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南豐寨

鎖定
子洲縣城東南十里許的大理河之濱,有一座不知建於何時的南豐寨。當地人傳説,該寨最初僅有一座古廟,後來周邊村民為了避戰亂、 防盜賊和土匪,便在山的四周修築了石窯、土窯百餘孔,城牆1200餘米,久而久之,便形成寨堡城池,故稱南豐寨。
中文名
南豐寨
所屬地區
子洲縣城
著名景點
南豐山
歷史記載
《重修南豐寨祖師殿敍》

南豐寨基本介紹

一直以來, 南豐寨只是當地人拜神趕廟會的去處。但在1928年4月,中共陝北第一次代表大會在南豐寨的召開, 揭開了南豐寨歷史的新篇章。 [1] 

南豐寨歷史沿革

據明崇禎十年(1637年)碑刻《重修南豐寨祖師殿敍》 載:“南豐山,古苗家寨也。去上郡西五十里許,舊建玄帝廟於其上,迄無遺碣考,不知創始何代。日詢諸父老,雲:‘重修者已數次矣。’” 明崇禎十年,當地人依據南豐寨的險要地勢,重新修建寨堡,“築為天險”,每逢戰亂和匪患, 當地人們便上寨躲避、防備。
南豐寨 南豐寨
南豐寨三面環水,綠樹葱鬱,崢嶸有勢, 風景奇特。山不高峻,卻峭壁玲瓏,奇峯突兀;廟不恢宏,卻晨鐘暮鼓,莊嚴肅穆。清乾隆五十七年郡人劉光謙撰《州志補編南豐山記》 曰:南豐寨 “蜿蜒似九里山”,“窄如一步崖”,“三水瀠回, 前赤壁,而後項焉,四山拱秀,殿臨五笏”,“為古今一大觀也”。每年桃花搖曳、柳絲婆娑的三月三日為廟會時間。其間 “士女拈香,扶老攜幼,摩肩遮道,絡繹不休,演曲告虔,三日乃止。”
根據現存碑碣記載可以發現,明崇禎十年、清乾隆三十年(1765 年)、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進行過重修。“文革” 中,南豐寨的樂樓、旗杆、塑像、壁畫均遭破壞。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南豐寨陸續恢復原有廟宇和建築,並新建了鐘樓、鼓樓、樂樓、牌樓、神路、涼亭等。1998年3月,啓動了北坡的神路和牌樓建設工程。神路全長87.6米,寬2米,共252個台階,鋼筋護欄, 從大理河的石畔一直延伸到山頂,宛若一架巨大的階梯,從天而降。
南豐寨不僅是頗具特色的道教聖地,而且還是很有影響的革命遺址。1928年4月,中共陝北第一次代表會議在這裏召開,正式成立了中共陝北特委和團陝北特委。 [1] 

南豐寨重大事件

早在1923年,共產黨員魏野疇和李子洲就開始在榆林中學和陝西省立第四師範學校(即綏德師範)傳播馬克思主義。1924年11月,李子洲等人在陝西省立第四師範成立了陝北地區第一個黨組織——中共綏德小組,隸屬北京黨組織。1925年初,擴大為中師師長井嶽秀打出 “清黨” 旗幟,於8月4日查封了省立第四師範和延安四中, 教師學生被武裝遣散回鄉,部分負責人被捕,一批進步學生被開除。陝北地區的黨組織遭到嚴重破壞。
中共陝北第一次代表會議舊址 中共陝北第一次代表會議舊址
1928年1月4日,中共陝西省委第三次全委會議決定,成立陝北特委。派省委委員杜衡為特派員組建陝北特委, 並指定其為書記,馮文江為農運委員。杜衡來到綏德後, 和馮文江、趙通儒取得聯繫,並在葉毓榮家召開會議。杜衡傳達了省委第三次全委會議精神, 改選了中共綏德縣委。
由於在大革命時期,大理河川革命鬥爭活躍,羣眾基礎較好,苗家坪區委堅強可靠;苗家坪地處綏(德) 、米(脂)、清(澗)三縣交善、馬瑞生、張鴻錫因故缺席。
《中共陝北第一次代表大會》(油畫) 《中共陝北第一次代表大會》(油畫)
會議由杜衡主持,開了三天三夜。大會首先由杜衡作政治報告,分析了國際、國內和陝北政治、軍事形勢, 指出白色恐怖雖然嚴重,但有其薄弱環節, 只要通過發動羣眾,革命勝利一定會實現,並傳達中共中央 “八七” 會議精神。焦維熾傳達了省委第一次擴大會議精神,與會成員又討論陝北政治、軍事形勢, 通過了政治形勢與當前工作任務、 組織、宣傳、農運、軍事、青年、婦女工作等決議案。會議還制定陝北黨的政治路線和工作任務。
會議選舉成立陝北黨、團特委書記。杜衡擔任第一屆陝北特委書記,馮文江為組織兼農運委員,馬瑞生為宣傳委員,楊國棟為紅色武裝更加強大。曾建立18個縣委和7個區委;領導建立了16個縣蘇維埃政府 (革命委員會) 和區、鄉各級工農政權,1935年1月,成立了陝北省蘇維埃政府;建立起中國工農紅軍第二十七軍八十四師和十幾支遊擊支隊及數百個赤衞隊,為陝北地區黨、政、軍、羣組織的領導核心。
在南豐寨,還有發生過一件頗具歷史意義的事件:1935年12月,中共代表趙仰甫和國民黨軍隊八十四師高桂滋部的中校秘書馬文生在南豐寨協商,達成 “彼此表面對立, 暗中互不侵犯”的協議。
山門石牌 山門石牌
著名書法家鍾斌炳題字 著名書法家鍾斌炳題字
2020年4月29日,AAA國家級旅遊景區、市級旅遊特色名鎮、市級鄉村旅遊示範村授牌儀式在子洲縣南豐寨景區舉行。景區邀請著名學者、書法家鍾斌炳捻管:南豐寨、道,刻石為記。 [2] 

南豐寨保護措施

2003年9月24日,陝西省人民政府將南豐寨會議舊址公佈為第四批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