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南郡之戰

鎖定
南郡之戰,是赤壁之戰後,孫劉聯軍為奪取荊州重鎮南郡,與曹軍展開的一場攻城戰役。此戰由建安十三年(208年)開始至建安十四年(209年)結束,戰鬥時間將近一年。
曹操赤壁戰敗後,留曹仁徐晃江陵,使樂進守襄陽,逐領兵還鄴。此時周瑜率軍攻打曹仁駐守的南郡,別遣甘寧取夷陵(今湖北宜昌東),劉備劉琦為荊州刺史,引兵南徇四郡 [24] 
周瑜先是大破曹軍於夷陵城下 [7]  ,後攻曹仁歲餘,殺傷甚眾 [19]  。建安十四年冬,即赤壁之戰後一年,曹仁棄江陵北歸 [24]  。聯軍獲取勝利,周瑜領南郡太守,屯據江陵 [22] 
名    稱
南郡之戰
發生時間
208年 [24] 
地    點
南郡
參戰方
孫劉聯盟軍、曹仁軍
結    果
聯盟軍獲勝
參戰方兵力
孫軍數萬,曹軍不詳 [1] 
傷亡情況
曹仁方損失較大(具體數字不詳) [2] 
主要指揮官
周瑜、曹仁 [23-24] 
參戰將領
聯軍:程普關羽張飛甘寧淩統呂蒙等;曹軍:徐晃滿寵李通

南郡之戰歷史背景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率領大軍南下,荊州牧劉表病死,劉琮舉州投降。劉備退守江夏,與東吳孫權結成聯盟。曹操佔據荊州後進軍赤壁,被孫劉聯軍擊敗。(詳見赤壁之戰)曹操在撤軍途中,又發生了“士卒飢疫,死者大半”。
曹操南下失敗後準備回到北方,劉巴勸諫曹操説劉備會趁機攻取荊州,曹操告訴劉巴準備了“六軍”守衞荊州。 [3]  曹操留曹仁、徐晃等守江陵,樂進守襄陽。
孫權以周瑜程普為左右都督,率領甘寧淩統等將領,與劉備合力攻打南郡。孫權自己領軍攻打合肥,派張昭攻打九江。 [4] 

南郡之戰戰役過程

南郡之戰前期戰鬥

赤壁之戰,周瑜擊敗曹操影響頗大,建安十三年(208年)十二月,周瑜、程普在江南集結數萬人,戰鬥尚未打響,益州將領襲肅率領部眾前來依附,周瑜在呂蒙的建議下仍舊讓襲肅統領自己的舊屬。 [5] 
周瑜在甘寧的建議下,由甘寧率領數百人,偷襲佔據夷陵。當時,曹仁忘記了在夷陵城佈置守兵,以致於甘寧剛剛到達夷陵,就得到了城池,然後進入夷陵城內招募士兵,於是,甘寧的兵力達到了一千人。曹仁見夷陵失守,立刻派兵五六千人去圍攻夷陵。甘寧被困,派人請求周瑜救援。周瑜部將大多都以兵力太少不足以分兵救援,只有呂蒙建議留淩統守營,可保十天沒事,周瑜於是令呂蒙救援甘寧,並在曹軍撤退的道路上設置木柴,曹仁兵馬損失過半,連夜撤回江陵,騎兵被木柴所阻,難以通行,周瑜率軍追擊,又繳獲戰馬三百匹。 [6]  [7] 
建安十四年(209年),周瑜軍因在夷陵交戰中獲勝而士氣倍增,率軍渡江作戰, [8]  前鋒幾千人先過,曹仁派遣將領牛金招募三百勇士,與周瑜前鋒交戰。但牛金兵少,迅速被圍。長史陳矯等勸曹仁放棄牛金,但曹仁不聽,披掛上馬,只率領幾十個騎兵將牛金救出。 [9] 

南郡之戰劉備擴張

聯盟軍劉備方兵力不足,劉備將張飛到周瑜帳下聽從調遣,並以一千士兵向周瑜換來兩千士兵,主動要求切斷江陵與襄陽之間的聯繫,孤立曹仁。 [10] 
劉備得到少量兵力補充後,派出關羽絕北道,執行切斷任務。 [11] 
劉備又率領趙雲等將領攻打江南四郡,四郡守將悉數投降。 [12] 

南郡之戰決戰

徐晃和滿寵在漢津討伐關羽,和曹仁在江陵攻擊周瑜。 [27]  在建安五年(200年)被拜為汝南太守的李通,被曹操徵調,前往支援。李通帶領部署攻擊關羽,下馬拔掉敵人設置的障礙物而衝入包圍圈,他一邊作戰一邊前進,迎回曹仁的軍隊。 [26] 
周瑜這時與曹仁約定期限決戰,曹仁答應後周瑜親自執槍掠陣,被流矢射中右肋,傷得非常嚴重,退回營帳。曹仁聽聞周瑜負傷,以為是個機會,於是率軍出擊,周瑜卻突然出現陣前,巡營而出,激勵將士,曹仁見狀退走。 [13] 
在相持一年之久後,孫權軍所殺傷甚眾。曹仁在損失慘重後便棄城退走。南郡遂為東吳所有。 [2]  [14] 

南郡之戰戰役結果

南郡之戰是孫劉聯軍繼赤壁之戰後的又一次勝利。建安十四年(209年)十二月,曹操以江陵方面受周瑜所率吳軍攻擊,屢戰不利,夷陵又被吳將甘寧襲取,形勢孤立,就自動放棄江陵,退守襄樊。周瑜佔領江陵後,孫權即命周瑜為南郡太守,鎮守江陵。程普為江夏太守,鎮守沙羨(今湖北武昌西)。東吳在長江中游的形勢更加鞏固了。劉備在戰後也乘機略取了荊州在江南的長沙、零陵、武陵、桂陽四郡,命諸葛亮為軍師中郎將,都督零陵、武陵、長沙三郡,調其賦税,以充軍食;命偏將軍趙雲為桂陽太守。劉備結束了他多年來寄人籬下的政治生涯,開始建立自己較鞏固的立腳地,三國鼎立的基石基本奠定了。 [25] 

南郡之戰歷史影響

周瑜打下南郡後,孫權在魯肅的建議下將南郡借給劉備,想讓劉備直接抵擋北方曹操。所謂借荊州實際上是借南郡,荊州襄陽、樊城等地尚在曹操手裏,劉備自己打下了江南四郡,還有之前劉表之子劉琦佔據的江夏。孫劉聯盟圍繞“借荊州”發生了許多摩擦。
建安十四年(209年),孫權趁劉備入蜀之際,派遣大船將嫁給劉備的妹妹接回,並試圖帶走劉備的兒子劉禪,但趙雲及時發現,與張飛將劉禪截回,放孫夫人回吳。 [15] 
建安二十年(215年),劉備平定蜀川,孫權派遣使者向劉備要荊州,劉備説要等打下涼州後才能將荊州給東吳,孫權為此感到憤怒,派呂蒙襲取長沙、零陵桂陽三郡。劉備為荊州,親自率軍來爭,恰逢曹操平定漢中,劉備不得已與孫權湘水劃界,平分荊州。 [16]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孫權趁關羽北伐之際襲取荊州,擒殺關羽。 [17] 
孫劉兩家合力攻取了南郡,但戰後兩家各有居心,因“借荊州”之事幾次兵戎相見,最後關羽被殺,劉備為此發動夷陵之戰

南郡之戰兵力考

曹仁傳記載周瑜有數萬人,赤壁之戰時,東吳方面孫權交給周瑜可用人馬三萬,所以周瑜乘勝進攻南郡的人馬應該不超過三萬。 [1]  甘寧攻取夷陵時用了數百人,加上新得人馬有一千人。 [18]  劉備之前有江夏水軍一萬,攻打南郡時劉備用張飛加一千人從周瑜處換取了兩千人,最後總兵力不詳。
曹仁方面,曹仁分兵圍攻夷陵時派出了五六千人 [6]  ,《吳主傳》、《資治通鑑》皆明言東吳軍隊“所殺傷甚眾” [2]  [19]  ,可見曹仁守南郡的兵馬也不會太少,但具體數目不詳。

南郡之戰相關評價

關於南郡之戰,《三國志》的相關記載很零散,歷代也少有對這場戰役的戰術分析。對於曹仁與周瑜前鋒的交戰,曹仁被陳矯贊為天人,但明末史家姜宸英在集解中批到是對曹仁的飾美之詞,並認為曹仁不是周瑜對手。 [20]  裴松之也在《三國志》批註裏説“故曹仁守江陵,敗不旋踵”。 [21] 
參考資料
  • 1.    《資治通鑑》:周瑜、程普將數萬眾,與曹仁隔江未戰。
  • 2.    《三國志·吳主傳》:十四年,瑜、仁相守歲餘,所殺傷甚眾。仁委城走。
  • 3.    《零陵先賢傳》:曹公敗於烏林,還北時,欲遣桓階,階辭不如巴。巴謂曹公曰:“劉備據荊州,不可也。”公曰:“備如相圖,孤以六軍繼之也。”
  • 4.    《三國志·孫權傳》:備、瑜等復追至南郡,曹公遂北還,留曹仁、徐晃於江陵,使樂進守襄陽。時甘寧在夷陵,為仁黨所圍,用呂蒙計,留淩統以拒仁,以其半救寧,軍以勝反。權自率眾圍合肥,使張昭攻九江之當塗。
  • 5.    《三國志·呂蒙傳》:益州將襲肅舉軍來附,瑜表以肅兵益蒙,蒙盛稱肅有膽用,且慕化遠來,於義宜益不宜奪也。權善其言,還肅兵。
  • 6.    《三國志·甘寧傳》:寧建計先徑進取夷陵,往即得其城,因入守之。時手下有數百兵,並所新得,僅滿千人。曹仁乃令五六千人圍寧。寧受攻累日,敵設高樓,雨射城中,士眾皆懼,惟寧談笑自若。遣使報瑜,瑜用呂蒙計,帥諸將解圍。
  • 7.    《三國志·呂蒙傳》:瑜使甘寧前據夷陵,曹仁分眾攻寧,寧困急,使使請救。諸將以兵少不足分,蒙謂瑜、普曰:“留凌公績,蒙與君行,解圍釋急,勢亦不久,蒙保公績能十日守也。”又説瑜分遣三百人柴斷險道,賊走可得其馬。瑜從之。軍到夷陵,即日交戰,所殺過半。敵夜遁去,行遇柴道,騎皆舍馬步走。兵追蹙擊,獲馬三百匹,方船載還。
  • 8.    《三國志·呂蒙傳》:於是將士形勢自倍,乃渡江立屯,與相攻擊。
  • 9.    《三國志·曹仁傳》:瑜將數萬眾來攻,前鋒數千人始至,仁登城望之,乃募得三百人,遣部曲將牛金逆與挑戰。賊多,金眾少,遂為所圍。長史陳矯俱在城上,望見金等垂沒,左右皆失色。仁意氣奮怒甚,謂左右取馬來,矯等共援持之。謂仁曰:“賊眾盛,不可當也。假使棄數百人何苦,而將軍以身赴之!”仁不應,遂被甲上馬,將其麾下壯士數十騎出城。去賊百餘步,迫溝,矯等以為仁當住溝上,為金形勢也,仁徑渡溝直前,衝入賊圍,金等乃得解。餘眾未盡出,仁復直還突之,拔出金兵,亡其數人,賊眾乃退。矯等初見仁出,皆懼,及見仁還,乃嘆曰:“將軍真天人也!”三軍服其勇。
  • 10.    《吳錄》:備謂瑜雲:‘仁守江陵城,城中糧多,足為疾害。使張益德將千人隨卿,卿分二千人追我,相為從夏水人截仁後,仁聞吾入必走。’瑜以二千人益之。
  • 11.    《三國志·李通傳》:劉備與周瑜圍曹仁於江陵,別遣關羽絕北道。
  • 12.    《三國志·劉備傳》:先主表琦為荊州刺史,又南征四郡。武陵太守金旋、長沙太守韓玄、桂陽太守趙範、零陵太守劉度皆降。
  • 13.    《三國志·周瑜傳》:寧圍既解,乃渡屯北岸,剋期大戰。瑜親跨馬擽陳,會流矢中右脅,瘡甚,便還。後仁聞瑜卧未起,勒兵就陳。瑜乃自興,案行軍營,激揚吏士,仁由是遂退。
  • 14.    《建康實錄》:瑜為流矢中其右脅,瘡甚,卧。仁乃勒兵逼,瑜乃自起輿行軍陣間,仁聞收軍,退走。權以瑜領南郡,鎮江陵。
  • 15.    《三國志·趙雲傳》:先主入益州,雲領留營司馬。此時先主孫夫人以權妹驕豪,多將吳吏兵,縱橫不法。先主以雲嚴重,必能整齊,特任掌內事。權聞備西征,大遣舟船迎妹,而夫人內欲將後主還吳,雲與張飛勒兵截江,乃得後主還。
  • 16.    《三國志·劉備傳》:二十年,孫權以先主已得益州,使使報欲得荊州。先主言:“須得涼州,當以荊州相與。”權忿之,乃遣呂蒙襲奪長沙、零陵、桂陽三郡。先主引兵五萬下公安,令關羽入益陽。是歲,曹公定漢中,張魯遁走巴西。先主聞之,與權連和,分荊州、江夏、長沙、桂陽東屬,南郡、零陵、武陵西屬,引軍還江州。
  • 17.    《三國志·關羽傳》:而曹公遣徐晃救曹仁,羽不能克,引軍退還。權已據江陵,盡虜羽士眾妻子,羽軍遂散。權遣將逆擊羽,斬羽及子平於臨沮。
  • 18.    《三國志·甘寧傳》:時手下有數百兵,並所新得,僅滿千人。
  • 19.    《資治通鑑》:周瑜攻曹仁歲餘,所殺傷甚眾,仁委城走。權以瑜領南郡太守,屯據江陵。
  • 20.    《三國志集解》:此有飾詞,仁豈公瑾之敵哉?
  • 21.    三國志·魏書十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4-11-23]
  • 22.    《三國志·吳書九·周瑜傳》權拜瑜偏將軍,領南郡太守。以下雋、漢昌、劉陽、州陵為奉邑,屯據江陵。
  • 23.    《三國志·魏書·曹仁傳》從平荊州,以仁行徵南將軍,留屯江陵,拒吳將周瑜。
  • 24.    何茲全.三國史: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1994年10月:第60頁
  • 25.    《中國軍事史》編寫組.《中國曆代軍事戰略·上冊》:解放軍出版社,2002年:第448頁
  • 26.    許嘉璐主編.《二十四史全譯·三國志(第一冊)》:漢語大詞典出版社,2004年:第317-318頁
  • 27.    許嘉璐主編.《二十四史全譯·三國志(第一冊)》:漢語大詞典出版社,2004年:第310頁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