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南都事略

鎖定
南都事略》,清代邵晉涵所著記載南宋歷史的史書,已亡佚。
中文名
南都事略
作    者
邵晉涵

南都事略概況

自唐代官修史書以來,各種正史之中,《宋史》最為蕪雜。具體體現在其卷數多達四百九十六卷,而其中內容多有錯亂、缺略、前後不相照應、紀事彼此矛盾等問題。究其原因,是由於元代修宋史時,大半是用宋人所修國史為底本,倉促成書,來不及做訂正參考的工作。而宋人好述東都(汴京)之事,因此史文較詳;建炎南渡之後稍略,理宗、度宗兩朝的事情,則多缺漏,所以史傳也不具首位。總體而言,《宋史》南宋部分的質量是比較差的。
鑑於《宋史》的質量存在問題,自元末到清代,一直有學者及政府想要修改《宋史》,但都未能完成。其中清中期學者邵晉涵認為宋史補足南渡之後的史事為要點,撰寫了《南都事略》。該書以宋人王稱的《東都事略》的體例為範本,寫作時邵晉涵參考了大量宋代文獻,除著名史家李燾李心傳的著作外,還有熊克的《中興小歷》、陳均的《九朝編年備要》、劉時舉的《續宋編年資治通鑑》等書以及大量宋人的文集和筆記。
從許多材料可以證明,邵晉涵的這一著作是完成了的。錢大昕在所撰《墓誌銘》中稱其書“詞簡事增,過正史遠甚”。而《十駕齋養新餘錄》卷中卻又説:“今二雲(邵晉涵字)沒矣,索其家遺稿,無有存者。”可知其書雖已寫成,而遺稿散亡在外。清末李詳,在《窳記》中談到:“《南都事略》,王益吾(王先謙)言:馬端敏督兩江日,有人持此稿以獻,將付局刊行,會端敏遽卒,未果。稿亦不知為何人所得,今聞藏洪琴西后人所。”李慈銘在《越縵堂日記》中也説:“邵二雲《南都事略》,戊辰(同治七年,公元一八六八年)以前,已在江寧書局,曾文正將刻之,以移督直隸而止。”譚獻在《復堂日記》又記載:“海寧唐端甫,錢警石先生之弟子也。熟精目錄,刻志校對,為餘言邵二雲《南都事略》,曾見活字印本,有缺卷耳。似人間必有傳本,志之以矣。”但是,到目前為止,此書尚未能見於世。若其最終亡佚,實在是一件可惜的事。 [1] 

南都事略成書經過

乾隆末年,邵晉涵發憤重修《宋史》,錢大昕章學誠曾參與制定體例,邵先仿王稱(一説王偁)《東都事略》體例,撰《南都事略》,敍述南宋歷史,再修《宋史》。
據傳《南都事略》史實比《宋史》更豐富,所謂“詞簡事增,過正史遠矣”,惜未竟而卒,故此書參差未定稿。稿舊藏黟縣洪氏處。

南都事略作者簡介

邵晉涵(1743——1796),清代著名學者,史學家、經學家。字與桐,號二雲,又號南江浙江餘姚人。生於清乾隆八年,卒於嘉慶元年六月十五日(7月19日),年54歲。乾隆三十年(1765)舉人,三十六年(1771)進士,入四庫全書館任編修,主持《四庫全書史部的編撰工作,史部之書多由其最後校定,提要亦多出其手。其經學著作《爾雅正義》開清儒重新註疏儒家經典之先河,在清代經學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