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南通跳面

鎖定
南通跳面,又叫“曹公面”“曹頂面”“切面”或“小刀面”,是江蘇省南通地區傳統名吃,有湯煮、油炒、燴滷、幹拌等烹法,入選“2020江蘇十大面條品牌” [1]  。由於加工工藝講究,外觀粗細均勻,條長爽滑,柔韌有筋,因而久煮不糊。食時,韌而不硬,耐嚼有味。倘若配以各種不同的澆頭。佐以醬油、豬油、味精等拌炒,味道特別可口。底湯是由豬骨湯、雞湯、蝦皮、文蛤等多種上好材料文火熬製而成;麪條分量一般在三兩左右,大碗、湯厚、面韌、味香,作為麪點上品,載譽已久。 [1-2] 
中文名
南通跳面
別    名
曹頂面
地    點
江蘇省南通市
屬    性
傳統名吃

目錄

南通跳面簡介

切面”何時成為“跳面”?相傳與抗倭英雄曹頂有關。在明朝嘉靖年間,曹頂於城山路旁開設個麪食店,主營麪條。當時,狼山香火鼎盛,四方香客去集。去狼山必經城山路過,因此,此店生意極為興隆。曹頂起早帶晚,全憑雙手擀麪,儘管忙得精疲力盡,仍然供不應求。曹頂邊擀麪,邊思考,如可多出麪條,而又不花多大力,以滿足香客的要求。有一次他回家,看到一村民在鍘草喂牛。這事啓發了他,終於想出一個妙法:在特製的矮桌上,繫上一根牢固的麻繩釦,擀麪杖在繩釦裏,這樣,舉手輕輕揉麪,隨着麻繩晃動的慣力,身體隨之邊揉邊跳,擀麪速度大大加快。由於麪糰經壓制,麪筋產生,使麪條極為有韌性,條條不斷,吃起來別有風味。一天,一位顧客吃得特別高興,問:“此面叫什麼名稱?”曹頂靈機一動,含笑答道:“跳面”。
嗣後,曹頂帶領南通人民抗倭,取得勝利,自己光榮捐軀。為了紀念這位民族英雄,南通人將“跳面”稱為“曹頂面”。此面隨曹頂名載入史冊,一直傳流至今。

南通跳面原料

麪粉350克、雞蛋2只、精鹽10克、雞湯750克、幹澱粉40克、味精5克、豬油30克。

南通跳面製法

1、將麪粉倒上案板,中間扒一小塘。雞蛋打入碗內,調成蛋液倒進塘內,加精鹽4克,味精2克,清水100克和成麪糰,反覆搓揉至光滑上勁,用濕布掩蓋,飽餳置片刻。
2、在案板上撒幹澱粉,將餳過的麪糰用擀杖按扁,然後捲起擀制,如此成一條條的,撒上澱粉,抖撒在案板上。
3、水鍋上火,待水燒沸,撒下麪條稍煮,待麪條浮於水面時,下冷水再煮沸,取大碗4只,碗內放鹽、豬油、味精、用雞湯衝開,然後將煮熟的麪條均勻撈出放碗內,叉成梳子狀即成,倘若用大排、雪菜肉絲、雞蛋等蓋澆,味道更佳。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