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南越木簡

(趙佗前期的遺物)

鎖定
南越木簡,是由廣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和南越國宮署遺址博物館籌建處組成的聯合考古隊,於2004年11月23日-2005年1月24日在宮署遺址的一口南越井內清理出一百多枚南越國木簡。這批木簡的發現不僅填補了嶺南地區簡牘考古的空白,改寫了廣東無簡牘出土的歷史,極大地擴展了南越國史的研究範圍,其意義和價值非常重要。
中文名
南越木簡
類    型
趙佗前期的遺物
25釐米
1.7-2.4釐米

南越木簡細節介紹

南越木簡類型

這批木簡趙佗前期的遺物,主要是籍簿文書和法律文書。籍簿文書包括宮署管理出入簿、財務分類簿、軍事文檔等。法律文書包括律令、爰書、奏讞書。很零散,僅知體例與中原所見的漢文書簡、漢律簡相同。

南越木簡數量

整簡和殘簡共一百多枚,均為木質,其中完整的木簡全長25釐米、寬1.7-2.4釐米、厚0.1-0.2釐米。絕大多數單行書寫,只有一枚書兩行半字(可能因其用途有別於它簡)。簡上文字均為墨書,字數不等。目前清洗出的整簡中,文字最多的有23字,最少的只有3字,以 12 字居多。

南越木簡風格

因材質和保存狀況不同,各簡上文字清晰度不一,大部分能用肉眼辨認。簡文字體多為扁橫、波磔明顯的成熟隸書,亦有宛轉圓潤、端莊凝重的篆書,其中的隸書總體風格與湖南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簡、帛書文字接近,篆體字則與湖北雲夢睡虎地秦簡文字相似。在王宮御苑的原址上出土木簡,在國內外極為罕見。這批簡文的書寫者應是直接服務於南越王室的書吏,甚至是南越國的書家高手。

南越木簡反映內容

經考查,這批木簡應是南越國王宮的紀實文書,可以説是“王宮檔案”,它們從多個方面反映出南越國宮廷生活中的各種制度。

南越木簡宮室管理

多枚木簡上有“出入”二字,可能是人或物品的出入王宮的憑證;職官制度,簡文中有的“陛下”、“公主”、“舍人”、“左北郎”等官職名稱,其中一些屬首見,為傳世文獻所不載;而“陛下”證實了史書中關於南越國割據一方、居國稱帝的記載;

南越木簡地理

屬地理內容的有“橫山”、“蕃禺”、“南海”等簡文對研究南越國地理、地名、疆域等的研究意義重大;

南越木簡律法

“當笞五十”、“不當笞”等簡文是南越國法律條文的間接記載;其中也有懲處制度的實踐記錄。,木簡有記載,一個人沒有抓到老鼠,被打了五十下;有十二個人抓老鼠抓夠了,就不打;一個人要抓十隻老鼠,沒抓到就打。

南越木簡官職

這批木簡出現了不少職官,有泰子、公主、舍人、中官、食官、御工令、典等,證實南越國“同制京師”。黃展嶽還發現了有個別職官為南越國獨有,如“大雞官”。黃展嶽解釋,南方少數民族流行雞骨占卜,南越土著越人也有這樣的風俗,《史記》裏亦有記載。黃展嶽説,南越國第一代主趙佗“和集百越”,設“大雞官”專門負責雞卜事務

南越木簡攜帶信息

南越木簡 南越木簡
單枚木簡上的字數雖少,但因為簡文是記事性的,反映的卻是多方面的內容。如第91號簡文:“□張成,故公主誕舍人。廿六年七月屬。將常使番禺人”。雖然部分文字缺失,但能看出至少包含着以下信息:1、人名:張成,公主名誕;2、地名:番禺;3、官名:公主,舍人,將常使;4、時間:二十六年七月。漢代只有皇帝之女方能稱“公主”,《漢書・呂后記》:呂后“五年春,南越王趙佗稱南武帝”。趙佗自號“武帝”,其女趙誕自然就是公主了。南越國的93年中傳五主,除開國之君趙佗在位67年外,其它四主在位時間最長的也只有16年,僅趙佗超過二十六年。在南越國立國期間,西漢從劉邦起經歷的高祖、惠帝、呂后、文帝、景帝、武帝共五帝一後,其中只有武帝在位時間超過26年,但武帝登位後開創了用年號紀年,使用時間最長的一個年號也不超過6年,故漢武帝的紀年不會有二十六年,簡文“廿六年”只能是南越國趙佗的紀年。趙佗二十六年,即漢文帝二年(公元前178年)。

南越木簡意義

這批南越木簡的發現,有着非同尋常的意義。中國考古學會理事長徐萍芳先生參觀後表示,木簡的出土對中國漢代歷史的研究非常有價值。對於嶺南地區來説,這批木簡可與殷墟的甲骨相媲美,南越王宮遺址堪稱“廣州殷墟”。

南越木簡出土地

編號J264滲水井
發現南越國木簡的井編號J264,位於南越國御花園和宮殿區的一條磚石走道之間,深3.08米,井壁構造奇特,上部用扇形井磚砌築,下部用陶製圓形井圈疊砌,井底部鋪有三塊木板。在井口下磚砌井壁的東、西、北三側都特意留出通水缺口。東缺口連接一條東西向的木質明渠,明渠兩側鋪素面地磚。西缺口與井外一東西向的溝槽相通。北缺口為陶製地下管道,前段接木質暗槽。根據井內三個通水缺口高差和井外三條通水管道的高差比較,東西兩渠道為進水入井的,北側陶管道為向北排水的出水口。
井內淤積土從上到下可劃分為16層,其中第1-5層是井廢棄後的堆積,第6-16層為井使用過程中的淤積土層。除木簡外,井內還出土大量樹葉、果核、種籽和少量動物骨骼。初步目驗,植物果核中有荔枝核、桃核、梅子核等,種籽大多為甜瓜籽,動物骨骼中有各類鳥骨、魚骨。光是果核和種籽就有20多種,這在中外考古上、尤其是秦漢考古史上均屬罕見,對研究秦漢時期嶺南地區的物候農業的發展、御苑中的林木品種、人們的飲食生活等方面都價值非凡。
據J264井壁缺口、東西溝槽、北側管道及井內堆積和包含物看,該井為南越宮廷苑囿的排水系統中一口將東西側來水集中之後通過北側管道向北輸送的一口大型沙井。以前我們在宮署遺址發現歷代水井數百個,其中修築精美南越國時期的水井,都是食水井。在宮署遺址發掘中,已發現數條相互連通的排水渠道,有明渠和暗渠,有木渠、陶管和磚道等,顯示了南越國建築的地下排水設施規劃完善,設計縝密,水平很高。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