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南錫學派

鎖定
19世紀法國的南錫學派以伯恩海姆(H. Bernheim)為代表,認為催眠與神經症無關,其所以能治病完全是暗示的結果,側重從心理學方面去研究催眠。弗洛伊德曾與1885年和1889年先後向巴黎派和南錫派學習,兩派的觀點對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論的形成都有很大的影響 [1] 
中文名
南錫學派
外文名
Ecole de Nancy

南錫學派內容簡介

在近代各國中,研究變態心理的風氣以法國為最盛。法國變態心理學在19世紀中有兩大派別。一派以巴黎的沙白屈哀醫院( La Saipetriere)為大本營,所以稱沙白屈哀派,亦稱巴黎派,這派最大的領袖是沙可(J.M.Charcot)。一派以南錫(Nancy)的大學和醫院為中心,所以稱南錫派,其最大的領袖為伯恩海姆 (H. Bernheim)。這兩派的影響都很大。南錫派後變為新南錫派。 [2] 
巴黎派與南錫派爭論的焦點為催眠術。以伯恩海姆為代表的南錫學派,他們認為催眠與神經症無關,其所以能治病完全是暗示的結果,所以他們側重從心理學方面去研究催眠;另一個是以沙可為代表的巴黎學派,他們則把催眠狀態視為一種病症,與神經症無嚴格區別,所以他們把催眠視為精神系統的疾病,專門注意催眠狀態的生理變化。由於沙可在利用催眠治療歇斯底里病人時獲得成功,並用標準的醫學詞彙向法國科學院描述催眠的症狀,從而為法國科學院所接受,最後也得到了醫學界的廣泛認可。 [1] 
弗洛伊德曾與1885年和1889年先後向巴黎派和南錫派學習,兩派的觀點對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論的形成都有很大的影響。弗洛伊德認為神經症是功能性的疾病,歇斯底里是精神或動力創傷所致,他堅信性的因素在神經症中的重要作用,同時也堅信催眠術可以治病。經過弗洛伊德的努力,精神分析理論的思想最終得以形成和發展。 [1] 

南錫學派伯恩海姆的學説

他強調催眠的要素為暗示。催眠是一種心理作用,與病理無關,催成的睡眠與天然的睡眠,根本並無二致。睡眠中暗示受感力特強,所以觀念立即實現於動作。這幾點是南錫派的基本信條,而這種信條所根據的實驗結果則具載於伯恩海姆的《暗示治療術》一書 (Suggestive Therapeutics, 1886 ),這是論催眠術的著作中一部最有趣味的,現在略述其要。 [2] 
伯恩海姆的治療法般含所用的方法極簡單。他首先向受催眠者説明催眠的原理及功效,使他知道催眠有治療的功用而卻與尋常睡眠無異,不是一種神秘的法術。遇必要時他還在受催眠者的而前,將旁人催眠,使他對於催眠不生疑慮或畏懼。受催眠者既看慣了,於是般含向他説:“看着我!你心裏一切都不用想,只專心想着睡眠,你覺得眼皮很沉重了,你的眼睛已疲倦了。你現在打盹了,眼睛濕汪汪的了,你已經看不清楚了。”多數受診者聽過這幾句暗示,立即閤眼入睡,如果他還不能人睡。伯恩海姆就複述前數語,並作姿勢以助暗示,或者在説完暗示的話時,用命令語氣叫他“睡!”。催眠的成功秘訣為信仰。受催眠者須有願受催眠的決心,須以全副身心信託於催眠者,凡有命令,都須服從。受催眠者如果有這種決心和信仰,十有八九都會稍受暗示即可入睡。有時第一次催眠不甚奏效,到第二次、第三次以後,暗示感受力便逐漸增大。喚醒受催眠者也用暗示,例如説:“完了!醒過來罷。”睡得過熟的人略難喚醒,通常催眠者多用冷水潑面,伯恩海姆常用吹眼皮法。 [2] 
伯恩海姆是第一個人證明催眠就是暗示,與磁液無關,與病態也無關。這個證明是南錫派的立腳點,也是新南錫派的出發點。 [2] 
伯恩海姆與弗洛伊德也有深厚的聯繫,弗洛伊德雖不是他的繼承者,卻是他的矯正者。伯恩海姆常在催眠中發種種號令叫病人在醒後照行。病人醒來照行號令而卻忘記他曾經受過號令。伯恩海姆設法挑問,病人也往往可把催眠中經驗逐漸回憶起來。這件事實引起弗洛伊德推論潛意識也不難照樣召回到記憶中。所以心理分析法的發生史上伯恩海姆也應有位置。伯恩海姆所謂“感受性”,弗洛伊德以為就是“移情”(transference)。病人“移情”其“力比多”潛力於施診者,所以對於他言聽計從。 [2]  [1] 
參考資料
  • 1.    葉浩生.心理學通史: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6:308-309
  • 2.    朱光潛.變態心理學派別:商務印書館,1999: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