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南社明清古村落

鎖定
南社明清古村落位於東莞市茶山鎮南社村,是南社村的重要組成部分,始建於宋朝 [4]  ,是南社村明清時期的歷史見證,具有鮮明的廣府文化特色。經國家建設部、文物局組織專家進行認真評選和考核,2005年9月16日發文 公佈南社村為第二批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南社成為東莞首個獲得該殊榮的村莊。 [1] 
南社村四周綠樹成蔭、地理位置很好。全村面積6.9平方公里,現籍人口3166人。明清時期初顯繁榮,人才輩出,中進士者8人,另有貢生、舉人16人,秀才29人,是茶山一帶乃至東莞的一大村莊。 [5] 
南社古村先後獲得“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廣東省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示範區”“廣東省文化和旅遊特色村”等13項國字號榮譽稱號和15項省級榮譽稱號。2020年,南社古村被寫入《粵港澳大灣區文化和旅遊發展規劃》,正式成為國家戰略的組成部分。 [4] 
中文名
南社明清古村落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東莞市茶山鎮
面    積
6.9 km²
人口數量
3166人
祠堂數
22間
建築物
古圍牆,百歲翁祠,謝遇奇家廟

南社明清古村落村落概況

南社明清古村落現存祠堂達22間,古民居達200多間。據《南社謝氏族譜》記載,南宋末會稽(今浙江紹興)人謝希良之子謝尚仁因戰亂南遷,幾經周折於宋恭帝德祐乙亥元年(1275)定居南社,歷明、清近幾百年的發展,形成了96000平方米的古村落。
南社明清古村落以村牆為界。村內以中間長形水塘為中心,兩邊利用自然山勢錯落佈列,巷道佈局合理,安全防禦設施齊全。2015年末,户籍人口3680人,其中男性1836人,女性1844人;80歲以上101人,最年長者97歲(男)。外來暫住人口約9500人。海外留學生8人。祖籍該村的港澳台同胞873人。祖籍該村的華僑華人300人,主要分佈在美國。村民均為漢族廣府民系,使用粵方言。 [6] 
南社古村 南社古村

南社明清古村落藝術價值

村內有廣府傳統民居250多座,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有:建威第、資政第、謝膺書院等。其中建威第、謝遇奇故居建於清朝,佔地面積592平方米。資政第,建於清光緒八年(1882年),為謝元俊書房。
村中存宗祠32座,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有:謝氏大宗祠、老東園公祠、晚節公祠、晚翠公祠、百歲坊、百歲翁祠、百歲祠、家廟、簡齋公祠等。 [6] 
由民居、祠堂、書院、店鋪、家廟、古榕、樓閣、村牆、古井、巷道、牌樓等構成具有濃郁珠江三角洲特色的農業聚落文化景觀,難能可貴的是未破壞的明末清初的建築比較多,保留大量石雕、磚雕、木雕、灰塑及陶塑建築構件,具有較高藝術價值。
謝氏大宗祠、百歲翁祠、百歲坊、謝遇奇家廟、資政第等是南社古建築羣中的精品。古民居佈局以金字間和明字間為主,祠堂除謝氏大宗祠以三進佈局外,各家祠、家廟則是以二進四合院落形式,具有鮮明的廣府文化特色,是難得的珠江三角洲明清古村落的典型實例。

南社明清古村落代表建築

(1)古圍牆:始建於明崇禎十七年(1644)十月,圍牆以夯土或紅石做牆基,青磚砌築樵樓,全長302.5丈,共有樵樓21座,各有名目,各有楹聯。圍牆建成後,先後抵禦了順治五年(1648)李萬榮等率眾七日的圍攻和康熙十年(1671)劉進的圍攻。現圍牆殘留數段,樵樓尚存一二。
(2)謝氏大宗祠:三開間三進院落佈局,抬梁與穿鬥混合式樑架結構,二進檁條之間用卷草花紋雕刻的叉手與託腳連結,首進屋脊陶塑和二、三進屋脊灰塑及封檐板木板木雕工藝精美。採用歇山屋頂,為東莞地區祠堂少見。現存始建時用的香爐和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肇建碑刻。
(3)百歲翁祠:三開間三進院落佈局,硬山屋頂,始建於明朝,現存明萬曆二十三年(1595)《百歲翁祠記》碑刻,記載為紀念百歲老人謝彥慶而將其居所改為祠。現存神台基座及碑座紅石雕刻具有明代風格。
(4)百歲坊:始建於明萬曆二十年至二十六年(1592-1598)。當時南社村的謝彥眷夫妻都同時超過一百歲,東莞縣令李文奎上報朝庭,朝庭準於建祠,公祠命名為“百歲坊”,所以百歲坊的正面像牌坊一樣建築。現存建築三開間二進院落佈局,首進為三間三樓牌坊,歇山屋頂,檐下施如意斗拱,影壁須彌座紅石雕及二進樑架木雕工藝精巧。百歲坊坊祠結合,佈局奇巧,1993年被列為東莞市文物保護單位。
(5)謝遇奇家廟:清同冶四年乙丑科中式第四十二名進士,後隨左中堂到新疆平亂,立下戰功後任職總兵,封建威將軍 [3]  。清光緒二十七年(1901)為紀念武進士、官至總兵的謝遇奇而建家廟,該建築為兩進院落四合院式佈局,硬山屋頂,抬梁與穿鬥混合式樑架結構。樑架金木雕、石雕、正脊的陶塑工藝精美,首進垂脊人物和動物灰塑形象栩栩如生,門前家廟二字是請當時全國有名的書法家陶 渲先生所寫的,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1993年被列為東莞市文物保護單位。
(6)資政第:為清光緒二年(1876)丙子恩科會試中式第九十九名武進士、禮部主事謝元俊書院,青磚麻石三開間二進院落佈局,走廊從天井中間通過,二進明間天彎罩木雕工藝好,木雕上的動物栩栩如生,是難得的藝術品,門窗裝飾具有西洋風格。
(7)老東園公祠:建於明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為紀念南社謝氏始祖謝尚仁而建,一進三開間佈局,佔地面積75平方米。
(8)晚翠公祠:建於明萬曆三十八年(1610年),為南社謝氏七世祖謝晚翠房祠,三間二進合院式佈局,佔地面積212.16米。
(9)晚節公祠:建於明萬曆四十五年(1617年),為南社謝氏七世祖謝晚節房祠,三間三進合院式佈局,佔地面積265.5平方米。
(10)武帝廟:建於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供奉關羽。村民及附近羣眾一般於關帝旦、春節、清明節、重陽節等節日到廟拜祭。 [6] 

南社明清古村落文化風俗

村裏有編修於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的《南社謝氏族譜》,其中記載南社謝氏族規“建宗廟以序昭穆、置嘗田以祀祖先、築書院以興人文、修族譜以明世系”。該村於2002年3月28日製定《南社村村民自治章程》,作為村民共同遵守的準則。
村裏有添丁燈酒、齋醮等活動。每年元宵節,凡上一年有出生男孩的家庭,自願統一集資,宴請全村60歲以上村民,在祖祠(崇恩堂)飲添丁燈酒。南社齋醮,始於清光緒三十四年。每隔二至三年在冬至臨近時都要舉行一次“做齋”,也叫“太平清醮”即供齋醮神,藉以祈求降福消災。
村裏有赤兔馬顯靈的傳説。該村武帝廟內塑有關羽像和坐騎赤兔馬,有村民發現赤兔馬有時跑至廟前田地食稻禾。於是,有些村民就晝伏夜出窺查動靜。一晚,目睹一隻紅色的馬在田間吃稻禾,人們就拿繩索套馬、還有的拿棒打馬,一不小心將馬腳打傷,馬一溜就不見了。翌日,廟祝髮現廟裏的馬像腳爛了,就有村民説是昨晚打傷的馬可能是這隻馬。後來,村民在馬旁邊多修造一個馬君菩薩,手牽馬繮繩。自此之後,村民再未發現稻禾被吃現象。 [6] 

南社明清古村落代表人物

謝重華(1598—?),明隆慶年間(1567—1572)舉人,被稱為“種莞香第一人”。
謝遇奇(1832—?),清同治四年(1865年)武進士,恩賞花翎,曾任副將、總兵、建威將軍、兩廣提督。
謝高卓(1841—1879),清咸豐十一年(1861年)舉人。清光緒四年(1878年)到台灣清剿日本侵略軍,光緒五年(1879年)戰死。
謝元俊(1848—1917),清光緒二年(1876年)進士,官至禮部郎中。 [6] 

南社明清古村落榮譽稱號

2002年,該村被廣東省人民政府授予“廣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稱號。
2005年,被建設部、國家文物局授予“中國歷史文化名村”稱號。
2006年,被國務院授予“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稱號。
2006年,被廣東省旅遊局授予“廣東最美麗鄉村”稱號。
2007年,被中國國土經濟學會等12單位授予“中國景觀村落”稱號。
2008年,被廣東省旅遊局授予“廣東省旅遊特色村”稱號。
2008年,被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省民間文藝家協會授予“廣東省古村落”稱號。
2009年,被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授予第一批“中國民族優秀建築——魅力名村”稱號。
2011年,被建設部、國家旅遊局授予第二批“全國特色景觀旅遊名村”稱號。
2012年,被南方日報社、省文學藝術界、省民間文藝家協會授予“廣東省最具史蹟典範村落”稱號。
2012年,被建設部、文化部、財政部授予第一批“中國傳統村落”稱號。 [6] 

南社明清古村落新機遇

2020年,南社古村被納入《粵港澳大灣區文化和旅遊發展規劃》,成為國家文化旅遊戰略的組成部分。而茶山也成功入選第三批“廣東省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單位”,並提出建設粵港澳大灣區特色小鎮與美麗鄉村。這對南社來説,無疑是一個很好的機遇。
“接下來茶山將跟進南社古村配套設施建設提升,深挖嶺南文化內涵,豐富景區遊玩體驗度,力促提升服務水平,延長遊客停留時間,吸引遊客過夜消費,並擴大景區旅遊宣傳推介力度,整合牛過蓢古村落等周邊旅遊資源,引進實力旅遊項目落地。”茶山鎮委委員阮兆強表示,將發揮傳統文化正能量,通過文旅融合振興鄉村,助推南社古村落打造成為具有鮮明文化特色和綜合互動的大灣區優秀傳統文化主題景區,力爭將南社古村打造為大灣區的文化名片。
“未來幾年將是南社古村發展的關鍵期。”謝效良介紹,南社古村將緊緊抓住難得的機遇,對整個古村重新定位、重新規劃,更好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打造集吃、住、行、遊、購、娛、學於一體的大灣區嶺南文化旅遊目的地。接下來茶山將推動南社古村與牛過蓢連片開發,並繼續完善南貴坊、資政園、尚仁園等旅遊配套和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提升文旅配套能力和服務水平,加快推動古村落文旅發展。

南社明清古村落新進展

2021年春節期間,南社古村推出豐富多彩的系列傳統民俗文化活動,吸引了眾多遊客和留莞羣眾前往打卡,大家日遊古村、夜宿民居。據統計,整個春節期間,古村每天有5000人次遊客,綜合營業額達60萬元。顯然,南社古村已經成為東莞市民遊客“打卡”遊玩的一個熱門景點。
近年來,南社充分挖掘孝德傳統文化資源,相繼推出“南社村忠孝文化節”“南社齋醮”、祭祖儀式、開燈等傳統民風民俗活動,形成了崇尚孝道、弘揚孝心、踐行孝德的濃厚氛圍,打造出獨有的文化特色品牌,加快了文化和旅遊的深度融合。與此同時,南社通過引進東莞南社創意文化旅遊有限公司參與古村旅遊開發,並先後引進南社人家、南社隱香古苑民宿等13個商家,不斷完善古村旅遊配套,促進旅遊產業實現較大突破。“近年來,門票收入每年都在增加,從開始10多萬元,現已經達到150多萬元,足足增長了10多倍。”謝效良透露説。 [2] 
參考資料