲英弋江籽”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2] 

南陵紫雲英弋江籽地理標誌

南陵紫雲英弋江籽地域保護範圍

南陵紫雲英弋江籽的地理標誌保護的區域範圍為南陵縣籍山、弋江、許鎮、家發、工山、何灣、煙墩、三里,含157個行政村。地理座標為東經117°57′00″-118°30′00″,北緯30°38′00″-31°10′00″。 [4] 

南陵紫雲英弋江籽質量技術要求

  • 特定生產方式
產量目標
紫雲英種子產量750千克-900千克/平方公頃,質量達到GB/T 8080-87規定的三級良種以上。
產量結構
基本苗150-180萬株/平方公頃,平均每株分枝2個以上,每個分枝3個以上結莢花序,每個結莢花序有種子25粒以上,千粒重3.1-3.3克。
播種
(1)種子質量符合GB/T 8080-87規定的二級良種以上。
(2)田塊茬口選擇
選擇排灌方便、土質疏鬆肥沃的田塊,且與油菜、小麥等輪種,儘量集中連片。
(3)播種期
日平均氣温降至25℃左右時為宜,最適播期9月15-30日,江淮之間和皖南山區地區可適當提前。雙晚稻田套播,於晚稻齊
穗時進行,與水稻共生期不宜短於20天、長於40天;其它茬口田塊在前茬收穫後,即可適時播種。
(4)播種量
適量稀播,用種量22.5-30千克/平方公頃。
(5)種子處理
(6)曬種擦種
利用晴天,中午時將紫雲英種子暴曬2-3個小時。
擦種時,種子和細砂按照2﹕1的比例拌勻後裝在編織袋中搓揉5-10分鐘,擦破種皮即可,加速種子對水分的吸收,提高其發芽率。
(7)鹽水選種
用濃度10%左右的鹽水選種,撈去漂浮水面的雜物,然後用清水沖洗3-4遍。菌核、殘渣撈出後應進行燒燬或深埋處理。
(8)播種方法
撒播,分畦定量,做到握籽少,拋得高,跨步勻,看得準,來回或縱橫交叉播種,保證種子分佈均勻。可用少量磷肥加土雜肥拌種撒播。
田間管理
(1)淺水灌溉
播種前1-2天,灌1釐米左右的淺水,將田間充分濕潤5-7天,待種子發芽後,排乾田中積水。
(2)開溝降漬
開溝
播種前5-7天,要先開好圍溝,除圍溝外,視田塊大小加開“十”字形或“井”字腰溝,並使溝溝相通。然後進行曬田,使田土表面軟而不爛,曬至呈現“雞爪裂”,人立不陷腳為宜。
深溝
水稻收穫後,將圍溝、腰溝加深10釐米左右,溝深達20-30釐米,
打破犁底層。再開好配套溝系,每3-5米開一條畦溝,溝深15-20釐米。
清溝
開春後,及時清溝,達到“雨停田幹”的標準,確保田面無積水。
(3)抗旱保苗
越冬前,遇乾旱田面發白時,應及時灌“跑馬水”防旱,保持田間濕潤。
施肥
()基肥
播種前,施用過磷酸鈣375千克/公頃做基肥。
()追肥
增施磷肥
未施磷肥作基肥的田塊,應及早追施過磷酸鈣,用量225-300千克/平方公頃。
追施鉀肥
冬前或開春後紫雲英返青時,追施氯化鉀75-112.5千克/平方公頃。
根外噴肥
紫雲英始花時,及時噴施微肥,選用0.2%-0.3%硼砂溶液或0.05%鉬酸銨溶液,兑水750千克/平方公頃均勻噴霧。
防凍
(1)覆蓋稻草
水稻收割後至霜凍前,將稻草均勻覆蓋於幼苗之上,新鮮稻草用量1500-3000千克/平方公頃,均勻覆蓋田面。多餘稻草應全部清出田間,嚴禁在紫雲英田間焚燒稻草。
(2)撒施土雜灰
冬至前後,撒施3000-4500千克/平方公頃土雜肥或牛欄糞等覆蓋物禦寒,有條件的,充分利用草木灰,撒施用量750-1500千克/平方公頃,確保安全越冬。
病蟲草害防治
(1)病害
主要是菌核病和白粉病等。發現病株要立即拔除深埋,同時在發病處及周圍,一般選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溶液等殺菌劑實施封殺。
(2)蟲害
主要是蚜蟲、薊馬、潛葉蠅等,選用新型高效、低毒農藥及時防治。一般選用25%吡蚜酮可濕性粉劑,用量300克/平方公頃,兑水600千克/平方公頃均勻噴霧。
(3)草害
主要是看麥娘。選用高效除草劑防除,一般選用10.8%高效氟吡甲禾靈乳油,用量600毫升/平方公頃。在看麥娘3-5葉期,兑水600千克/平方公頃均勻噴霧。
(4)去雜
根據不同品種的典型性狀,在各生育階段對主要性狀進行觀察,及時拔除劣株、雜株以及異作物,並攜出田外。結莢始期進行田間鑑定,確定種子純度。
種子收貯
(1)收穫
當紫雲英秸稈變成黃色,莖枯葉落,莢果有八成黑時即可收穫,人工收穫應搶在晴天的早晨露水未乾時進行。
脱粒,在曬場上攤曬1-2天后,用脱粒機一次性脱粒。
(2)貯存
以田塊為單位將曬乾揚淨的種子於室內常温貯存即可,切忌在種子低温庫中貯存。貯存種子含水率應≤10%。貯存期間保持室內乾燥,注意防止混雜,確保種子質量。
種子加工
工藝流程
收購→初選→比重除雜→脱蠟→淘洗→晾曬→檢驗→包裝
操作程序
收購
憑田檢合格證收購經檢驗合格的種子
初選
風篩篩選;上篩長孔1.5毫米*20毫米,下篩圓孔直徑1.7毫米,通過風篩選2.7毫米,除去與種子面積大小不同的浮雜及未成熟種子。
比重除雜
通過比重清選機和谷糙分離機的精選,除去與種子比重不同雜物,砂子等雜質。通過排石機除去與種子大小相同的石子成份。
脱蠟
通過碾磨機將與種子大小相同的泥團碾碎風篩盡,同時打破種皮表面的蠟質層,以利於種子吸收水分和透氣,使種子發芽快、出苗整齊。
淘洗/包衣
將經過碾磨的種子放入一定濃度的鹽水中消毒殺菌並進一步除去上浮微量癟籽、雜物後。立即在清水中洗淨。
將碾磨的種子進入包衣機用20%福美雙水劑按1:200的比率進行包衣處理。(有特殊要求的另行處理)
晾曬
洗淨的種子快速撈出,及時進入有隔離布墊層的曬場,每40分種翻動一次,並確保在當日內晾曬乾達到規定的水分。
將包衣過的種子放置通風處晾開(也可放置風扇吹晾),約每三小時翻動一次,直致水分達標為止。
檢驗包裝
將經過上述幾個流程的種子取樣後對其檢驗。符合規定標準後種子進行標準計量包裝。
  • 產品質量安全規定
生產過程執行技術規程,加工過程執行種子加工工藝流程,種子質量符合GB/T 8080-87規定的標準,倉儲、保管、使用登記環節的制度管理。

南陵紫雲英弋江籽專用標誌使用

保證農產品地理標誌正確、規範使用,維護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證書持有人和標誌使用人合法權益,依據《農產品地理標誌管理辦法》和《農產品地理標誌使用規範》,在產品或產品包裝物上,在地理標誌廣告宣傳和展示展銷活動中合理使用。
證書持有人對使用人農產品地理標誌使用情況、產品生產情況進行跟蹤檢查和動態管理,向使用人提供產品、技術諮詢服務。禁止使用人擅自擴大使用範圍、買、賣、轉讓加貼標誌,不得使用與登記農產品地理標誌相似的文字、圖案或其組合,造成消費者誤導。標誌使用人對標誌農產品的品質下降或者不符合農產品品質安全標準要求,標誌持有人有權進行追究,停止使用,終止協議。標誌使用人要按要求建立農產品地理標誌使用記錄,接受持證人及各級農業部門農產品地理標誌工作機構的監督與檢查。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