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名
- 南關村
- 行政區類別
- 村
- 所屬地區
- 延慶縣永寧鎮
- 地理位置
- 北京市延慶縣永寧鎮南關村
- 面 積
- 1.49 km²
- 人口數量
- 336户,688人
南關村地理位置
編輯地處延慶平川地區,地勢平坦,北部略高,土壤為典型褐土,土地肥沃,屬衝擊洪積物。
南關村經濟
編輯南關村南關村的“竹馬”
編輯竹馬又稱“竹馬舞”、“跑竹馬”,是一項有着悠久歷史的傳統民間舞蹈形式,這可能起源於古代兵馬列陣。《後漢書・郭假傳》就有“童兒數百,各騎竹馬,道次迎拜”的記載。其後《三國志》、《晉書》、《新唐書》、《宋史》、《清史稿》中都有關於“竹馬”的記載。唐代大詩人白居易《贈楚州郭使君》詩就有“笑看兒童騎竹馬,醉攜賓客上仙舟”之句。早期的竹馬應該是兒童在年節或祭祀中表演的列陣舞蹈,後來逐漸演變成多種藝術形式。傳統的“竹馬舞”目前在全國保留不多,有載歌載舞的,有説唱結合的,還有單獨舞蹈的。參加演出的人員,少則一兩個,多則十二三個。永寧南關的跑竹馬則達到18個人。竹馬舞所反映的歷史故事也不盡相同,常見的劇目有《三打祝家莊》、《昭君出塞》、《狀元遊街》、《蕭太后狩獵》等。
據民間傳説,永寧南關的竹馬舞蹈至少流傳300多年了,南關村男女老少都能舞幾下。永寧竹馬舞蹈《昭君出塞》表演的是漢室送親、匈奴迎親的情形。公元前33年,匈奴呼韓邪單于向漢元帝提出和親。深居宮中的王昭君,深明大義,主動請求遠嫁漠北。昭君出塞實現了漢匈人民嚮往和平願望,在她的努力下,漢朝和匈奴長達60多年沒有發生過戰爭,確實實現了“邊城晏閉,牛馬布野,三世無犬吠之警,黎庶無干戈之役”。
[1]
南關村寺廟
編輯村有清代建的關帝廟3間,坐北朝南,有山門、壁畫,彩繪人物、花卉,清晰逼真,保存較好,建築面積50餘平方米。村存真武廟碑1塊,據碑文可知該廟建於明嘉靖四十五年(公元1556年),萬曆二十五年(公元1597年)重修。另有龜碑座1個,保存較好。
[2]
- 參考資料
-
- 1. 北京市延慶縣永寧鎮南關村的“竹馬” .中國鄉村網 > 鄉村風采 > 鄉村軼事 >.2013-02-16[引用日期2015-08-26]
- 2. 南關村 .延慶縣永寧鎮 .2013-11-08[引用日期2015-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