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南逢吉

鎖定
南逢吉(1494—1574) [2]  ,字元貞,一字元命,號姜泉,南金次子,南大吉弟弟。陝西渭南人。明嘉靖十七年(1538年)進士登第,歷任保寧知府、雲南提學副使、歸德府知府、雁門兵備道、山西按察司副使。 [3] 
所處時代
明朝
本    名
南逢吉

南逢吉人物生平

南逢吉,南金次子,南大吉弟。明代陝西渭南縣田市裏秦家堡(今渭南市臨渭區官道鎮南家村)人,字元貞,一字元命。別號以豐原之泉名故學者稱姜泉先生。學者。嘉靖十七年(1538),南逢吉登進士第,入京授官禮部儀制司主事。後任雁門兵備道,山西按察司副使。著有《越中紀傳》《訂注會集三賦》《姜泉集》等。在渭南建姜泉書院。墓誌由太子太保兼文淵閣大學士同州馬自強撰,其墓在南金墓西。南軒是其長子。

南逢吉主要成就

南大吉、南逢吉在渭南創辦湭西書院、姜泉書院,講明理學,風示遠近,四方負笈來學者雲集渭上,門人子弟中多有拾青取紫,位列方岳及鄉賢名宦者,故學者稱二南先生。二南先生以王學融合關學,為關中理學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明代關學大儒馮從吾先生曾評説:“文成公(王陽明)門人雖盛,而世傳其學者,東南則稱安成鄒氏(鄒守益),西北則稱渭上南氏,自二先生傳文成公之學以來,代有聞人。”二南先生身後,先後崇祀紹興名宦祠、歸德名宦祠、俱渭南鄉賢祠,為後世關學學者祭祀千秋。 [3] 

南逢吉軼事典故

中進士後,任儀制郎。他在保寧任地方官時,平反多年冤案,減輕百姓疾苦,公餘,便召集各類人才,集思廣益,使保寧呈現興盛局面。後來,他被提為雁門兵備道,每日用“忠義”激發將士鬥志,操練陣法;還給皇帝直言上書,談論邊塞安全防衞辦法。由於多觸忌諱,執政不喜,突然被朝廷削職回家。嘉靖三十四年十二月(1556年元月),華州大地震時,一些人伺機搶劫,南逢吉組織身強力壯的羣眾,處死了為首的搶劫犯,使秩序得以恢復。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