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南鄉子·舟中記夢

鎖定
《南鄉子·舟中記夢》是南宋詞人辛棄疾創作的一首詞。詞的上片寫舟行醉眠入夢,夢裏笙歌花叢,翠袖盈盈,俱在眼前。下片轉寫別後情思,從對面着筆,倒敍夢中情境,“不管人愁獨自圓”無理而妙,以月圓襯出人別之苦、相思之愁。全詞就夢前、夢中、夢後三層依次寫來,條理清晰,語言清麗,白描手法的運用使人物神態畢現,情痴意濃,感情纏綿,體現了辛詞中婉約的一面。
作品名稱
南鄉子·舟中記夢
作    者
辛棄疾
創作年代
南宋
作品出處
稼軒詞
作品體裁
作品別名
南鄉子·舟行記夢

南鄉子·舟中記夢作品原文

南鄉子·舟中記夢
欹枕櫓聲邊,貪聽咿啞聒醉眠。夢裏笙歌花底去,依然,翠袖盈盈在眼前
別後兩眉尖,欲説還休夢已闌。只記埋冤前夜月,相看,不管人愁獨自圓 [1] 

南鄉子·舟中記夢註釋譯文

南鄉子·舟中記夢詞句註釋

南鄉子:詞牌名,又名“好離鄉”“蕉葉怨”,本唐教坊曲名。原為單調,始自後蜀歐陽炯,至南唐馮延巳始增為雙調。雙調五十六字,上下片各五句、四平韻。舟中記夢:一作“舟行記夢”。
⑵欹(qī)枕:斜倚着枕頭。櫓(lǔ):一種比槳大的划船工具。一作“艣”,同“櫓”。
咿啞:象聲詞,搖櫓發出的聲音。聒(guō):聲音嘈雜,使人厭煩。
⑷夢裏:一作“變作”。笙歌:合笙之歌,泛指奏樂唱歌。
翠袖:身着綠色衣衫的人,代指佳人。盈盈:儀態美好的樣子。
⑹兩眉尖:緊皺雙眉,愁苦的樣子。
⑺夢已闌:夢已盡。闌,盡。
埋冤:即埋怨。前夜月:指離別時的月亮。
⑼“不管”句:人因離別而愁,月亮卻獨自圓。意同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何事長向別時圓。” [3]  [4-5] 

南鄉子·舟中記夢白話譯文

酒醉後斜倚枕頭,聽着咿啞嘈雜的搖櫓聲進入夢鄉。夢裏我走向笙歌熱鬧的百花叢,眼前依然是翠袖盈盈的佳人。
她欲向我傾訴別後相思之苦,不想還未説完夢已醒來。只記得夢中她向我埋怨月亮的無情,在人們離別的時候還是那麼圓。 [3] 

南鄉子·舟中記夢創作背景

該詞大約作於宋孝宗淳熙五年(1178)秋,當時辛棄疾由臨安赴任湖北轉運副使之職。舟行江上,詞人在咿啞的搖櫓聲中酣然入夢,醒後有感而發,寫下這首詞。 [3]  [5]  [6] 

南鄉子·舟中記夢作品鑑賞

南鄉子·舟中記夢文學賞析

豪傑如稼軒,對於兒女之情也同樣深於體驗,這首詞就是以夢的形態表露了這方面的情感。
開頭兩句寫夢前光景,渲染了入夢時的環境和氣氛:舟行江上,行人醉卧,在全心傾聽槳櫓聲的咿啞嘈雜之中,詞人的心靈全然放鬆了。一個“貪”字,烘托出旅途的孤單和淒涼。這樣的起句就實描來,平淡無奇,卻為下文寫入夢做好了準備。以下三句一下亮出了繁華豔麗的場景,開始描述夢境:花底笙歌,耳舒目恬,多情佳人忽在眼前,翠袖盈盈,風華可人。“夢裏笙歌花底去”的措辭,暗示這場夢是在詞人有意無意的追求下所做出來的,這就透露出詞人的縈心所在。
過片打破上下片分段轉意的格式,繼續寫夢中佳人的神態。這不堪離別的多情佳人,自打與詞人分手後,情緒慘然不樂,雙眉緊鎖,對着所愛的詞人,像是有無限話語要説。但是好夢不長,正在令詞人怦然心動的時刻,忽然夢醒江上。詞人沒有明寫自己的遺憾,但是從語境中不難體會出他的深深遺憾。抒情的留空,增加了詞在表情達意上的深長滋味。末尾三句像是寫夢醒後的返回,又像是寫夢醒後的惆悵。若就返回夢境來説,對夢中佳人幽怨之辭的記憶,深深地表明瞭詞人捨不得夢醒、捨不得佳人的幽情;若就夢醒後的惆悵來説,則夢醒後埋怨江月獨圓,無理之甚,而詞人的情痴意濃相,也由此可見。結尾妙在不分明寫出是夢中所聞,還是夢醒所見,以至情境恍惚,耐人尋味。
全詞在總體上分為夢前、夢中和夢醒三個抒情段落,順序寫來,結構上純任自然,顯得節奏輕快。濃情厚意的表達,一方面流暢如瀉,一方面又深得“留”字訣。悽美的夢境中凝聚了詞人深沉的、潛在的相思之情,生動而真實地刻畫了一個痴情男子的形象。 [3]  [9] 

南鄉子·舟中記夢名家點評

原山東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教授劉乃昌辛棄疾集》:詞題曰“舟行記夢”,所夢何人,本事無考。先寫舟中孤寂,搖櫓聲中,由醉入夢。夢中花叢笙歌動聽,伊人宛然在目。換頭寫伊人傾訴別後相思,然後以對方埋怨人離月圓收結,體現雙方依依難捨,情摯意濃。小詞寫得清麗爽暢,精湛宜人。
聊城大學外國語學院漢語國際教育系副教授於永森《稼軒詞選箋評》:夢往往有極佳者,有極惡者,亦有非夢而託諸夢以為言者。若稼軒當時之情狀,卻怕是真夢,日有所思夜有所夢,何況所思所想為眷屬也。稼軒詞集中多涉男女之情,其婚姻生活亦頗美滿,除妻而外,尚有侍妾數人,均擅音樂舞蹈,與其頗相得而樂。稼軒詞能以豪放而兼婉約之長,可又得一解釋之角度矣。稼軒詞中有一種特別輕倩者,拿捏俗白之意味甚的,此作即是。下片就夢中人之情緒作換位思維,更顯真切生動。 [7-8] 

南鄉子·舟中記夢作者簡介

辛棄疾 辛棄疾
辛棄疾(1140—1207),字幼安,號稼軒,歷城(今山東濟南)人。二十一歲參加抗金義軍,曾任耿京軍的掌書記,不久投歸南宋。歷任江陰籤判,建康通判,江西提點刑獄,湖南、湖北轉運使,湖南、江西安撫使等職。四十二歲遭讒落職,退居江西信州,長達二十年之久,其間曾一度起為福建提點刑獄、福建安撫使。六十四歲再起為浙東安撫使、鎮江知府,不久罷歸。六十八歲病逝。一生力主抗金北伐,並提出有關方略,均未被採納。其詞熱情洋溢、慷慨激昂,富有愛國感情。有《稼軒長短句》以及今人輯本《辛稼軒詩文鈔存》。詞存六百二十九首。 [2] 
參考資料
  • 1.    (宋)辛棄疾著.中國古典文學叢書 稼軒詞編年箋註 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8:69-70
  • 2.    上海辭書出版社文學鑑賞辭典編纂中心編.唐宋詞鑑賞辭典 南宋·遼·金 新1版.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16:1583
  • 3.    辛棄疾著;崇賢書院釋譯.經典傳家 圖解辛棄疾詞.合肥:黃山書社,2016:60
  • 4.    王延梯選注.中國詩苑英華 辛棄疾卷.濟南:山東大學出版社,1997:33
  • 5.    謝俊華注.辛棄疾全詞詳註 上.瀋陽:遼寧人民出版社,2016:82
  • 6.    謝永芳編著.辛棄疾詩詞全集 匯校匯注匯評.武漢:崇文書局,2016:217
  • 7.    劉乃昌編選.辛棄疾集.南京:鳳凰出版社,2014:25-26
  • 8.    於永森著.稼軒詞選箋評.銀川:陽光出版社,2015:189
  • 9.    葉嘉瑩主編;母庚才,顧之京副主編;朱德才,薛祥生,鄧紅梅編著.辛棄疾詞新釋輯評 上.北京:中國書店,2006:142-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