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南華寺

鎖定
南華寺坐落於廣東省韶關市曲江區馬壩鎮東南7公里的曹溪之畔,距離韶關市區南約24公里,人稱“東粵第一寶剎”。 南華寺是中國佛教名寺之一,中國佛教禪宗著名寺院,是禪宗六祖惠能宏揚“南宗禪法”的發源地。 [1] 
南華寺始建於南北朝梁武帝天監元年(公元502年)。天監三年,寺廟建成,梁武帝賜“寶林寺”名。後又先後更名為“中興寺”“法泉寺”,至宋開寶元年(公元968年),宋太祖敕賜“南華禪寺”,寺名乃沿襲至今。因禪宗六祖在此弘法,也稱六祖道場。 南華寺建築面積一萬二千多平方米,由曹溪門、放生池、寶林門、天王殿、大雄寶殿、藏經閣、靈照塔、六祖殿等建築羣組成。建築除靈照塔、六祖殿外,都是1934年後虛雲和尚募化重修的。 [2] 
1983年,南華寺最早一批被國務院定為漢族地區佛教全國重點寺院。2001年06月25日,南華寺作為明、清時期古建築,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2017年10月,南華寺獲批“海峽兩岸交流基地” [3] 
中文名
南華寺
外文名
Nanhua Temple
地理位置
廣東省韶關市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氣候
開放時間
08:00~17:00
門票價格
20.00元
著名景點
拈花笑處
所屬國家
中國
所屬城市
廣東省韶關市
適宜遊玩季節
3月-8月
建議遊玩時長
2-3小時
官方電話
0751-6501014(客堂)0751—6502258(信息部) [14] 

南華寺地理位置

南華寺位於韶關市南二十公里庾嶺分脈的山麓中, 坐落在曲江區馬壩東南7公里的曹溪之畔,距韶關市區24公里。 [4] 

南華寺歷史沿革

南華寺風光
南華寺風光(27張)
南朝梁武帝天監元年(公元502年),據載,梵僧智藥三藏率徒來中國五台山禮拜文殊菩薩,路過曹溪口時,掬水飲之,覺此水甘美異常,於是朔源至曹溪。四顧山川奇秀,流水潺潺,於是謂徒曰:此山可建梵剎,吾去後170年,將有無上法寶於此弘化。後韶州牧侯敬中將此事奏於朝廷,上可其請,並敕額“寶林寺”。
始建於南朝梁天監三年(504), 初名寶林寺。
隋朝末年,南華寺遭兵火,遂至荒廢。
公元638年,惠能誕生。
677年至唐鳳二年,六祖惠能駐錫曹溪,得地主陳亞仙施地,寶林寺得以中興。
唐中宗神龍元年(公元705年),中宗皇帝詔六祖赴京,六祖謝辭,中宗派人賜物,並將“寶林寺”改名為“中興寺”。
公元708年,敕額為“法泉寺”,並重加崇飾。
公元713年,惠能坐化於新州國恩寺,享年七十六歲。後其徒廣集六祖語錄,撰成《六祖壇經》。
宋初,南漢殘兵為患,寺毀於火災。
宋太祖開寶元年(公元968年),太祖皇帝令修復全寺,賜名“南華禪寺”。
元末,南華禪寺三遭兵火,頹敗不堪,眾僧日散,祖庭衰落。
明萬曆二十八年(公元1600年),憨山禪師大力中興,僧風日盛。然至明末,南華寺又復荒廢。
清康熙七年(公元1688年),平南王尚可喜將全寺重新修飾,使禪宗名剎煥然一新。
1934年,虛雲和尚重修南華禪寺。
1981年,惠能真身於1981年農曆十月開座於修建煥然一新的六祖殿中,以供參拜。
1962年,南華寺被列為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1982年,人民政府落實宗教政策,恢復了叢林方丈制度,惟因法師受請為南華禪寺方丈。
1999年,現任傳正大和尚應兩序大眾邀請復返南華,接任住持
2000年,南華禪寺曹溪佛學院正式開學。
2002年,南華寺舉行建寺1500週年的盛大慶典。 [5] 
南華寺
南華寺(18張)
1936年至1943年,近代名僧虛雲和尚駐錫南華寺,籌積款項,相地度勢,重建殿堂。總計新建殿堂房宇庵塔約243楹,新塑大小佛像690尊。當時六祖真身像的木龕被白蟻損壞,虛雲請出祖師肉身,重新裝修。另照阿育王塔形式,重新制作祖師坐龕。龕外塑南嶽、青原、法海、神會四像侍側。當時的南華寺盛極一時,面積從曹溪門到最後的卓錫泉,南北深151丈,由東邊寺牆至禪堂西壁,廣39.5丈,建築面積達1.2萬平方尺。主要建築有:中路的曹溪門、放生池、五香亭、寶環門、天王殿、大雄寶殿、法堂、靈照塔、六祖殿、方丈室。左側依次是虛懷樓、報恩堂、鐘樓、伽藍樓、客堂、待賢樓、香積廚、齋堂、迴向堂、回光堂、延壽堂、唸佛堂、東賢殿。右側依次為雲海樓、西歸堂、鼓樓、祖師殿、雲水堂、韋馱殿、維那寮、班首寮、如意寮、禪堂、觀音堂、西賢殿。寺東有無盡庵、海會塔,寺後有飛錫橋、伏虎亭、卓錫泉。虛雲法師帶領僧人嚴守戒律,遵循百丈清規“一粥一飯,持午因時,一步一趨,悉守儀範。”
新中國成立後,多次撥款重修大雄寶殿、藏經閣、六祖殿、鐘鼓樓及其他建築。1981年10月19日至21日,南華寺六祖殿重建一新,舉行了六祖真身像安座典禮,香港、澳門、廣州等地宗教界知名人士意昭、聖一、心明、性智、寬純等和當地僧俗羣眾三百多人蔘加了這一慶典。

南華寺建築佈局

南華寺 南華寺
南華寺廟宇依山而建,殿堂在同一中軸線上,結構嚴密,主次分明。進入第一道山門曹溪門(又稱頭山門)後,就是放生池。池為橢圓形,上建一座八角形、圓柱挑角、攢尖頂式五香亭。寶林門是南華寺第二道山門,明嘉靖十三年(1534年)建,清代及1912年重修,門聯是“東粵第一寶剎,南宗不二法門”,橫批是“寶林道場”。鍾、鼓二樓相對,元大德五年(1301年)建。明清兩代及1933年均曾重修。樓分三層,歇山頂,檐角挑起,格子門窗,鐘樓頂層懸有宋代鑄造萬斤銅鐘。天王殿建於明成化十年(1474年),清代重建,原為羅漢樓,後改為天王殿,殿正中央供奉彌勒佛像,後面塑韋馱像,兩邊塑四大天王像。 [6] 
全寺建築的風格,呈中軸線兩邊對稱佈局。從正門進入,依次是曹溪門、放生池、寶林門、天王殿、大雄寶殿。 [7] 
南華寺所見格局,重修於1934年,由時任廣東西北區綏靖公署主任李漢魂資助,著名高僧虛雲和尚主持,歷時十年,表建成殿堂房舍243楹,新塑聖象690尊。

南華寺寺內文物

南華寺六祖真身

鎮山之寶 六祖真身 鎮山之寶 六祖真身
六祖真身像是南華寺最珍貴的文物,六祖真身像供奉在六祖殿內,坐像通高80釐米,據廣東省考古學家徐恆彬、韶關市博物館和南華寺僧人考證和研究,六祖造像是以六祖惠能的肉身為基礎夾紵法塑造而成。 [8] 

南華寺五百羅漢羣像

南華寺
南華寺(24張)
寺內木雕五百羅漢造像是中國現存唯一的宋代木雕五百羅漢羣像。明朝曾經重新飾金,清光緒年間,曾補雕過133尊被火燒燬的羅漢。1936年,虛雲法師主持修廟時,將大部分木雕羅漢藏在大雄寶殿裏三尊高達15米大佛的腹中,直到1963年才被發現。現存360尊,其中有133尊為清代補刻。有154尊羅漢像上刻有銘文。從銘文中可以看出,這五百羅漢像雕於北宋仁宗慶曆三年至八年(1043年-1048年),由“會首弟子”楊仁禧組織募化和雕造這批羅漢像,捐造者有商人、手工業者、僧人和平民等,匠師有張續、蔡文贄、廖永昌、王保、郝璋等。每尊造像都用整塊木坯雕成,通高49.5至58釐米,直徑23.5至28釐米,木料主要是柏木,少量為楠木、樟木或檀香木。每尊像由底座和坐像兩部分組成。這些羅漢造具有相當高的藝術研究價值,是十分珍貴的歷史文物。 [8] 

南華寺千佛袈裟

千佛袈裟是罕見的唐代傳世刺繡,絹底呈杏黃色,上面繡有一千個佛像,佛像全部為結跏趺坐式,手式有入定、接引、説法、合掌等,口、鼻、眼和髮髻清晰分明。用金線繡出形象,然後以藍色、淺藍色、硃紅色、黃色絲線陪襯,再繡藍色背光。四周是十二條形象生動的蛟龍。據廣東省博物館有關專家考證,此袈裟是唐中宗賜給六祖惠能法師的。 [8] 

南華寺武則天聖旨

唐代女皇帝武則天,於萬歲通年元年(公元696年),御賜南華禪寺六祖惠能大師聖旨一道,長140釐米,寬42釐米,紙質,楷書首尾及邊用綾裝裱。 [9] 

南華寺其他文物

南華寺還有北齊昭帝皇建元年(公元560年)的銅佛造像、唐代花緞襪、六祖墜腰石、唐代鐵質觀音殿、天人像、釋迦牟尼像、明代四大天王木雕、清代五百羅漢瓷瓶、明代金書《華嚴經》殘卷等文物,都具有一定的歷史價值。 [8] 

南華寺歷史文化

南華寺禪宗建立

南華禪寺山門 南華禪寺山門
六祖惠能在這裏創立了禪宗,是佛教禪宗的祖庭。禪宗是中國的獨創,是典型的中國化佛教。印度佛教只有禪學,沒有禪宗。相傳達摩從印度來到北魏,提出一種新的修行方法。達摩把他的這一禪法傳給慧可,慧可又傳給僧璨,然後傳道信、傳弘忍。弘忍之後分成南北二系;神秀在北方傳法,建立北宗;惠能在南方傳法,建立南宗。北宗神秀不久漸趨衰落,而惠能的南宗經弟子神會等人的提倡,加上朝廷的支持,取得了禪宗的正統地位,因而成為中國佛教的主流,惠能也因而為成為禪宗實際上的創始人。由於從達摩到惠能經過六代,故傳統舊説將達摩視為“初祖”,而把惠能稱為“六祖”。 [10] 

南華寺禪宗發展

南華寺藏經閣 南華寺藏經閣
禪宗創立之後,影響不斷擴大,自身也不斷髮展,形成了曹洞、雲門、法眼、臨濟、溈仰五大宗派(世稱“五家”),它們不但取代了國內其人宗派的地位,而且還傳播到國外。公元九世紀,傳入朝鮮;公元十二、三世紀,又傳入日本,併成為這些國家佛教的主流。此後,禪宗又自東亞傳至東南亞乃至歐美等國。每年都有大批國外的佛教徒前來南華寺朝拜祖庭。 [10] 

南華寺寺院地位

南華寺最早一批被國務院定為漢族地區佛教全國重點寺院。 [11] 
南華寺作為明、清時期古建築,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12] 
南華寺是中國佛教名寺之一,是禪宗六祖惠能宏揚“南宗禪法”的發源地,被譽為嶺南禪林之冠。 [7] 

南華寺交通路線

到韶關東站,過馬路走到橋頭的“韶關歡迎您”處,乘坐韶關-鐵龍的班車在南華寺下。
在韶關東站乘坐韶關-馬壩的大巴到馬壩中華園站下,換乘3路到南華寺下。 [13]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