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南酸棗(原變種)

鎖定
南酸棗(原變種),落葉喬木,高8-20米;樹皮灰褐色,片狀剝落,小枝粗壯,暗紫褐色,無毛,具皮孔。
中文學名
南酸棗(原變種)
二名法
Choerospondias axillaris (Roxb.) Burtt et Hill var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Magnoliophyta)
雙子葉植物綱(Magnoliopsida)
亞    綱
薔薇亞綱(Rosidae)
無患子目(Sapindales)
漆樹科(Anacardiaceae) [1] 
檳榔青族 檳榔青族(Trib. Spondieae Benth. et Hook. f.)
南酸棗屬(Choerospondias Burtt et Hill)
南酸棗(原變種)
分佈區域
西藏、雲南、貴州、浙江、安徽

南酸棗(原變種)形態特徵

落葉喬木,高8-20米;樹皮灰褐色,片狀剝落,小枝粗壯,暗紫褐色,無毛,具皮孔。奇數羽狀複葉長25-40釐米,有小葉3-6對,葉軸無毛,葉柄纖細,基部略膨大;小葉膜質至紙質,卵形或卵狀披針形或卵狀長圓形,長4-12釐米,寬2-4.5釐米,先端長漸尖,基部多少偏斜,闊楔形或近圓形,全緣或幼株葉邊緣具粗鋸齒,兩面無毛或稀葉背脈腋被毛,側脈8-10對,兩面突起,網脈細,不顯;小葉柄纖細,長2-5毫米。雄花序長4-10釐米,被微柔毛或近無毛;苞片小;花萼外面疏被白色微柔毛或近無毛,裂片三角狀卵形或闊三角形,先端鈍圓,長約1毫米,邊緣具紫紅色腺狀睫毛,裏面被白色微柔毛;花瓣長圓形,長2.5-3毫米,無毛,具褐色脈紋,開花時外卷;雄蕊10,與花瓣近等長,花絲線形,長約1.5毫米,無毛,花葯長圓形,長約1毫米,花盤無毛;雄花無不育雌蕊;雌花單生於上部葉腋,較大;子房卵圓形,長約1.5毫米,無毛,5室,花柱長約0.5毫米。核果橢圓形或倒卵狀橢圓形,成熟時黃色,長2.5-3釐米,徑約2釐米,果核長2-2.5釐米,徑1.2-1.5釐米,頂端具5個小孔。

南酸棗(原變種)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300-2000米的山坡、丘陵或溝谷林中。

南酸棗(原變種)分佈範圍

產自西藏、雲南、貴州、廣西、廣東、湖南、湖北、江西、福建、浙江、安徽等地,分佈於印度、中南半島和日本。

南酸棗(原變種)主要價值

生長快、適應性強,為較好的速生造林樹種。樹皮和葉可提栲膠。果可生食或釀酒。果核可作活性炭原料。莖皮纖維可作繩索。樹皮和果入藥,有消炎解毒、止血止痛之效,外用治大面積水火燒燙傷。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